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之感慨
(2012-05-25 09:56:11)
标签:
李树伟文化文学杂谈原创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承德之感慨
文/李树伟
在承德居住五十五年,对他感情颇深。谁要说他不好,都会嗤之以鼻。但总有一事不明,身边好友孩子,只要考上一类校本科,回来的就少之又少。无论是当官的孩子,还是平民百姓的孩子。百思不得其解,承德多好呀?有避暑山庄,有外八庙,青山碧水适合人类居住,有志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愿意回承德呢?
闺女和姑爷都是在承德长大的孩子,一起念中学,一起考大学,一个河北农大研究生毕业,一个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本来说的好好的,毕业回来建设家乡,在父母身边,且都是独生子女。两家生活都过得去,也没负担。
可是,毕业后,她们回承德实习三个月,就纷纷改了主意,俩人一块到天津工作,并购房安家,这次过年回来说:明年过年您们四老一块去天津过年吧?我们只笑未答。
前些日子,妻子思念女儿,非拽上我一同前往,去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刚到天津西站,感慨就来了。
感慨一:天津西站真大呀!二十个承德车站也赶不上。无论是面积,还是设计,堪称一流。广场的树木像盆景,玲珑剔透,花草树木点缀高雅,精品中的精品。走出站点:公交车与出租车分流。哪像承德的进站口,像走防空洞一样,黑漆漆地一个筒子,没有一点国际都市的味道。只有勤劳的承德市民,见到客人就蜂拥而至,高喊着:“平泉,平泉,隆化,隆化,围场,围场…….”
感慨二:女儿在天津打工,应该说比在承德某高校当老师低下,可闺女不愿意,还是跟着丈夫去了天津,也是当老师,却按课时算收入,一课时70元,有人一天就挣一千八九百元,闺女不想那么玩命,还是坚持每天上八小时,收入跟承德也没法比。姑爷就更甭提了,在一家美国人开办的公司打工,算个白领,收入是我的四倍,要是被承德市领导或税务局知道后,肯定会干涉不让发的……
感慨三:孩子上学,不在学校。而是去富臣。富臣的AP教师主干每年均参加AP年会,接受ETS和College Board 遴选的AP阅卷者的专业培训,从而掌握最新考试动态和评分标准的教师为主干,并使用美国原版教材,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富臣极力支持学员在国内完成高中学业,故只利用周日及寒暑假进行业余制授课。在不放弃国内高考的同时,学员可以在一个课程体系中涵盖所有大学入学申请所需的考试,在一个课程中提供从初中毕业到高三的全盘学习规划,这正是ASAT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而承德呢?好学生过去是荟萃承德一中和二中,现在呢?什么唐山、石家庄等各地名校均将好学生选走,剩下的就是我们承德的孩子了。当市长的也不脸红。
感慨四:我们的新市长来到承德后,就把承德的公交车改得乱七八糟,上哪去都得换车。而天津的公交车,无论你想到哪了,都让你坐有所值,两块钱的车费能让你从城西坐到城东。
感慨五:充电!现在的孩子累呀!累就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速度,孩子们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充电,天津的大学到处都有各类研讨班,求学的热情那叫一个火。两个孩子除了睡觉,就是吃饭的时候,还要考虑下次考试的事情。生活那个充实,与承德的八旗生活真没得比。
回来的时候,我坐的是六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虽说是卧铺,在天津车站窗口就可买到,不像承德市,托人给小费,害怕人家不给办呢?还是闺女说的对,大城市可以选择的目标多。
躺在车上,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象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说:我是承德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首批24个历史名城……
那狗突然笑了:“嘻嘻!现在还敢说嘛,你们的市长愧不愧呀?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那狗却说:“我惭愧:我不知道年轻人需要挣多少钱;我不知道艺术和文化;我只知道怎样区分官和民;知道分别老百姓是不是占道经营;还知道堵车就应该改变公交车路线……”
我被这条畜生吓得逃走了。
它在后面大声挽留。“且慢!我们再谈谈……”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被列车员野蛮地喊起:“到承德了,赶紧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