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

(2009-11-19 18:39:16)
标签:

菜地

红薯

萝卜

园子

姚志远

户县

杂谈

分类: 惠龙日记

大早起来发现妻子早早地打开电脑,我知道她去管理自己的菜园子了。也偷了我园子里的菜,还偷了朋友的菜,让“偷们”在第一时间学习好了,深更半夜大偷,全国上下一片偷。

    偷菜让人愉快,搞笑,但不宜太上瘾,更让人沉思。。。

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享受快乐不一定是什么方式

家家在种菜 个个在偷菜

                        作者:当然

   全国人民在种菜,全国人民在偷菜。

    最近,朋友们忽悠我帮我开辟了网上农场,原本是农民儿子的我,种就种吧,又不是没有种过。没想到这一种还上瘾。

    田园式的风情,世外桃源一般的境界。买种子,卖果实,除草,杀虫,得分,升级颇有乐趣。

    游戏的主导思想是好的。然而,吸引人们的恰恰是非主流的——偷菜。

    朋友们家的园子果实熟了的时候,会在他的头像旁边出现一个手,你可以进入他家园子偷菜,同样得分升级。

    于是,你偷我,我偷你,上亿个网友,上亿个农场主,直偷了个一塌糊涂。有的人半夜三更设置了闹钟起来偷菜。

    玩则玩了,游戏也就游戏而已,对于成年人,也就是嘻嘻哈哈了事。

    然而游戏过后我不免惊出一身冷汗。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诲我: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场合,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动,不许拿,世上没有白来的好事。

    这种信条影响了我半辈子,如今在网上我成了个职业偷菜者。

    偷,在成年人的意识中是个耻辱的词。当偷成为一个可以嘻嘻哈哈调侃的词,当偷成为一个大众行为,道德对人的制约和鄙弃就会荡然无存。

    这时候,对于情操未定,品行未稳的孩子们呢?

    不劳而获,唾手可得,随手一偷就可以获得需要的一切时,谁还会去为劳动而挥汗。

    我们不妨想想,今天的游戏如果变成十年后的现实,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偷,在许多时候并没有在法律的界限内。如果今天的孩子们就在这种游戏般的世界里成长成型,明天的世界不会是一塌糊涂吗?

    如果我再把开头的话换成:全国人民在学玩,全国人民在学偷。

    你出冷汗吗?我是危言耸听吗?

看完后有何感想,想去种菜偷菜吗?那就在此点击进入注册。。。据三秦都市报报道昨天上午,30多名驾驶着十余辆哈雷摩托车和“吉普”、“迷你”小轿车的青年男女汇集在位于西安市的二环路边,每个人从头到脚都被款式怪异的皮质服装包裹,眼睛也用墨镜遮挡得严严实实,就连鼻子和嘴,也被一块块黑色或者带有花纹的布条包裹着。

  一位名叫李剑的小伙子说,时下“开心农场”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席卷网民生活,他们这次打算走出虚幻的网络,前往户县体验一次现实生活中的“偷菜”。

  10 时50分,这些平时在好友们“菜园子里”叱咤的时尚“潮”人来到户县草堂镇叶寨村村民姚志远的菜地边时,姚志远和儿子姚仓卫以及另外6位村民早已拿着棍棒、铜锣,牵着两条狼狗等候在此。

  姚志远指着眼前的一块萝卜地说规矩:你们能“偷”多少算多少,每次只能进去5个人,“偷菜”时间为3分钟,3分钟后,村民就开始“抓贼”,被抓住的人除了把所“偷”萝卜全部买走外,还要接受相应的经济处罚。

  11时整,5名身着黑衣的蒙面人一手拿着镰刀、铁铲,一手拿着编织袋冲进萝卜地。他们一边“偷菜”,一边还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周围有没有异常的动静。11时03分,萝卜地西头突然响起了“咣、咣、咣”的敲锣声,接着,手持棍棒的村民们一边叫喊着“有人偷菜,赶紧抓贼”,一边向萝卜地里跑去。菜地东侧也有两名牵着狼狗的小伙子向菜地冲来。“偷菜贼”四下奔逃。虽然只是为了增加“偷菜”的趣味性,村民们做做样子,“偷菜贼”们还是被追赶得上气不接下气。

  第二轮“偷菜”刚开始,一名来自西安某高校的美国籍教授斯蒂夫扔下刚刚“偷”来的萝卜,拿着一个小铲子向南侧的红薯地里跑去。由于听不懂当地村民的喊话,当村民们已经开始了抓“贼”行动时,他还弯着腰专心致志的挖红薯,结果被抓了个正着。

  为了遵守“偷菜”规则,斯蒂夫主动把自己“偷”来的6个比鸡蛋稍微大一点的红薯拿到姚志远跟前称重量,结果连同泥土总共重1公斤。姚志远说,“给1元钱就行了。”而斯蒂夫则掏出2元钱,用生硬的汉语说:“1元钱是红薯钱,另外1元钱是被抓住接受处罚的钱。”姚志远接过钱后,从地头拿来一个自己挖出来的大红薯塞到斯蒂夫手中说:“这个红薯送给你留个纪念。”沈先生介绍,网络游戏是同事们用来休闲解压的,可以在虚拟菜地种蔬菜水果,好友的果实成熟了还可以去偷,偷菜或保护自己的菜就变成了最有趣的一种小竞争。

  “刚开始玩时就是消遣,慢慢地就将玩游戏变成了一项任务。”沈先生算出同事蔬菜成熟的时间,并上好闹钟,定时去偷。“我常常半夜两三点爬起来,偷完菜再睡。”沈先生介绍,那种偷菜收菜的成就感很快就转化成他的压力。 

  一个月后,沈先生出现了失眠症状,休息不好又引起食欲不振,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他不得不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长时间压力过大,中度神经衰弱。医生特意为沈先生开出了休假一个星期的证明。沈先生没敢把结果告诉领导,只是以生病为由请了病假。 

  做表格记录偷菜时间

  办公室文员张先生介绍,他一开始对种菜也非常热衷,后来发现部分同事玩得有点“过火”。坐在他对面的小刘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可在游戏设置中,小刘的偷菜提示语是“偷菜不得好死”,让他非常不舒服。 

  同办公室的小李更是“厉害”,将所有好友菜地成熟的时间用excel做好记录,然后到时间就去偷,还研究一些最新的游戏攻略,让自己种菜、偷菜收益最大化。 

  “我觉得有点可怕。”张先生坦承,同事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似乎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了,有的人开始“执着”于偷菜后,大家的关系也有些疏远,“防盗多少也带到了生活中,有时甚至为偷一朵玫瑰互相生气几天不说话。” 

  半数白领都在“偷”

  “我升级到可以种人参了,人参娃娃经常送我很奇妙的东西。”“随便种什么,反正最后都是被偷光的。”……通过询问办公楼文员、公司白领、公务员,记者发现,年龄在25-35岁的办公室人群是网络社区的忠实拥趸,其中大多数人对种菜偷菜游戏乐此不疲。 

  “我的好友都是单位同事、大学和中学的同学。”大学教师于小姐表示,在妹妹的介绍下,她开始玩起了这个游戏,发现非常有趣。因工作原因,她每天必须早起,在好友圈里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偷菜的。“好友现在都这样说我,‘防火防盗防早起’。”于小姐笑着说,原来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是开QQ,现在是去看菜地。“每天玩的时候,我很开心。” 

  ◇心理咨询师 

不能过分沉迷

  对于时下流行的“偷菜”游戏,心理咨询师徐青表示,虚拟游戏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沉迷进去反而会加大人的精神负担。 

  在徐青看来,网络游戏毕竟不是真实生活,偷菜、赛车都是虚幻的,人在真实生活中偷东西是违法的行为,而在游戏中往往能得到鼓励,在玩家们中间流传着“最赚钱的不是种菜而是偷菜”这一说法。玩家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满足感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得到释放,因此适当地游戏并没有不可取之处。 

  她说,一旦游戏成为一种执念,将会把释放压力转化为增加压力,在工作之余加重人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人的正常交往和生活。

专辑:

搞笑 >>

因沉迷网上流行的偷菜游戏,—小学生在现实中模仿网络,到菜场偷菜。昨日,市民朱明忠致电记者:近日,上小学的儿子明明,放学路过菜场时总去偷些菜回家。批评他时,他却说是模仿网络游戏,要的不是菜,而是觉得刺激。

 

37岁的朱明忠来自贵州毕节,在武昌东—路做生意,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明明,3个月前迷上网络偷菜游戏。—回家就打开电脑上网,进人自己的游戏“农场”,先收获“蔬菜水果”,再把其他好友已经成熟的“作物”偷个遍。

明明就读学校附近刚好有—个菜市场,他已经数次偷菜回家。他说,每次都是趁卖菜人不注意偷的,偷的大都是辣椒、土豆等方便放人书包的菜。明明说:“主要是想从网络中走出来,体验—下现实中偷菜的感觉。”

朱明忠有些担心地说:“每次批评后,他都保证以后不再偷菜,但过不了两天‘老毛病’又犯了。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怕儿子偷菜时被打,二怕他因此染上偷窃的恶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