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旭东
两集《叶问》之于甄子丹如同《黄飞鸿》之于李连杰。成功的类型片除了拉动票房以外,最重要的关键是可以塑造/强化银幕形象——制造明星。
与李连杰年龄相仿的甄子丹《叶问》后,奠定了他“打”的价值,特点鲜明的儒雅功夫明星就此塑造完成,倘若甄子丹还继续“打”的话,之后他再出演的角色,势必会落入观众与他在《叶问》中的比较之中。无论是沿袭还是颠覆,都为媒体、观众提供了殷实的话题与谈资。
我看的那场《叶问》2,观众鼓掌多次。尤其是洪师父、叶问师父勇斗英国拳王段落。民族情绪被梯次强化,香港武师全仆后继的失败与牺牲不仅成功的渲染出叶问胜利的说服力,而且大幅度撩拨了观众的情绪。
我为精彩的武打设计鼓掌,对民族情绪的宣泄保留意见。可是面对周遭热烈鼓掌的观众朋友,感觉是你不鼓掌就是不爱国。此感觉一出,内心立马寒战,这还了得,在中国电影票房大踏步前进的今天,谁敢承认不爱国?!
当然,这还不是我遇到最震撼的观影场面。记得《变形金刚》第一集上映时,我坐在最后一排,周边是一大群高个靓女。当大黄蜂变形出场时,靓女不仅鼓掌,而且高呼:大黄蜂我爱你,爱你大黄蜂...我当地觉得自己乃是异类,马上跑到前排的一个空位子坐下。接着有听到掌声夹杂着:擎天柱我爱你...
出了影厅向工作人员打听,工作人员告诉我,靓女们估计是模特,而且第二遍看。要是车模,我惊叹她们的敬业,要是服装模特,我惊叹她们的跨界。
总之,我惊叹在影厅内敢于鼓掌尖叫的观众,无论爱国还是爱银幕形象。
一旦爱国情绪与银幕形象达到统一,那么不鼓掌的人将有被钉到国家道德论的耻辱柱上的风险,幸好我们在此时此地观看电影,倘使我们在1935年的德国,看过电影《意志的胜利》不加入纳粹的话,恐怕是后果很严重喽。
英雄一旦与民族叙事体价值相一致,那么观众为之鼓掌的可以是武术宗师、可以是警察,可以是外太空来客,可以是机器人等等等等。而英雄片,只是诸多类型电影中的一类,借以爱国情绪拔高,难脱俗套之诟病。
就此我可以说,《叶问》2,这部港莱坞的英雄类型片,将在一片掌声中,轻松过两亿,以非悬念,估计在非华语地区难有票房——这种民族情绪的渲染,也如《十月围城》一样,停留在自我欣赏的层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