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治旅游景点的垄断价格
李景端
提到垄断行业的价格,人们通常多会想到煤电水等行业。不过他们的定价或收费,有时还要走一下听证的形式,多少还可听到一点不问的声音。如今真正称得上“霸王”价格的,应该是旅游景点的门票了,说它霸,一是霸在连听证的形式也不需要,涨不涨,涨多少,当地主管部门说了算;二是霸在一景多票,想出花样重复收门中票,尤其进到著名的核心景点,不再买次票,等于白来了;三是霸在景点等级越高,其定价的“霸王”成分也越重,咱是五A级,又是世界文化遗产,想来就这个价。最近一次武夷山之游,算是对上述的霸气,有了深切的感受。
武夷山的景点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可是门票却要一揽子买。一张进入武夷山景区的门票,硬性包含往还于各景点的交通巴士票要225元。因为天游峰太高,上了年纪的人爬山有困难,想不去天游峰,只去别的景点看看,不行!想自己走走看看,不乘巴士,也不行!一句话,想进武夷山,就必须花二百多元买全票。还不包括去九曲溪乘竹筏的收费。这种强迫游客爬山、乘车,不叫“霸王”叫什么!
去九曲溪乘竹筏,那更霸得厉害。一条竹筏乘6个人,每人收费100元,每趟共收600元。可是九曲溪管理方每趟只付给两名划工各30元,所有竹筏、救身衣等器材全是划工自备,这就等于说,每一条竹筏走一趟,管理方只需花1个人开票收费这点成本,就净赚540元。此外,还有搭售那种风一吹就破的塑料薄膜雨衣的利润,到岸后一般还要给划工小费。总之,玩一趟武夷山,每人光几处门票和小费就得三百多元。武夷山如此,要游黄山、九寨沟,那门票还更贵。
所有名胜古迹,全是天工造物或老祖宗留下的,都属于公共财产,本来人人都有游览、瞻仰、欣赏的权利,它和城市中的公园、博物馆等一样,都属于公益性的场所。因为需要管理和维护,当地对它有一些投入,以至要收门票以实现一定的产出,包括现在许多景点都交给什么公司来开发和经营,这原本也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因此而使名胜古迹的公益性质发生异化,把它变成坐吃“老祖宗”的摇钱树。世界许多国家对名胜古迹和文博单位,至今仍然采取免票或低门票的政策。就景点门票价格而言,我国现在可谓高高在上,不仅比发展国家高许多,就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也是高得令人咋舌。试想,我国农村相当一批人的年收入不过几百元,许多域市的最低月收入也只有近千元,凭他们的收入,一家三口人逛一趟武夷山,就别想吃饭了。还有,别人划一趟竹筏,他就坐收540元,这样因垄断自然资源而获得的暴利,难道不该管一管、治一治吗?
(载2010年6月19日《新京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