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我与青春到底谁错了》(4)
(2009-07-16 15:00:38)
标签:
育儿家庭婶婶水渠赵建忠休闲 |
分类: 我与青春到底谁错了 |
7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2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4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妈妈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然后交给妈妈送来。20公里青纱帐中小路亏妈妈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妈妈一点儿也不傻。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72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妈妈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咸菜,还带来了十几条小咸鱼。我拿起一条,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香的,哪来的?”妈妈说:“我……我抓的……”没想到妈妈还会抓鱼,我由衷地表扬她:“妈妈,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妈妈嘿嘿地笑了。
妈妈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妈妈“哦哦”地应着。送走妈妈,我又扎进了高中后期的复习阶段。
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问我妈妈送菜来没有?说我妈妈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妈妈该不会走错道吧?婶婶问:“你妈妈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条小咸鱼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几十条小咸鱼上。”婶婶替我请了假,我们沿着青纱帐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条水渠,水渠上稀稀拉拉地有着几个抓鱼的人,因为水渠上游下大雨,水渠里的水长势很猛。我们同时发现水渠上的泥土非常滑,到处都是滑倒的痕迹,水渠的中间洪水滔滔。婶婶看了看我说,“到水渠下游打听一下吧!”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三步并作两步的就往下游走……
妈妈静静地躺在水渠上,周边围着一堆说三道四的人,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条小鱼,浑身的皮肤被水浸泡得惨白。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妈妈,说:“妈啊,我的苦命妈妈啊,儿悔不该说这小咸鱼好吃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我将头贴在妈妈冰凉的脸上,哭得看热闹的人都陪着落泪……
可祸不单行,妈妈死不到一个月,父亲为了抢救生产队的集体财产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连个尸首都没有找到,我从此成为了孤儿。公社知道后,破格推荐我上了南京地院。
72年8月7日,在父亲失踪的第100天,大学烫金的通知书穿过妈妈所走过的青纱帐,穿过那条吞噬父亲躯体的排洪大渠,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妈妈和父亲冷寂的坟头,贴在父亲呆滞的遗像前:“爸爸、妈妈,儿子就要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我是带着民政局发放的生活补助费,与大学通知书、杂费全部免的待遇,读完了大学……
赵建忠讲完自己的身世,老者已是老泪纵横,小马早已哭出了声音。赵建忠自己也不知擦了几次眼泪。
现在一切都好了,赵建忠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单位,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来源,他再也不靠民政局的生活补助费度日了,他要靠自己的双手,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贡献,为帮助过自己的人,奉献一个满意的回报。给他含笑九泉的爸爸、妈妈争口气,他带着一种报恩的心情走进了社会,走进了人生的旅途。
老者姓李,叫李益。16岁参加革命,从普通士兵,在枪林弹雨中,把自己摔打成一名团参谋长。革命胜利后,因没文化,来到地方做了一名管后勤的干部,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把赵建忠领到自己家中,介绍给子女,请他吃饭,谈家乡的变化,谈今后的理想,赵建忠此时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老者语重心长地对赵建忠说:地质队野外工作是比较苦,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比较差,但到了野外,不要忽视政治学习,生活条件差,政治上容易疲沓,你们年轻人一定要注重自己思想改造。
我从前打游击,政治上疲沓的战士也有,但政治上进步的比较多。我爱讲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了国家的工业化,你要情愿吃一点苦。如果你有这样的决心,你政治上就会进步,这是个基本点。是那些为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自己愿意吃苦的人更进步一些呢,还是那些不愿意吃苦的人更进步一些呢?“中国人都不吃苦,单是叫我们几个人去吃苦,老子不干!”这样的人叫政治上进步吗?这不叫进步,这叫落后。假如你挺起胸膛来说:“横直是要有人吃苦,不是我吃苦,就是你吃苦,就是他吃苦,总而言之中国人民要搞建设,就要有几十万人去吃苦,首先我去一个!”采取这样的态度是进步的态度。所以,说到野外去工作政治上会疲沓,我看不会的,我看只会锻炼你,使你在政治上更坚强。你现在大学毕业了,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你到底有多少知识,要有个正确的估计。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你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是一知半解的,也就是说知识还不够完全。你们读了很多书,学了从古以来地质学方面的知识,知道了世界上地质学方面的先进办法,在这方面讲,你们似乎知识很多。但另一方面,我看你们实际的知识、真正的知识还没有接触到。你们应该了解这一点。你在学校学了那么一些东西,只能叫半知识分子,不能叫完全的知识分子。要做一个完全的知识分子,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学习,因为真正的知识主要是在工作中取得的。同时在学校里毕业的人,如果以后在工作中间善于学习,可能在政治上、业务上进步更快,如果不善于学习,到后来可能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在工作中是否善于学习。你在大学只学了三年,加上中学、小学的十一二年,学到的那些知识是普通的知识,以后工作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主要的知识是在工作中学习来的。因此,一方面你毕业了,拿了文凭;另一方面,你还没有毕业,学习并没有完结。你现在的知识是不多的,很可能没有进过大学的人在工作中学得比你还好一些。进过大学的比没有进过大学的不一定都高明。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也要了解自己的弱点,这样才比较全面。以为自己大学毕业了,历史上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大体上都学了,因此我的知识多得很,那是一种片面性。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别人的知识,是前人的知识,只有以后你们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验证,掌握了那个规律性,才会变成你们自己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
李科长的教诲,让他怎么也听不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在说话呀!他喜欢李科长的人品,喜欢他的性格,更喜欢他高尚的情操。
两个人交谈的正起劲,突然,窗外传来了一阵吵闹声。赵建忠问李科长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