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糊涂难 难糊涂》有感
(2012-03-04 09:26:22)
标签:
郑板桥潍县文史通义文德愚公移山读书参考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读《糊涂难
不知道妹妹为什么冲动,也没问什么是由,但我知道:冲动是魔鬼,也是责任的不同体现。
不要责怪自己,只要自己愿意干,没有糊涂不糊涂,这把年纪了,对于我们只有愿意干和不愿意干的区别。
假如抛开年纪不说,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绝对,做人就是这样,来到社会,第一件事就是要会“做人”,而这个“做人”总的来说就是会掌握尺度,就好像你某时要糊涂,就不能太聪明,有时该聪明,就不能糊涂,这个要讲究尺度,所谓会“做人”就是懂得把握这个尺度,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好。
话又说回来,糊涂一点,别人不会把你当傻瓜,有时聪明的人,反而被聪明累了,所以大智慧的人,往往是大智若愚的愚公移山。
为劝妹妹不要生气,哥哥在此也说一下“难得糊涂”的渊源,据我所知,有以下四种:
一是自我解嘲说。
话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当县长时,他感悟道:“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二是抗议之声说。
也说是在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一种是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却偏装作良莠不分。
根据郑板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所以“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三是心安理平说。
还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四是自我解嘲说。
话说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于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读书参考》)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者;有作词语解释人;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学者,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在我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谬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要有正确的解释,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吧。
不过,我还是奉劝妹妹一句,该聪明的时候聪明,想要聪明变糊涂,是因为某一种原因存在,你希望糊涂一回,但是这前提是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糊涂,而不是真的糊涂。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这个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而沉淀下来的睿智。最后做到自己的真善美,其实聪明-糊涂就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一定记住:什么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环境会用不同的处事方式,有时适合糊涂,有时适合聪明,这是很重要的,妹妹切记。
哥哥所言仅供参考,不对之处,敬请妹妹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