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姿勃发看地质,后生可畏心欢喜

(2010-12-03 15:02:47)
标签:

马智勇

矿区

地质

大洼

鹰手营子

杂谈

分类: 惠龙日记

转发《河北地矿》地质轶事二则

 

一、团结协作   振兴测绘

 

金秋的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测绘研究院在地质四队领导的带领下,满怀激情奔赴鹰手营子矿区开展测量工程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地质四队领导统筹协调,抽调地质四队测绘技术骨干力量。十几名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测绘成果成图质量,院长李树伟和王伟同志主动放弃去上海参观学习的机会,全力以赴地进行这次测量工作。

十月十号凌晨,天还在朦胧中,我们已踏上去往鹰手营子的路。脚下的泥泞,没有阻挡我们的脚步,天空的大雾,没有影响我们完成任务的信心。

全体测绘队员刚到测区,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立即熟悉地形并分片开展工作。在李树伟院长、李敬年工程师、王伟技术负责等人的周密部署下,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四个测区的野外数据收集工作。国土资源局的主要领导,赞扬我们地质四队测绘研究院的职工,是一只训练有素的部队。

由于测区主要部分是开采过的废弃矿区,里边沟壑纵横,遍地乱石,废渣堆积如山,特别是那些被废弃的矿井,经常塌陷,掉下去就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下,年过五旬的李树伟院长和李敬年工程师,亲自上山指挥打点,不断讲解采集野外数据的技巧和方法。

六个测区距离较远,附近人烟稀少,为了节省时间,完成工作量,大家主动放弃吃中午饭的时间,忍受着口渴饥饿的煎熬,满山遍野地跑,直到夜幕降临,啥都看不见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走下山来。

在施测过程中,康艳兴和马树军二同志因山路崎岖,一位摔伤了膝盖,一位摔伤了脚骨。他们忍受着疼痛继续工作着。

晚上,辛苦一天回到住宿处,都是筋疲力尽,还要做内业工作,编制地形图,检查校核数据,一丝不苟,特别是编制地形图,每天都到深夜,有时候最晚都到凌晨。

面对艰险和困难,我们没有退却和消极的等待,更没有丧失信心,排除种种艰险,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野外工作和室内成图任务。

十几天的紧张工作,六幅测绘成果呈现在领导手里时,他们笑了,在那一瞬的笑容里,包含着我们测图成果的精细和速度。在他们的笑容里使我深深体会到:“不惧辛苦,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敢打硬仗”才是我们地质四队测绘研究院人崇高精神的体现。

 

武文斌供稿

 

二、东大洼纪事

 

巍巍青山,钻塔耸立。有一群地质工作者在这里默默耕耘着,他们攀高山、穿树林、越荆棘,他们为四队的建设挥洒着汗水,为“强队富职工”的目标贡献着青春!

刘金铭工程师,于今年3月办理了退休手续,正赶上队里开展“东大洼矿区详查项目”会战,面临单位地质人员缺少的现状,刘工选择了离休不离岗,依然坚守在一线。他对我们说,作为一名地质人,能够遇上一个大型详查矿区,实属不易,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更是机遇难得,他叮嘱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精诚团结、再接再厉,一定要再提交一份优秀的地质报告。在工作中,他不顾天气炎热、地形陡峭,坚持上山,坚持到地质一线去,为年轻队员讲解工作方法,带我们观察地质现象,面对年轻人的诸多问题,他总能不厌其烦地认真讲解,有时还带我们一起翻书、查资料,将野外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与书本中对照、比较,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我们受益良多。私下里他总是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多看书、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提高,才能成长。在这位良师的帮助下,年轻队员的野外经验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都很快,从而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东大洼矿区是个老矿区,提交详查报告需要利用以前的地质资料,既要开展新工作,又要整理、矢量化老资料,任务非常重,这些重担就落在了这几位年轻的队员身上了,平时工作忙,少有闲暇,有的队员从3月初出队至今才回过几次家,可是就这仅有的几次回家,却少不了家人的唠叨:这还是家吗,简直就像旅馆……,面对家人的唠叨,他们总是用笑容来回答,他们欠家人的太多了,那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马智勇的小孩还不到一周,正在襁褓中,由于工作忙他无法天天守在他们母子身边,不能去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时刻惦记着她们,所以,我们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儿子,儿子,我是爸爸,我是爸爸……叫爸爸”“想爸爸了吗?爸爸都想你了……”“爸爸想你了,等有空爸爸就回去看你……”每当电话那边传来小孩的咿呀声,我们的心里总会有些异样。

由于是详查矿区,东大洼的钻探任务非常重,马智勇和杜志松两人挑起了钻探编录的担子,因为组里人员少,每人要负责两、三个机台编录,每天7点钟他们准时从驻地出发,由于几个机场之间相距较远,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编完一处,都来不及喝水,又匆匆的去另一个机场。炎炎烈日下,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衬衣,可他们顾不了那么多,用草帽扇扇风,又埋下头看岩心、做记录,由于工作量大,他们经常12点多才编完,错过了钻机的送饭车,用一个多钟头走回驻地更是家常便饭。下午,顾不得多休息,又一头扎进办公室,分样、写样牌、做编录小结、取样登记表、柱状图,进行一天的整理,真正做到了“日事日毕”,他们才是可敬的人。

杜志松去年刚刚毕业就被分到这个矿区,由于基础好又好学,技术提高的很快,由于编录的任务重,他不能回家陪女朋友,只能打打电话,给女朋友讲讲每天发生的趣事,逗她开心,难得的是,他女朋友竟然抽时间大老远来矿区看他,这样两人才难得见上一面。

尽管组里的每个人都很忙,可是大家都会尽量抽时间去帮其他人,在困难面前,大家团结协作,共同进取,为地质四队“强队富职工”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奉献着我们的光和热!愿地质四队的事业蒸蒸日上!

东大洼地质组

赵向奎 马智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