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钧:投資的原則
(2009-12-01 00:19:24)
标签:
投资王志钧台湾股票 |
分类: 投资理财 |
有朋友問我:「能長期穩定處於投資不敗的最重要能力是執行力?執行自己所設定的規則嗎?」
我想,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值得細細來探討一下。
執行力固然重要,但執行正確的投資原則,我覺得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台灣,許多人做事情是沒有原則的,因此不知道什麼叫作依循原則來辦事情。舉例來說,假如誠實是你個人奉行的一項工作原則,則假如老闆要你欺騙顧客,你應該斷然拒絕,即使被辭頭路也在所不惜,因為誠實是你的工作原則,凡抵觸原則的事情就不能幹。
假如投資誠實信用的經營團隊,是你的投資原則,則那些會編假財報的公司,以及老闆說話不老實,甚至你無從研判老闆誠信能力的企業,你就不能投資,除非你確信你經過研究調查、做過功課,一定程度掌握了該公司的企業文化後,你才能申購該公司的股票。
原則就像投資的憲法條文一樣,是無限上綱的準則,至於制定這套投資憲法的人,則是你自己。
你可以有很多種投資的選擇,但絕不能沒有投資的原則。你可以低買高賣、短線進出股市,但低買高賣也一樣要訂出一套停利停損的原則,以及在什麼樣狀況下可以冒風險,什麼樣狀況下不能冒風險的原則。
比如說,一個短線投機者可以訂出一套原則,規定自己投資上限的比例,然後嚴格要求在遠低於投資上限前,可以承擔的冒險程度,以及日益接近滿額時,應該降低的冒險程度。這套原則一訂出來,自己就要嚴格加以遵循。
另外,投資人也可以要求自己必須分三梯次買股票,以及分三梯次賣股票,以降低一次入場的風險,並嚴格遵循照一套投資標準。
這些都是原則,也可說是投資人自己訂出來的執行準則。但我寧願用「原則」來替代「準則」或「規則」,這是因為原則具有更高的價值性內涵,它比較像是憲法所定的法條條文,揭櫫了一套屬於該國家的立國精神。
在台灣,或許世界各地吧,許多投資人犯的毛病是沒有靈魂、沒有精神。靈魂倒不一定說是泛道德主義的那套清教徒標準,而是指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價值觀。
如果沒有價值觀,人們如何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呢?人們如何選擇該做什麼事情,以及不該做什麼事情呢?
價值觀彰顯了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與處理原則,也是一個人沙中掏金的行事準則,否則勢必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依然是在投資市場裡霧裡看花了。
這位網路上留言詢問我的朋友,我想是很年輕的,但卻有高度的學習精神,他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說:「長期投資遇到公司股價忽然暴跌,但當初要買的理由都依然存在,該如何處理呢?」
對此,我的看法是---審視你的投資原則,並且根據原則來做決定。
比如說,投資人假如訂有一個投資上限的原則,假若尚未達到,當然可以針對該公司繼續加碼,但若已滿額,則為了降低風險,就不能冒險繼續逢低布局好公司。
又比如說,投資人自己訂有一個逢低布局好公司的原則,則只要仍是好公司,股價逢低為何不買呢?為何要牴觸自己雪中送炭的原則呢?
一個投資人之所以能在變動的市場裡不迷惑,關鍵往往來自於自己有一套奉行不貳的投資原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樣可以有眾多選擇,但如果內心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選擇標準,則選來選去,最後一定是迷路!
如果你不想在股市、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我想,盡快找出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原則、投資原則,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后一篇:大前研一:想做的事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