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李景端以及希尔顿的联想

(2006-10-24 19:02:09)

 

热情、激情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关于李景端以及希尔顿的联想

 

  

 

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学生中,估计起码一半以上读过《译林》这份杂志,或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翻译作品。这一点,我有个切身的感受。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时,由司法部主办的国际律师协会年会在中国召开。在杭州的宴会上,我问司法部的几位翻译:“你们是哪所大学毕业的?”“zhong-zheng da-xue。”我听后很诧异,还以为那是解放前的中正大学。后来才知道,他所说的“中政”,是中央政法大学的简称。我接着问他们在大学读过什么小说,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天使的愤怒》。”这使我很高兴,因为该书的译者是我的妻子林珍珍。他的学生姚暨荣和我也出了一份力,而全力支持我们翻译的便是李景端先生。他是《译林》杂志和译林出版社的创始人。我们正是因为做翻译而与他相识的。

 

最近从国内报上看到在北京举办的“李景端新书及出版理念讨论会”的多篇报道,引发了我的许多联想,深感李景端的成功及出版界“译林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这里,我只想就景端在发言中所说“出版人迎接挑战,必须满怀激情与智慧”一话发表一点感想。引起这感想的,是最近重读前些年翻译的康拉尔德  ·  希尔顿关于成功的十要素。其中之一说,“要热情地生活(Live with Enthusiasm.)”。把李景端和希尔顿这两人关于激情的看法放在一起,似乎可以看出,怎么样的生活,才能换来事业上的成功。

康拉尔德  ·  希尔顿是一位饭店业巨子,是一位大成功者。李景端也算是中国当代出版业中的成功者。自然,后者的成就与知名度无法与希尔顿相比。但是,他们都向我们揭示了成功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工作、生活要有激情,要有热情,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激情”在英语中的对等词是passion,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特地查阅了几本中、英辞典。《辞海》对于“激情”的注解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态。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特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1999年出版的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英卡塔世界英语辞典》)给passion一词下了好几个定义,其中一个是“强烈而压倒一切的感情,如爱、喜悦、仇恨、愤怒等”,另一个是“突然爆发的强烈感情,如愤怒、仇恨和嫉妒等”,再一个是“对于某件事的巨大的热情,如某一学科或活动”。

使我感到惊讶的是《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73年版)所作的定义。五个定义中,第一个这样写:“(常常大写[1])耶稣在最后的晚餐那天晚上和临死之前经历的痛苦(the sufferings of Christ between the night of the last supper and his death)”。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立即想起大约两年前观看的电影 “The Passion”。那时有一位大牌电影明星自己出钱拍摄的描写耶稣受难的全过程的电影。虽然电影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是在美国却观众如潮,创造了超过2亿的票房价值。

 

希尔顿和李景端所说的“要热情地生活”和“迎接挑战,必须满怀激情与智慧”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激情”和“热情”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         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希尔顿在他的书中明确指出,对于生活不可能只有“一点儿热情”,要就是满怀热情面对生活,要就是没有任何热情。我想起中国谚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那种态度对待工作的人能说有热情吗?一点儿也没有。他只是“混”,而“混”的人是谈不上一丝一毫的热情的。他们和工作成就也不会有任何缘分。

·         活着就像一团火。生活、工作在他们周围的人都一定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江苏《商报》记者晓任在报道中写道,“正直、热心和办事负责给和他(指景端)接触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具有福建人共有的务实和那么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在别人眼中,它就是一团火、一阵风,做事风风火火而热情执着。”这段话写出了我自己对景端的印象。他办事从来不拖泥带水,跟你打电话也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完就把电话搁下。

·         朝着标杆往前直奔,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富有激情的人最让人羡慕的,不只是他们永远充沛的干劲,而且还有他们头脑中的“金点子”,两者都像山泉,终年源源流淌不断。从创办《译林》杂志之日起,景端就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点子,推出了一项又一项活动计划。在出版无数成功的译作的同时,也把一大批老作家、翻译家和年轻的译者团结在《译林》的旗帜之下。退休后依然激情不减,还在积极曝光抄袭侵权,替名家打维权官司,做文化善事,为振兴翻译和规范出版而叫喊,即谓“退而不休”是也。

·         懂得怎样面对困难与挫折。成功者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必然经历过大的困难与挫折。你读李景端《波涛上的足迹》和最近出版的《如沐清风》,就会知道他在《译林》创办、成长个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在中国做出版业绝非易事。白纸黑字,谁都可以抓住片言只语或某一作品、某一作家对你进行善意的批评或恶意的攻击。聪明的景端向编辑提出,不仅“黄”的不能要,就是“淡黄”[2]的也不要。你若认为这是“宁左勿右”,那就错了。他在出版《尤利西斯》这一西方名著时没有做一点删减,尽管连译者、翻译家萧乾也担心他会删去第18章。

·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辞海》的这一句话十分确切。无论希尔顿或李景端,均非出身名门望族。希尔顿来自美国并不发达的新墨西哥州,李景端来自福建。可以想象,当他们开始从事自己的事业时,他们并没有想到最后会做得那么成功、那么壮观。但是两人都有激情,都有一个大的“梦”。希尔顿要把它的饭店做的又好又大,做到世界各地。景端要做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普罗米修斯”。“梦”给他们以激情,激情给他们以力量、智慧,“调动他们身心的巨大潜力,”去开拓、完成富有挑战的崇高事业。

 

亲爱的读者,你一定希望事业成功。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有热情、有激情吗?如果有人经常怨天尤人,抱怨这、指责那,怨自己生不逢时,怪组织照顾不周,恨同事出力不够,这样的人便不可能对生活、工作有很大的热情,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精力用到错误的地方去了。

让我们都 从希尔顿、李景端的成功中获得教益。

 

20061017  于洛杉矶

 

 

 

 

 

 

本文作者:曾任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1] Passion的第一字母大写。

[2] 所谓“淡黄”,包括虽无露骨色情描写,但有明显副作用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