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投影从文”喜收获
李景端
自从2007年我陪同林青霞去拜访季羡林讨文气,已过去了快两年。上月在香港,青霞在半岛酒店请我喝茶,自然要谈到她写作的情况。我先问她:“前年有报纸想约你开辟专栏,你谢绝了。何以最近又同意在另一家报纸开专栏?”她坦言:“那时以为开专栏要按时交文章,觉得压力大,心里没底,所以不敢答应。这次这家报纸说,我给他文章,时间不限定,随到随登,也不介意是否已发表过。这样没压力,我就答应了。”她还告诉我,去见季老时,她才写了六七篇,现在已写到四十一篇了,香港天地出版公司正在安排结集出版。
我说现在名人出书,有的水分很大,读者很反感。你这第一本书,一定要注重质量,要给读者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形象。青霞颔首赞同,她说:“从文字、书名、封面、装帧、用纸,都会认真设计,周到考虑。希望这本书做成庄重、精致、值得纪念的一本书。”我相信她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她写的文章,大部分都发给我看过。从内容看,确实很丰富。既有自己电影生涯的回顾,水银灯下的逸闻趣事,与影视圈友人的交往,也有周游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实录和观感,还有对亲人、朋友、以及乡土的怀旧和眷念。所以可以说,这是一本有看头的散文集。至于说文采,青霞毕竟“投影从文”才一年有余,人们不宜苛求。但我可以肯定一点:她写的都是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有掩饰,没有做作,而且在叙事同时,还不时夹有联想与反思,读后令人有种亲切感。作为此书出版之前已读过内容的一名“超前”读者,我相信会有许多人,在阅读此书之后,与我怀有相同的感触。
喝茶中我还问青霞,这本书出版后,下一步打算写什么。她说:“也没有固定的计划,碰到什么有感悟,就写什么。”我信口说,能否考虑对年轻人写点什么。她笑答:“我的观众多是中年人,现在的年轻人,有谁还会有兴趣听我的。”我看过一篇她向台湾圣严法师学禅的文章,就说:“禅学很富哲理,写写这些也很有意思。”她告诉我,自从学禅以后,她学到做人要懂得感恩,以后可能会写感恩的文章。我又问她:“你在文章中提到,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你的先生,却很少提到你的女儿。”她说:“是的,我不希望我女儿受到打扰。她们的到来,给我和家庭带来了快乐,我也要感恩她们,到适当时候,也许也会写写她们。”
我又问她:“你跑了那么多地方,怎么居然没来过南京?”她说:“以前多是跟摄制组走,以后可以自己选择去处,南京、苏州,我一定都会去。”
(载2009年7月28日《扬子晚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