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隔代亲”
李景端
关爱亲人本是人之常情,自从小孙子诞生以后,我对这个家庭的新生命,显得格外关注。他的饮食、健康、喜怒,无一不成为我关注所在。及到能说会走,我把每天跟他玩、陪他疯,当作我一天最开心的时刻。问起当了爷奶的朋友,大家的感受都相同,足见“隔代亲”,可谓是人的共性。
老人溺爱孙辈的“爱”,是自发和情不自禁的。想起一件小趣事:2007年秋,我陪影星林青霞去拜访季羡林先生时,竟突然想起代我才一岁多的小孙子,向青霞要了一张她的签名照片,她还当场署上“李昊岳小朋友,快高长大,青霞姨姨”的字样。此后在香港,她又送了一些新童装及电动玩具给我孙子。我在想,若干年以后,我不在了,林青霞也老了,那时我孙子看到这张签名照,必定会唤起他美好的怀念与想象。我不知道当时何以会冒出替婴儿孙子向明星讨照片这种冒失举动,这就是情发自然吧。
现在双职工的子女,多由祖辈全部或部分来照看,与祖辈相处,甚至超过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生活中常见祖孙隔代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隔代何以更亲?我琢磨着可能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看到人生的生命得到延长。爷爷、奶奶辈的人,自知生命正在迈向生命的终点。一旦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孙辈降临世间,仿佛看到自己的生命,正以另一种形态在延续。年纪越老这种情感越深。自己也奇怪,当年初当父亲时,好像不曾对儿子有过这样的情感。如今下意识中,莫非要以对孙子更多的关爱,来补偿以前对儿子关爱的亏欠。
二是精神上返老还童。人老了以后,对生活的激情必然会淡漠,退休后赋闲在家,很少有什么事会点燃老人休眠状态的激情。可是看到孙子孙女的天真烂漫,受到他们童真、童趣的感染,不禁焕起对自己童年的记忆,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笑容或窘态,顿时会有焕发青春之感。
三是更加憧憬未来。一个人本事再大,成就再多,总有没做完的事,也必然会有没有实现的愿望。自己老了,对此难免遗憾。但面对正在茁壮成长的孙子辈,看到了自己未竟心愿,可望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实现。这种对孙子、孙女未来的憧憬,寄托了老人对新生一代的希望,由此转化成对孙辈的爱,以至出现了“隔代亲”,自然就顺理成章了。“隔代亲”是一杯值得品味的醇酒;“隔代亲”倾注的爱,是一种人生享受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