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文
上世纪80年代末,70年代后的这一票进入青春期。结三拉五的逃学扎进了录像厅,刘德华就这么进入了我的世界,但走的不深,我断不是华仔的粉丝。
坦言说,华仔演技不如梁朝伟,唱歌不如张学友,票房不如周星驰。人是要讲天赋的,这种先天的东西,有着法律合同中常提到的“不可抗力”。华仔在影视歌N栖明星中的单项都不能打最高分,但综合评分却无人能出其右。这20多年,我对华仔的印象简单概括:韧性——勤奋出演近百部影片,超过高仓健指日可待,两次赢得金像奖最佳男演员,成为华语电影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率性——世纪之交,国际影坛刮起银幕无烟运动,华仔果断戒烟,生活、银幕齐表率,公信力大大增强。理性——久处影视是非圈的潮头浪尖,洁身自好,惜名甚命。
2006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宁浩执导的影片《疯狂的石头》首映。好影片总让观众闲短,反之亦然。《疯狂的石头》是好片,经业内好友著名电影人刘军先生介绍这是由华仔发起的资助新锐导演的“亚洲新星导”内陆唯一的影片。随后在纸媒、网络上对影片和导演宁浩的报道充满肯定与鼓励,我则为华仔的智慧喝彩。
某种意义上,华仔的成功就是他职业角色整合的成功:作为演员他是TVB“无线五虎(刘德华、黄日华、汤镇业、梁朝伟、苗乔伟)”之一,作为歌手他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之一,这9位红人,只有华仔是唯一的交集。
八九十年代影视发展的高潮,作为演员华仔以“正面偶像”的清晰定位,换来更多观众的喜欢,有观众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更多的投资进而有更多的上镜机会,脸熟是硬道理!粉丝倍增、片酬高拔、广告不断、多劳多得、天经地义。同期华仔借前四大天王(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林子祥)粤语风靡大陆之强势高调进入大陆,唱片发行、演唱会一路飘红、名利双收。充分运用职业角色的整合让自己达到事业一个颠峰,贵为天王。
近年来,吴宇森、发哥等赴好莱坞发展;成龙、周星驰的“大制作”影片必定是大周期,产片又少又慢,港片市场低靡。市场呼唤中小制作的好看的影片。面对港片急速下滑情急关头华仔又担负另一个更有挑战有意义的职业——制片人,曾资助陈果等导演拍片。不久前华仔又对媒体放言:构想联合六大影帝拍一部大片子“救市”。结果闹得杜琪峰导演竟然说出了华仔“幼稚”,“没有常识”云云。华仔并未激烈回应,仍旧保持多年处世风格,淡然处理。用渐离的方式应对圈内或良或恶的口水战。公众人物间的口水战,无非成了媒体噱头,大众的谈资,这样的公关是在太廉价。推想参禅学佛的华仔定是深谙:自嘲化恶语,居下搏众心的道理。前些年,香港的几个大哥极人物档在前面,天塌了也无需华仔顶。华仔能说出联合影帝救市虽不算理性严谨也能窥其用心。
华语电影百年来建构的管理体制只能束其内容、技术但始终未能建立对影人的管理体制。制作单位和剧组沿袭堂会的传统,艺人吃的是开口饭,讲究拜门、师承、借道儿……,各立门庭的影人井河无犯。各公司都在竞争中竞和,在竞和中竞争,谁都别想超越,这似乎就是行业的规范。
从2001年开始陆续上画的《无间道》系列,就是影帝云集、叫好叫座的影片。现在,华仔无论出于个人威望,出于《无间道》成功经验,还是出于他创投的公司,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这让银河映画公司的发起人杜导不爽:你刘德华又演戏赚片酬,又投资电影欲在中小制作电影中抢占市场,现在又振臂高呼想做行业整合,分明是全面抢市场嘛……杜导是真忍不住了,大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感觉,但之后的事实让杜导自己闭嘴
哪个行业面对市场都大体相同,遵守着80:20法则,全年20%的影片获得行业80%的收入,甚至更高。据以往的报道,华仔在港投拍的影片市场回报并不理想,但我认为他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突破,就像斯匹尔伯格创办的“梦工厂”近十年来,市场短线回报不尽如人意(由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Steven
Spielberg、媒体企业家戴维"吉芬David
Geffen以及迪斯尼前高管杰佛里"卡岑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共同创建的一家电影制片厂),但在05年末“梦工厂”以16亿美元的高价被派拉蒙收购。这正是斯匹尔伯格作为导演、制片人和公司发起人三个角色整合的成功,这种市场回报是长线投资的成功:投拍艺术气质浓郁的商业影片,不断充实公司的影片库,寻找合适时机参与到资本市场使公司(个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我看来,华仔和他发起的公司正是沿着此商业模式前进。华仔这次将制片人与他的影帝和歌坛天王作了成功的“并联”,有理由相信华仔将成为成功的制片人。
《疯狂的石头》是“亚洲新星导”计划的代表,“亚洲新星导”则是华仔公司国际化运作的代表,是公司最具升值潜力的优质资源。如果“亚洲新星导”首批6部影片是预卖给香港卫星电影台的说法成立,那么华仔的本次投资几乎是在零风险。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其内陆电视版权、音像版权和票房总和在片中加入了华仔代言的服装广告,保守估计其盈利应该在300万以上。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电影运作模式,这样有眼光、有胆识、有智慧的制片人。
2006年7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