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不住李景端
闲不住李景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117
  • 关注人气:6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者精神

(2008-06-11 08:29:55)
标签:

志愿者

社会公益

杂谈

                            志愿者精神

                              李景端

 

    近来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就是: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报名人数多达几十万,尤其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除专业救灾人员和解放军官兵以外,还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献身救人和默默奉献的许多动人事迹,同样令人无比感动。人类社会存在残酷竞争,以致人性受到某种扭曲,但人类之间同样存在助人、博爱的美德。虽然志愿者这个名词是在近几年才流传起来,但志愿者的精神,却是早就存在的。从战争时期的推小车支前,到下大雪时上街扫雪和上老人院福利院当义工,再到平时的义务献血等等,都属于志愿者行为。他们奉献的方式尽管不同,但都信守一种共同的精神,就是不取报酬、不图回报、甘冒风险、奉献爱心。一个文明的社会,为传播和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了广阔发展的环境,反过来,志愿者精神的发扬,又势必提升公众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

    人们高兴地看到,志愿者精神在这次汶川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和升华。特别是曾被人们担忧只知“自我”和“愤青”的80后、90后青年一代,在国殇艰难时刻勇当志愿者,为救灾显出义无反顾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可喜传承,人们更从中看到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希望所在。

    志愿者精神作为一种普世公益信念,不分阶层、种族,也没有国界。在外国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中,曾经留下中国志愿者的足迹,这次汶川抗震救灾中,也洒下了外国志愿者的汗水。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水平的差异,在志愿者精神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足轻重。因为超越这些之上的,是贡献自己、帮助他人、救助弱者的信念。

    每逢大灾大难时刻,志愿者精神的光芒往往特别闪亮,但这绝不意味只有发生灾难时才需要志愿者精神,在人们平常生产和生活中,志愿者精神发挥的空间同样相当大。

    最近看到一份材料,介绍法国有个志愿者组织,译音名字叫“阿利和”(法文“行动起来”开头字母的谐音),属下有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四千人,他们都是应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前往外国开展技术指导的志愿者。据该协会中国部负责人称,现每年派往中国的志愿者约有四五十人,涉及农业、制造、环保、教育等行业,在华时间短约数周,教法文的则要呆一学年。具体程序是:需要的单位先向中国外国专家局申请,经外专局与该协会落实人选。法国志愿者来华机票由外专局负担,在华期间不拿工资。法国的农业和环保都很先进,几年来,法国志愿者帮助我国解决了不少裁培技术和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问题。由此看来,不但年轻人可以当志愿者,退休的老年人也有机会当志愿者。志愿者精神,可以使社会资源增值,可以使寿命价值延长,关键是可以呼唤人类的博爱精神。从这个意义来讲,志愿者精神应该与人类社会同在。

 

                                       (载2008年6月3日上海《文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