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城区主要街路命名、更名公示

(2012-10-30 13:39:23)
标签:

子路

承德

京承高速

武烈河

避暑山庄

杂谈

分类: 转载文章
承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城区主要街路命名、更名公示

承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城区主要街路命名、更名公示

     为落实省、市着力改善两个环境会议精神,加大我市地名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地名规划与管理水平,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需求与要求。承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按照地名命名、更名有关原则、规定和程序组织了对主城区主要街路和新建道路命名、更名相关工作,组织市地名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形成了主城区主要街路命名、更名方案。现将拟调整的18条街路、5座桥梁名称公示如下:

  一、以弘扬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为主题做出调整的街路有8条:

  1、将迎宾路、普乐南路、普乐北路统一命名为普乐路。南起京承高速路口,北止安远庙大桥,全长约12公里,因普乐寺得名。鉴于此路段较长,以半壁山大桥东侧十字路口为界,分普乐南路和普乐北路。

  2、将山庄路更名为山庄东路。西起小南门,北止狮子沟大桥,全长约3公里。更名原因,原为山庄东路,因没有山庄西路相对应,2009年更为现名。现经专家组讨论,为突出山庄的宏大,扩大山庄的影响,将西环北路更名为山庄西路,山庄路恢复原名,与山庄西路相呼应。

  3、将西环北路更名为山庄西路。因毗邻避暑山庄西侧,并考虑山庄东路之关联得名。

  4、将北环路至狮子园隧道东口,统一命更名为狮子园大街。东起狮子沟大桥北十字路口,西止狮子园隧道东口,全长约12公里,因毗邻狮子园得名。

  5、将上二道河子路、老西营街统一更名为安远大街。西起狮子沟大桥北侧十字路口,东止双峰寺大街,全长约8.5公里。是市区连接空港物流园区主要街路,因安远庙得名。

  6、将京承旅游公路双桥区段命名为畅远西路。东起京承高速入口,西止鹙窝梁底,全长8公里。因避暑山庄畅远楼命名。

  7、将承秦入海公路双桥区段,命名为畅远东路。西起京承高速入口,东止上板城大桥,全长约15公里。因避暑山庄畅远楼命名。

  8、将普宁路延伸经松树梁至安远大街。

  二、以重要地理实体为主题做出调整的7条街路和5座桥梁:

  1、将西环南路更名为虹云岭路。北起头道牌楼西十字路口,南止南环路,因经虹云岭得名。

  2、将闫营子丁字路口至狮子园大街段命名为双兴路。南起闫营子101国道丁字路口,经碾子沟、高庙,北止狮子园路,全长15公里,取双滦、双桥两区兴盛之意。

  3、将承下线红石砬沟沟口至庄头营段更名为钓鱼台路。全长约5公里,因毗邻钓鱼台山得名。

  4、将府前路更名为九华山路。东起红石砬沟沟口,西止普乐南路,全长约1公里,因毗邻九华山得名。

  5、将南环路至秫秸沟路段一并命、更名为僧冠峰大街。东起武烈河大桥西侧十字路口,西止双滦区秫秸沟,全长约5公里,因毗邻重要景区僧冠峰得名。

  6、将下营房大街延伸至广仁岭隧道东口。全长约3.5公里,统称下营房大街。

  7、将红石砬沟路更名为红石街。西起红石砬沟沟口,东止水泉村,全长约3.5公里,因此路段经扩建后,级别已属市区主要干道,且附近居民小区增多,人流物流增加,更名为红石街,既显文雅,又体现名副其实原则。

  8、将连接开发南区的两座跨滦河大桥分别命名为凤凰山大桥,东南山大桥,因毗邻凤凰山、东南山得名。

  9、将武烈河南部两座大桥分别命名为偏岭大桥(原大石庙桥)、九华山大桥(市行政中心西侧武烈河桥),因毗邻偏岭、九华山得名。

  10将铁路观光桥,命名为罗汉山步行桥。因毗邻罗汉山得名。

  三、以弘扬承德历史为主题做出调整的街路有3条:

  1、将都统府大街更名为都统署大街。此路段中部建有清热河都统署,2005年由东大街更名为都统府大街,更名时多数专家认为“都统”前署后府,属署府同址,建议以府命名。现有专家提出以署命名更为准确,综合地名专家组意见,更名为都统署大街。

  2、将车站路、新华路统一命、更名为新华路。东起红石砬沟沟口,西止新华路西口,全长约3.5公里。考虑新华路为建国初期命名,属建国后历史较长路段,故延伸长度,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承德大桥东侧路口为界,分为新华东路、新华西路。

  3、将石洞子沟路延伸至双滦区磨盘山丁字路口,全长约7公里。统称为石洞子路。

  此次市区部分街路、桥梁的命名、更名,紧密结合了我市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地名的历史与现状,着眼于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以实现市区地名的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为目标,尽量做到街、路名称与历史文化相一致,与人文环境相吻合,与地理实体相呼应。注重对群众关注的、影响较大的老地名挖掘利用,以提高承德知名度,彰显承德历史文化名城新风采,展现承德独特地理景观新特色,反映承德时代发展新风貌。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以上命名、更名地名提出宝贵意见,公示期10月28日至11月1日。

  联系地址:承德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2050465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