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怀念

(2011-01-04 10:52:06)
标签:

何理

承德

弥勒佛

哭声

诗人

杂谈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永远的怀念

——纪念何理老师逝世一周年

永远的怀念
左一就是弥勒佛:何理,周围众人都应尊称罗汉

何理老师是1月2日凌晨走的,那天下着大雪,就像他诗中描写的那样“铺天盖地”,天特别的冷,冷的“滴水成冰”寸步难行。

可是,当他的诗友、同事、学生们听到这个噩耗,都连夜向承德赶来,有的人年龄已经超过何老师,他们跪在何老师的遗像前失声痛哭,那情景撕人裂肺。

特别是看到,何老师的血,那可是殷红的血呀!滴趟在刚刚改好的诗稿上。亲人的哭声是亲情,朋友的哭声是感情,弟子的哭声是恩情,那老天爷的哭声是什么?是漫天飞雪,是凛冽寒风。那声音之大,承德有过吗?不是官方的悼念者,都控制了的场面呀?

悬挂挽联的手,能让你僵硬,李海健、杨田林、王舜他们品尝了。泪水和鼻涕能交融在一起,参加追悼会的诗友们见证了。他们为什么会顶风冒雪,他们为什么不怕寒冷?是因为何老师官高吗?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是因为他有钱吗?一间六十多平米的老式蜗居。

那究竟是什么呢?是何理老师高贵的品质,是何理老师刚正不阿的精神,人们推崇弥勒佛,不正是推崇弥勒佛无私奉献的精神吗?“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实时试世人,世人自不识。”我们的何理老师,他就是弥勒佛转世,他是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化他的弟子,他的同事。“无私是博大,无私是施舍。”心中有佛,佛常在,心中无佛,佛不来。

苍天是有灵气的,再精明的人,能精明过老天爷吗?老天爷让何老师离去的日子,变得银装素裹,是为了让悲伤的人们遮面忍痛。于是,你再也看不出那些人是真痛,那些人是假痛了。无论是真痛还是假痛,在辞世老人的面前已经化为乌有。因为,他们再一次被老人的舍利子净化了的心灵。

没有参加追悼会的人就不痛吗?不一定,有的可能比参加的还要痛,他们是痛在心里。有的人就不一定痛了。他只是把何老师当成了向上攀爬的梯子、工具,他们在感情上欺骗何老师,在形式上重创何老师。他看到老师心痛,他高兴,他看到老师的坠落只是惋惜,没了可以利用的地方和机会。

这一切,何老师知道吗?当然知道。他是弥勒佛吗?他的爱憎分明是诗人的楷模,他不计小利而赢大义的品德,是最让后人崇敬的根源。

何老师是承德解放后最早出名的年轻人,也是苗红根正的“拔尖人才”。他要是懂得一丁点钻营的手段,混个正厅级干部那简直太容易了。如果,手段再加一点野心,弄个中央干部,也是有条件和机会的。可是,我们憨厚的何老师,他必定是弥勒佛转世,他牙根就没有在这方面动心思,而是,一心鼓动他钟爱的诗歌。如果,再说回来,就是一门心思地鼓动诗歌,也是一位走出承德,面向世界的大诗人。可是,我最尊敬的何理老师,他却把自己定位在“蜡烛“上了:“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当然,被照亮的人当中,有一直赞美他的,也有后来反对他的。但是在他们当中,何老师始终认为:“有好人,也有很好的人。”“有没有坏蛋呢?”“让我看,一个坏蛋都没有。”等他去世一年后,我终于感悟出:“只是,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是有所区分罢了。”

被和老师捧起的学生,都说何老师好吗?他们都能做到心知肚明。还没到何老师的祭日,何老师的弟子们就开始筹划如何悼念他了。

更是有史诗为证: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容品质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何理弥勒佛小传:河北兴隆人,世人不知道他叫何树林,自称何理。后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秃顶宽额,出语无定,随处赋诗。常用窗纸、木炭写诗,常钻山沟寻找诗人,常用工资、稿费赞助诗人,由此,承德诗人出名者甚多。

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诗法,他就把著名诗人的架子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诗意,你会继续再问,他就立刻像育红班的老师,手把手地帮你改诗。世俗之人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何老师逝世一年后,众弟子突然悟出:“乃弥勒佛转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