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地位发生了变化还能称为朋友吗?
(2010-08-20 07:38:31)
标签:
感情文友知己酒肉朋友开会杂谈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朋友地位发生了变化还能称为朋友吗?
李树伟/文
朋友,多么温暖的词汇,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可朋友之间的那种伤害,是谁能承受得了呢?
应该说,我有很多朋友,这几天需要他们了,自然想归一下类,一个文友自保奋勇地告诉我,朋友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的朋友,是不是很熟的朋友,我真说不清,有时在街上遇着只是打个招呼,在特定的场合不得不应酬一下,互相点点头,说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话,相熟的人问起:那人是谁?你会随口回答:朋友。
第二类,酒林肉海称兄弟。
酒肉朋友是现实社会存在最普遍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在酒足饭饱、魂游九天的时候是愿意和你同生共死的。生死不离、同甘共苦的话语随着醉酒后呕吐的秽物一起向你喷洒,而那些豪言壮语将在次日酒醒后变得无比可笑,继而荡然无存,再次相见的时候,两人并不会因为那一场宿醉而变得无比亲近,但在下一次的酒醉中,相同的一幕将继续上演,如此周而复始。
第三类,惺惺相惜敬如宾。
这样的朋友我不知道应该叫做什么样的朋友,大意就是你敬重我,我也一样敬重你;你愿意和我交往,我也一样愿意和你交往,但双方的亲密程度又达不到无话不说的地步,或者说,有些过于亲密的话语双方都不敢轻易地说出来,害怕一旦说出来,会让自己丢掉这个朋友,所以瞻前怕后的。不过,这样的朋友如果有一个好的契机,或许很容易升级成为一生的知己。
第四类,人生难得一知己。
知己,这样的朋友是大家都想要的,而且,还希望这样的朋友越多越好,但是,知己难寻求,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亦!所以,这样的朋友贵精不贵多,当然,这世上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知己。有的朋友,你当他是你的知己,而他对你也许只是敷衍,或者,在与你的交往中还藏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尽管你把对方当做知己,你们的朋友关系也不能算做知己!
第五类,文章来去尽欢颜。
文友无疑也属于朋友的范畴之内,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角色。两人素未谋面,因共同喜欢一篇文章,或是相互仰慕对方的文采,而结成一对文友,继而书来信往,敞开心扉。这样的朋友是值得感动的,这样的交往是不带一丝世俗烟尘的,当然,他们一旦突破地域和时空的领域,从文友变成了现实中的某一类朋友后,自又另当别论。
其实,这几天思绪很多,上面的五种朋友类型只是只是一个文友帮我归纳而已,我也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因为,我想说的朋友并不是以上五种之内的。我不知道他有没有除这五种以外的朋友,而我自己就有一个除这五种类型以外的朋友。
我想说的第六类朋友,当然不属于第六感的朋友,更不是什么生死恋情,我自己无法把这类朋友定义,所以,只好举例说明。
某君,是我33岁之前,在旅游管理岗位上认识的朋友,那时他在一家旅游景点当经理。由于客源的关系,他经常请我吃饭,给我一些景点纪念品。但后来我发现他是个喜欢文字的人,在他担任旅游景点经理之时,出版了几部有关景点的书籍,我们就是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而走的越来越近。由第一类朋友向第二类朋友发展,彼此互请频繁,一开始是单位间的互请,后来发展为个人互请,不再计较吃饭的档次,只要能填饱肚子,无论是大排档还是街边小吃摊,我们有了更深的交谈,当然,在我们还没发展到第二类朋友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已经到了第三类朋友的范畴之内了,因为我不喝酒,所以,越过了酒肉朋友的阶段,我们之间并没有那些幼稚的豪言壮语。
由于年龄比他大,他很敬重称我李哥,当然,敬重的来源,还在于我对文学的爱好以及待人的真诚,我对他的敬重,则来源于他对工作的认真,以及对接待流程的细腻。特别是接待大领导,总愿找他帮筹划,他也很热衷,特别是在接待原地矿部夏部长和七个院士的时候,他起的作用特别大,受到部长的大力赞美,七个院士和部长还分别给他留下了几幅墨宝,以示褒奖。另外,在我和他的眼中,对金钱这个俗物都有着相同的鄙视,我和他之间从不会为了金钱而斤斤计较,无论我们去办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会抢着付账,尽管,我们都不富裕,于是,我们一起走进了第四种朋友——知己。
在我们做知己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无话不谈;也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我们经历了他的婚姻、帮他选择对象,帮他筹划结婚典礼;也经历了我父亲的病危、我父亲的离去。在他升迁遇到阻力的时候,我帮他找机会接近他想接近的领导,给他创造接近领导的机会,一起庆祝升迁后的快乐。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总是勇敢面对,携手走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想尽一切办法为他分忧;在我最难过的时候,他倾其所有为我解难。我是很感激他的,我相信,他也是很感激我的,因为,我能从许多的小事上感受到他的这种心情。出门时,他给我买过衣服,手表等名贵礼物,那时虽说我们已经没有业务往来,也不需要谁求谁了。
他被调进政府,一个给领导服务的小差事,他喜欢为领导服务,也确实很有这种天赋,在我们这个小城里,收入是很低的。因为他的敬业,所以他有很多能增加收入的机会,但他说他不愿意离开这个小城,也不愿意去建立一个陌生的社交圈,他愿意留在这个贫穷的城市与我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所以我说他也是舍不下我的。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这是什么第六类朋友啊?不就是知己吗?归在第四类不就完了?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交往还在继续,我们的朋友关系还在变化,但是,我们应该已经走到朋友的极致了,我们的朋友之情还能升华吗?
我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在我们继续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不在彼此相约,只是相互之间打个电话,在街上遇见吃饭的时候,相互拉着对方一起吃饭,因为我们越来越熟,我们的对话开始肆无忌惮,我许多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他全部知道,而他的一些隐秘的事情我也几乎全部明了,于是,在有的场合,我说话开始不注意对方的感受,开始在开玩笑的时候,提起对方的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隐情,不管我身边是否有别的朋友,也不管我身边是否有陌生人,我们都有可能会相互攻击,以此取乐。再以后,他生成了副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他开始我对有所隐瞒,有的话再不敢对我说,尽管,心里是很希望让我和他一起分担或分享的,我们的关系进入了陌生的第六类朋友的行列。从此不在往来,偶尔在交际场合蒙面,也是握手闲谈,相互问候,向身边同事或朋友相告:“我们是几十年的朋友了。”
一年前,听我们共同朋友说,他当局长了,我真心地替他高兴,但是并没有前往祝贺。两年过去了,由于我工作岗位的变化,我需要去找他帮忙。这时再次打他的手机,手机已经成为空号了。没办法只能到单位去找。
没想到,刚进他们单位正遇见他一手拉车门,一手打电话,看到我走到眼前,随手把车门关上,走过来继续打电话,我能听出来,是在跟市长汇报工作,我没敢惊扰,只是默默地等着。等他打完电话,走过来握着手说:“我马上要去开会,必须得马上走。”脸上没有惊喜相逢的表情,我只能无奈地说:“好你去开会吧!”
汽车从我身边缓缓滑过,我目视着他向我挥手的动作,顿时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我有意地看一眼身边的同事,说:“感觉不亲?”同事很理解地说:“人家不是忙着去开会吗?”我们只能扫兴而归。回到家里,跟妻子说去见他的心情,妻子直言不讳地说:“人家现在的地位比你高吗?”我说:“比我高的朋友多了,怎么不像他那样,怎么也得说一句,你上哪里,我送你回去的话吧!”妻子看着我嘲笑地说:“你以为,你是谁呀?还是往年的小兄弟吗?人家是局长!”
是呀,读到这里或许认为我们会因此逐渐走向朋友的尽头,我也有这种想法。
真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他让他的手下,给我打电话,让我下午去他办公室,我被冷却的心情,一下子又激动起来,嘴里念叨着:“朋友,就是朋友!”可是,我在找我的同事时,他却不辞而别地给别人帮忙去了。我只能一人前往。可是,我无论怎样说服他,他都不相信,还埋怨我,为什么不带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两个都是外行。没办法,只能再约下礼拜四。没想到,礼拜四再去的时候,他又说在开会,并推托说,我说的事情,已经上会了,以后,技术人员会找我谈的?他真能安排下属找我谈吗?我们的朋友之路,还能继续往前走吗?
哎!不管他会怎样想、怎样做,今生,他都将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很想找个适当的机会和他谈谈关于朋友的话题,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他沟通一下,但是细想起来,又似乎觉得不可能,必定是地位不同了,距离已经产生,都说距离产生美,其实那是一种无奈,必定随着地位的距离越走越宽,我们感情的距离会越走越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