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控制出版品种是履行环保的责任

(2007-11-20 08:59:00)
标签:

人文/历史

 

                   控制出版品种是履行环保的责任

                             李景端

 

   据报道,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近日承诺,要把使用环保再生纸张的比例从10%提高到25%。据估算,这一计划每年将少砍伐48.3万棵树。此前兰豋书屋也宣布过类似的决定。更多资讯显示,积极推行绿色出版计划,正在成为世界出版业越来越关注的新课题。

   出版的物质消耗主要是纸张,而造纸的主要原料又是树木,因此,节约纸张直接关系着对森林也就是对环境的保护。节约纸张应该做的事情很多,本文只想呼吁,出版业必须从履行环保责任的高度,下大气力从严控制出版的品种。

   我国出版品种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1978年全国出书才1.45万种,2000年增到14.12万种,2006年又增至23.4万种,这还只是按标准书号的统计,若加上盗版的,其数字还要大得多。相比其他国家,美国是19.5万种,英国是11万种,俄国是8万种,日本是6.5万种。按品种算,我们已是世界出版第一大国。但业内外许多人士都认为,我国出版品种增长速度过快了,这当中难免有虚假的泡沫。这表现在:

  (1)出版品种的增速,超越了对科技文化成果需求的增速。1990年人均购书5.27册,开支6.71元;2005年是4.85册,37.72元,说明15年间尽管人均购书开支增加了4.6倍,但购书量反而下降了8%。

  (2)无效益出版品种的比率长期居高不下。一方面因销售不畅,导致平均印数下降,如2000年每种书(含教材)的平均印数为4.4万册,2005年则降为2.9万册;另一方面,在已经下降的印数中,还有不少实现不了效益。现在全国图书库存接近500亿元,其中除去正常流转外,有行家估计恐怕有一半很难实现预计效益。

  (3)先验书品种仍然有增无减。所谓先验书,就是不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凭主观想当然决策出来的选题。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什么跟风书、克隆书、人情书、“拚盘”书、搭便车书、出钱留名书、乃至编造的伪书等等,几乎是一边谴责一边上市,眼看浪费出版资源,却又徒叹奈何。就拿这几年人们常在议论的名人出书来说吧。自从刘晓庆出版《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算起,差不多有上百家出版社出版各类名人的传记、自述、访谈、回忆彔等图书约300种,总印数至少3000万册以上。市场经济嘛,有人愿买,出些明星的书当然可以。问题在于,要不要动用这么大的资源,来迎合某些人的窥私心理;在这300种书当中,有多少实际上属于出版泡沫,有的甚至最终还成了出版垃圾。

   我国出版品种膨胀过快的现象,业界人士做过许多分析,主管部门也采取过多种抑制措施,但收效都不大。其原因很多,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存在问题。我想到的是:首先,出版业粗放经营惯了,不少人依然守住“广种薄收”这个老概念,认为单位利润很低了,只有靠增加品种,才能保住市场,扩大盈利。其次,书号被有些人非法地异化成商品。流走了书号,自然增添了品种。还有,出版业没有建立起退出机制。有主管部门保着,书号养着,银行扶着,经营再赖的出版社也“死”不了。不“死”就得出书,好书没本事出,差书出一本算一本,反正对社长造不成大的影响。

   上述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了,但现在必须从加强环保的角度来审视。出版品种多了,纸张消耗就多。应该认识到,从严控制出版品种,这不单纯涉及出版业的经营,更是促进社会环保的需要。全世界现在几乎每秒钟就要砍掉一棵树用于新闻出版的消费。根据我国现有的生产水平,生产1吨文化用纸,需要消耗生长20—40年的树木20多棵,水100吨,电600度,煤1.2吨,化工原料300公斤,同时产生污水300吨.。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多达5930万吨,已是世界第二大纸张消费国。据说现在每天还有600种新书上市,出版品种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是到了该从履行环保责任的高度控制出版品种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