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调侃红螺寺

标签:
紫藤古松中国古典园林寺庙李玉敏红螺寺杂谈 |
分类: 惠龙散文集 |
深情调侃红螺寺
作者:李树伟
李玉敏非要去红螺寺看一看,她说:“人们在谈论中国古典园林时,总是居于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或苏州的私家园林。其实,寺院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意蕴美的特点,更能体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因为,古代高僧,在建造寺院时,无不倾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把建筑、山水、花木这些园林的要素发挥的淋漓尽致。承德寺庙,是单纯的寺庙,没有容入园林韵味,咱们要去的红螺寺,是寺庙和园林混合体,包准让你大开眼界。”
看不出李玉敏对旅游,还能说出这么多有品位的话,不管红螺寺怎么样,焦承德都想去了。一是为欣赏园林艺术;二是为欣赏李玉敏导游水平。
一上车,李玉敏就开始导游:红螺寺距北京 50公里,怀柔县城北的红螺山南麓,红螺寺因山而得名,因人而神奇。
下了车,他们来到红螺寺前广场,李玉敏指着寺庙后的山峦说:“这座山,叫红螺山,你细看,山的本身就是一尊佛。远在东晋中国佛教初兴之时,红螺山便被人指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相。你再看它后面的三个山峰,多像盘旋在佛祖头顶护法的大鹏金翅鸟,当中的小山峰,像不像鸟的嘴,左右各峰为金翅;头形隆起处至山麓是结跏趺坐、施成道印的佛身。你看像不像呀?”
焦承德赶忙点头:“像!确实很像!”确实远观红螺山,山体巍峨雄武、气势磅礴,宛如盘腿打坐、除妖降魔的神佛。山的雄浑壮阔与佛的巍然耸立浑然一体。
他们走到红螺寺说明牌前,仔细地阅读着:红螺寺是因西域高僧澄卓锡五体投地拜出双螺应瑞而得名,红螺寺也因此而于东晋永和四年,即公元348年建造,嘉庆年间,际醒大师主持红螺寺,转修净土,自此,红螺寺成为净土道场。此后,又因红螺寺出现两位净土宗师而闻名。古时已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的说法。红螺寺中的竹林、银杏、紫藤和古松,被誉为“京畿三绝景”。
进入红螺寺,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片竹林。这片竹林已有千年历史,沿着石径步入其间,仿佛置身于幽静绝伦的仙境。四周青竹参天,封住了天空,清一色的绿色世界,使人心旷神怡。置身竹林里,你会顿感“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意境。这墨绿的色,这清瘦的态,这挺拔的干、这曲折的径,都在营造着幽静、谈远和清新。他俩漫步在竹林里,已经感悟到为什么佛家要说“一切皆在,一切皆空”了。
来到大雄宝殿面前,李玉敏牵着焦承德的手说:“你看,这两株银杏树,是多么的神奇,它们风雨相伴600多年,虽然雄雌异株,却又珠联璧合,各有神通。西边雄树,只开花不结果;东边雌树,只结果不开花。夏天雄树为世界奉献簇簇鲜花,秋天雌树给人类捧出累累硕果。如此神奇的生命,使原本高僧云集,令人敬仰的红螺寺,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穿过大雄宝殿的后门,眼前出现红螺寺最美最绝的紫藤与古松缠绕的‘紫藤寄松’了。紫藤花是那么娇艳动人,古松是那样的苍翠虬劲。一个秀丽,一个雄浑;一个柔媚,一个刚劲;一个娇美,一个冷俊。紫藤花开满枝头,一簇簇,一串串,分不清花是开在藤上,还是树上。
其实,在自然界中遇到藤缠树,树必然被勒死。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女人如果死缠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不死,也要扒一层皮,因此,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是红螺寺的古松虽然被紫藤缠绕,生命力却更加旺盛。站在“紫藤寄松”的跟前,焦承德认真地看着,旁边有一个导游很趣味地向游客提问说:“你们有谁知道,几百年来,紫藤与古松和谐愉快地生长,得益与什么力量吗?”游客们都纷纷摇头,喊叫着让导游员别卖官司。导游员微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吗?紫藤就是美丽温柔的少女,古松就是成熟刚毅的男人,温情美丽的少女,整天偎依栖息在男人的身旁,少女受着男人的滋润,男人受着少女的抚慰,你们想一想,他们能没有生命的激情吗?”
导游员的讲解虽然庸俗,可是听起来,到有点生活的味道。紫藤因古松而更加娇艳,古松因紫藤而更显苍劲。两个不同的物种,竟不可思议地相互搀扶,共同撑起生命的天空。
导游员又接着向游客问道:“你们说:这对‘紫藤寄松’是天然长成,还是认为创造?”游客们议论着,绝大多数的人都说是天然的。
导游员却笑着说:“这一人间奇迹,绝非出自天然,而是寺庙里的和尚匠心独创。他们看到尘世间一对对真心相爱的男女,他们生死相依,甜蜜地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这帮出家人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用紫藤和松树,来表达自己对男女之事的向往和羡慕,他们在晨钟暮鼓之余,也能体验一下人世间的男女珍爱。
是呀!看到他们相依相伴的形象,你不能不想起舒婷的诗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紫藤和古松根紧扎地下,干缠绕在一起,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注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焦承德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着“紫藤寄松”李玉敏拉了他一下说:“我们应该找寺庙的负责人,把‘紫藤寄松’改成‘紫藤扶松’似乎更为贴切。”
“为什么”
“因为,在寺庙这种神秘的生存环境中,松因藤而虬劲,藤因松而柔媚的生命状态,即是佛教互为因缘说法的一种形象化表现,又是人类伟大爱情的真实写照。你说有理由吗?”
“见解独特,可以努力实现。真有禅宗的‘拈花微笑’的情趣,体会出‘无我’到‘空’,由瞬间到永恒的人生层次的飞跃。不过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向红螺山进发。我伟大的女朋友我们前进吧!!”焦承德幽默诙谐地回答着李玉敏丰富的想象力。
红螺寺的后院,有一条上山的小路,他们顶着烈日依然决然地向红螺山攀登。
到了山顶,红螺山山脉朝着西北方向,连绵起伏地伸展开去,好像玄学哲理似的奥妙莫测,一股凉风吹过,他们仿佛感觉自己的灵魂已经容进这群山巍峨的形态中了,一种轻松的感觉,已经鉴证了大自然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朝南一望,红螺寺已经变成一座小小的庙宇,在那不可思议的气氛里隐隐约约地屹立着,仿佛是一只孤独的鸟儿想要寻找一个栖息的处所。那些梵宇僧楼与那些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几株银杏树夹在里面,仿佛山水大师的一幅大画,做了一幅数十里的长卷。向东低头望去,谁知雁栖湖像镜子一般。那红螺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雁栖湖旁的楼台、度假村,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红螺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东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座小山,上面长满了树木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这种景色实在奇绝。
在山顶,只要你朝着西北方向那绵绵不断群山,高声疾呼,那群山就会带给你清晰的回音,有很多年轻人呼喊着自己心目中最想告之的语言,淌在焦承德血脉里的热流让他激动得大喊:”李....玉...敏……,我……爱……你……”
李玉敏涨红了脸,低下了头,只是小声地嘟囔道:“焦承德,我也爱你!”忽而眼睛又放出异样的光,微笑着抬起头,当她的眼睛瞥到焦承德时,又慌忙收起。焦承德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抱起她向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