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茉莉花的芳香是淡淡的

(2009-05-12 12:06:20)
标签:

家庭

香椿树

诗集

诗歌

李海健

文化

分类: 惠龙杂文选编

茉莉花的芳香是淡淡的

——读李海健诗集《香椿树》随笔

李树伟

茉莉花的芳香是淡淡的

《香椿树》是李海健先生第七部诗集,赠我一月有余,可是,昨天才轮到我阅读,由于跟海健先生很熟,他在赠书时,写上了妻子的名字,当日晚上酒后回家,将《香椿树》递给妻子,她正在洗脚,我便走进墨香书房,耕耘文学田地去了。

深夜零点已过,屋外的世界是寂静的,书房是寂静的,往日的卧室也是寂静的。妻子已习惯一人先睡的生活,她睡前,总是开着迷你灯,那粉红的柔光,是惦记患夜盲症的我,能找到睡觉的床。其实,这种宁静的生活,对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习惯的,也是常见的。

而今天是个例外:当我走出书房,看到卧室的灯还明亮时,内心难免一阵疑惑,依然安静的卧室里,没有电视的声响,妻子静静地躺在床上,我嘴里嘟囔着:“死老婆子,睡觉怎么忘记了关灯?”

慢慢地走进卧室,刚想关灯,一声“唰”的翻书声,让我凝望了一眼妻子,她侧卧地读着《香椿树》,全然不知我的闯入。

我爱惜地说:“还没睡呀!”她却惊讶地反问:“这么早就不写了?”

我忙说:“还早呢?都凌晨一点了。”

她不信地抬手看表:“哎呀!时间过得真快呀?”

我抢过书,疑惑地问:“那么多诗集咋没见你如此痴迷呀?”

她不好意思地用被蒙住脸说:“这本诗集读着特别亲切,平淡中浓缩了生活的真谛。”她说完,又伸出头,把书抢了回去,放在枕头底下说:“先让我读……”

从此,这本书在她的宣传下,又传到哥哥、嫂子等亲朋好友之间,借阅多人之后,才又回到我的手里。在2009年母亲节的夜晚,读着《香椿树》一种别样的心情,像茉莉花的清香,淡淡的飘荡在脑海,飘荡在键盘上…….

一、母爱大无边

读着海健先生的诗集《香椿树》,他让我想到了母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感受最多的是母亲的爱。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呵护。母亲给我们的爱,是深远厚重的;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无私的情感;海健在《说什么也要供大哥把高中读完》里写到:“大哥初中毕业时/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力挣工分/供五个孩子读书//在外教书的父亲/觉得母亲一个人劳作太辛苦/决定不让大哥再升学// 母亲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宁愿自己多劳作/也要供大哥把高中读完//母亲说/自己一辈子没文化/要让孩子们都有文化/”母亲可以自己不吃不穿,但孩子不能没文化的决心,对诗人李海健的影响很可能就是一生。

李海健的母亲,就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他成长的路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让我想起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记得有一次年青的艾森豪威尔与父兄在家中闲时打牌,结果因为他的牌不好而大发脾气。他母亲就意味深长的对他说:“既然要打牌,你必须用手中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好运不可能都让你碰上的。”……“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到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面对,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就这样,艾森豪威尔牢记母亲的教诲,磨练其性格,最终成就其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

正像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的那样:“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似!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李海健的大哥成为军官,他成为作家、诗人,这里是否渗透着母亲的愿望?只有阅读过诗集的人,才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读了李海健先生的《香椿树》,不但能让你体会出母爱的博大无边,也能感悟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境界。诗集中有一首《父亲不愿给家人和国家添麻烦》“1991年10月10日/父亲留下遗嘱/如他得了绝症或病危/要实行安乐死……这就是/父亲生前的遗嘱/这份遗嘱/在父亲去世后一年多/我们才发现/”这就是父亲大山的性格,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老伴和子女的负担。

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山是水的肌肤,水是山的血液。”,只有山水之间的心心相映,才有阴阳之合的美妙乐章。诗人在《为党缴纳最后一次党费》中描写到:“父亲从小感受党恩/知恩图报父亲的心……如果他还有存款/代交党费……母亲去世后/家里人才发现/这份遗嘱/大哥将父亲剩余的存款/交纳了/父亲一生/最后的一次党费/实现了/父亲的遗愿/”。从这一段描写中,父亲的意志,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孩子,由此,我感悟到:父亲是孩子的天,母亲是孩子的地,在这无私的天地之间,才能为孩子捧出一个欢乐的人间;诗人李海健在《石榴树》一诗中“天真女儿一个一个的小故事/逗得老人那被岁月雕刻的脸上/不时地露出/久久不见的笑容/像树上的石榴//老人对孙女说/咧嘴的石榴甜着哩/它们是被满肚子的话挤裂的……”从这一段真挚的描写中,让读者不难悟出:孩子是父亲的笑,孩子是母亲的花,笑靥如花,永远是父母的向往;诗人在《母亲在风雨中拽着头羊》中描写到:“母亲在风雨中拽着头羊/艰难地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风雨对她已不能算作考验/她在想  这羊是孩子们上学的希望//母亲在风雨中拽着头羊/她的吆喝声被风雨声淹没/被雨水淋湿的羊尾巴/是全家人沉甸甸的太阳/”等等,诗人李海健,无论在描写父亲还是母亲,都从胸襟与胸怀入手,给读者朴实无华的同时,有一种翱翔天空的感觉,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感到:父亲是孩子的胸襟,母亲是孩子的胸怀,胸襟宽阔,教儿不忘知恩图报,是一位成功父亲的伟大。胸怀温柔,教儿不忘养育恩,是一位成功母亲的骄傲。

我总是这样认为:孩子的人生成败,是父亲对人间的呐喊,孩子的品德厚重,是母亲对良知的召唤。山涧徜徉水溅的笑声,是父母为孩子营造的一个温馨世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一个呵护的港湾。

读李海健先生的《香椿树》,他让我再次体会出这些,不信你就读诗人在《听一听 她们姐妹在哭唱什么》中“她们拉着长调/哭唱着/俺…那…亲...娘…啊/俺那……坚强的……娘啊/俺那……勇敢的……娘啊/俺那……操劳了……一辈子……娘啊”。让你是不是体会到:“父母为孩子营造的品德,已经用爱的方式,在孩子们的心中默默地传承!

当然,各自的家庭,都有各自的语言和疼爱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个家,营造一个幸福,缔造一个未来,都有不同的路径。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要合二为一。因为,我们知道:山间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是山的心爱,山的疼爱,山的挚爱。山很辛苦,山很清苦,但山很富有,山很满足,看着花儿开,看着树儿长,纵然苦劳也欣慰;水里的每条游动的鱼儿,都是水心间的爱恋、痴恋和依恋。水很忙碌,水很苍老,但水很幸福、很满意,看着鱼儿游、鱼儿蹦,纵然沧桑也遗忘。正像诗人李海健先生在《母亲不愿离开老宅院》一样“到了起灵的时间/雨水越来越大/专用的起灵车/已失灵/母亲的棺柩/无法上车/十几位/身强力壮的乡亲/将母亲的棺柩/捧上灵车/乡亲们说/老太太/不愿离开这处大宅院”他透给读者的是:母亲不愿离开孩子的真实写照。

三、李海健的诗歌特点

读李海健的诗歌,无论是他出版的那一部诗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是清晰地描述着,故乡总是牵挂的地方,他儿时欢乐的天堂。在《母亲的脸和河里的青草一个颜色》的诗中写到:“我从小就是个鱼迷/经常逃学去摸鱼//童年/像河里的泥鳅/刚抓住/就从手指间滑走了//用柳条作鱼线/把鱼串起来/刚将一串鱼扔进家里的水盆/耳朵便被什么东西拽起//抬头一看/母亲的脸/和河里的青草一个颜色/”诗人把母亲的疼爱,与童年的顽皮,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即彰显了母爱的深邃,又眷恋了儿时天堂的快乐。

他总想写写故乡,故乡在诗人的眼里是美的。《麦子黄了》、《和庄稼们一起快乐》、《记忆的村庄》、《场院上晒着一串故事》等等,每每想起故乡,与无数次梦见的一样,故乡的确是美的!否则,怎么如此让他魂牵梦绕呢?

读李海健的诗歌,不能不钦佩他写诗的题目,题目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欣赏诗歌的心态,这是每一个读者的基本切入状态的接口,《不能让孩子离开娘》、《母亲一生就认识九个字》、《我的眼泪已经变成了河流》、《父亲躺在石榴花盛开的地方》、《相互隐瞒是一种幸福》、《把二哥敬的这杯酒喝了吧》、《无人拥挤的天空白云朵朵》等等,一个细心的诗人,才会在题目上下功夫。

再一个特点就是诗歌的故事情节,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不可能触摸的很清晰,这时我们应该掌握的是,去体会诗歌当中所透露出来的那一份感觉,这就是诗歌与其他文学的最大区别,李海健的诗歌,是情感的表达工具,很容易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由此,也是吸引众多读者的关键。

诗歌最讲究的是语言精简,情感的平实,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老话:中国有一头牛出了一趟国,就以为很了不起,是金牛了。而看不起别的牛。这是目前诗歌界最可怕的现象,那么我们从这句话要学到一点什么呢?对于诗人来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语言上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情感的表达、语法的结构、语言的精简上,为什么红色诗歌那么有力度、张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花哨的语言好看但不中用,诗歌最终要以情感来支撑。李海健的七部诗集,都是在情感的表达、语法的结构、语言的精简上获得了成功,因此,有了众多的读者,有了固定的阅读群体。

还有一点就是诗歌的结构,李海健的诗歌创作,是与他的写作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社会经验融为一体的艺术。不像一般的写作者那样,只是沿着葫芦画瓢而已,当一个人的综合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他诗歌的基本框架,就会模糊起来,这个时候的结构,对于诗人来说,是可以改变的,创造自己的新的结构,那么这个过程的完成,就不是用框架来约束了,而这时的框架慨念,已经不在重要。

最后说一点,李海健的诗歌特点,还在于每一首诗歌,都是精悍之作,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文章结构精巧、字句凝练、震撼力、感情发挥快、易学(但难好)、便于流传背咏等等。

对于当今诗歌的评价,我还想说一句:“深则误、浅则无。”李海健的诗歌,是从浅入手,从深而出的佳作,在妻子全神贯注的阅读中,让我感悟出诗歌的生命力在那里?

 

2008年5月10日墨香阁书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儿与大树
后一篇:等我有钱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