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杨林勃

标签:
姐姐责任田弟弟国家一级作家杨林勃文化 |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
我的姐姐杨林勃
叫她姐姐,朋友妒忌地说:“你酸不酸呀?”姐姐不是随便认的。她有着严格的界限。传统上把年长于自己的女人称为姐姐,是一种世俗的约定,没有什么新鲜的话题。而我老家把女人尊称为姐姐,那可有敬佩的意思了!所以,老家的姐姐,年龄可大可小。我曾经问过长辈人,为什么把比自己小的女人,也称为姐姐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尊重。”可想,姐姐是男人的偶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菩萨。
我称杨林勃姐姐,多半出于尊重与崇拜。我认识杨林勃,是缘于文学,那时候,她是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每次开会她坐在主席台上,我在下面仰视她。那种仰视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我读过她很多文章,干净清新,语言流畅,文章易懂,渗透着哲理。端她的长相,醇厚,朴实,让人放心。大人大量,与世无争,洒脱中展现着质朴。人家是主席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论名气,论资历,都是皓月当空,如雷贯耳。我当然是毕恭毕敬,小声细气地喊人家:“杨主席!”离得远远的,只有羡慕与恭敬了。
接近她却是她退休之后,经过几次活动,听她讲人生,讲仕途,当然,也避免不了讲家事。她生长在农村,当过知青、民办教师、上过大学、当过记者、专业作家,受人追捧,也受人打击,嫉妒与排挤,人生都一样,既有顺利也不顺利。在没认识她之前,我总认为自己的身价与事实不符,可遇她之后,才知道什么是“人才”?
笑自己愚昧,觉得自己寒碜,知道世界上还有羞耻二字。我突然长大了,看什么,干什么?都感到格外的轻松。人投脾气,自然交往多起来。有说不完的话。谈这一点,还要感谢网络,这个神奇的联络工具,把世界变小了,小得时时能见,想说就说得地步。
她儿子,帮她建立了博客,我们在上面联系多了,遇到她不会,我不懂的事情,难免相互帮助,这样的机会,让时空凝缩了。我天天走进她耕耘的“责任田”,窥视她的灵魂,接受她的思想,在她博客里有一篇文章:《山脚下的坟茔》“谁说春天里没有落叶,我亲爱的弟弟杨陆生就在春天里离去。”在里面的五首诗歌中,读懂了一位女性,一位让人尊敬的姐姐的思念,我的眼睛模糊了,为她失去弟弟而悲伤。
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我们又见面了,自然说到了她弟弟,我看到了她的眼泪,我为自己的冒失很自责,为了挽救自己的过失,我急中生智:“让我给您当弟弟好了!”没想到杨林勃破涕为笑,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我真诚地喊了一声:“姐姐!”她高兴地答应一声:“哎!”在这一个字节的发音中,我看到了她脸上的喜悦。
从此,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生人熟人,都甜甜地喊她:“姐姐!”这种普通的称谓,包含着,我对她的敬仰与钦佩,在她幸福的微笑中,我也看出她的欣慰。
我们姐弟相称,那种质朴的感情,激励着我们在文学跑道上奔驰,我为能有这样的姐姐而骄傲,我能把这样一位让人尊重的女人叫姐姐而自豪。
姐姐是一位干什么都认真的人,自从开了博客,就在认真地回复每一位读者的留言,她说:“人家对我真,我对人家诚。”特别是在她的《博客是我的责任田》中写道:“半亩方田,属于我自己。我如农夫,每天到这里经营。锄禾、浇水、播种。早晨太阳,晚上月亮。如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置身在这美丽的田园之中,真有理不尽的丰富与快乐。我喜欢这半亩方田。在这片田地里,种什么,不种什么,全凭我自己。我爱我的责任田,我要在上面精耕细作,抓住春天,握紧夏天,管好秋天。我希望在我负责的这片土地上能长出更多更壮的树木,也希望这里能开出更新更美的花朵。”
就是凭借她这种执着和认真的精神,开博不到一年,她就突破了点击率十万大关。这个数字从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姐姐是一位才女,公众认可的才女,姐姐是一位关心时事的君子,她有一颗了解大众心理的善心。”她成为承德市作家开博突破十万阅读者的第一人。特写此文为她庆祝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