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养老地产的禅机(一)
(2018-03-13 12:54:56)
标签:
房产 |
分类: 实战地产营销 |
如果我说,所有的房地产都是养老地产,您同意吗?如果您真明白,那么不论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对的。
就购房者的购房动机而言,所有的购房者在买房时都在考虑将来老了怎么办?住在哪里?怎样养老?所以,你同意“所有的房地产都是养老地产”。就开发商而言,有些房地产项目是充分考虑了老人养老问题的,有些是忽略了这一问题的,所以,你不同意“所有的房地产都是养老地产”。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第一个禅机:同意或不同意,都是对的,关键是你要明白。
有人会说:然并卵,你们辩论“所有的房地产都是养老地产”又有什么意义呢?哦,告诉你第二个禅机:“格物致志”。你心里装有多少价值,你就会看到多少价值;你明白多少,就会看到多少。
重点说说第三个禅机:养老地产,可说,不可说?
为帮助大家参透这个禅机,我就讲讲顺德碧桂园(第一个碧桂园)的故事。顺德碧桂园在没有扩展到碧江(陈村水道)对面的番禺境内之前,住宅(当时称为“公寓”)卖了4000多套,90%以上的买家都是香港人,另外还有一些印尼和新马华侨。碧桂园打出广告“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成为国内第一个“拎包入住”的全装修房小区,成为大陆第一个可以按揭的房地产项目,建成了都市模式的社区商业中心,配置高密集度服务型保安等等,建成国内第二条直通海关的小区巴士线路……这些惊世骇俗的措施,都是针对香港中下层老百姓的。杨国强的市场定位策略,一向是很精准很高明的。
那么,当时的香港人为什么要蜂拥而来,跑到顺德北滘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野之地买房呢?为了养老。93、94年的时候,正是香港人心里又高兴又惶然的时候。由于西方对于大陆体制的妖魔化宣传,当时的香港老百姓对于97回归以后的香港是否能继续繁荣是普遍不抱信心的,一些有钱的公司和有钱人都去新加坡和加拿大找出路。最苦的是中下层的老百姓。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当年这些勤劳勇敢的香港草根们,通过投靠、偷渡、串联等形形色色的手段从困难时期的大陆来到香港打拼,苦了半辈子,好不容易挣了些花花绿绿的港币,可以回到大陆农村老家租的士装阔佬,光宗耀祖,谁承想香港又要变成大陆的一部分了,发达之路就要就此打住呢,可他们在香港这个东方之珠上还没立椎之地呢,绝大多数人干了半辈子连个阳台都买不起,更不要说买套房了。所有香港草根们都在焦虑地思考一个问题:过个十年、二十年,我们老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养老,养老,养老。
就在这个时候,香港报纸上出现了一条四分之一版的广告:“碧桂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免费看楼穿梭巴士(途经广州)。碧桂园,成功人士的家园”。这可不得了,焦虑中的香港人一下就看到了,看上了,看中了,看准了。于是,碧桂园(原来是广发房地产的烂尾楼)曾经空空荡荡的售楼大厅里一下子挤满了骄傲的香港人民,一个中国级别的房地产奇迹诞生了。
说了半天,这里面有禅机吗?你心里有禅,你就能看到禅机。在当时,广州、东莞、中山、惠阳、肇庆等地,也有一些心明眼亮的地产商,纷纷针对希望进入养老天堂的香港人量身打造大型养老小区,也在香港打广告,号称“香港人的最佳养老院”、“一房在手,养老不愁”、“97之后,你在哪里?”……然而,然而,然而,与碧桂园同样的市场定位,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与碧桂园一样的成功,其中有的,还烂尾了。这是为什么?他们中有老板跟我解释说,人家杨国强命好。我跟他说,不是他命好,你命不好,而是你跟杨国强有巨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杨国强心中有禅,你心中没禅。
杨国强爱好诸子百家,熟读《纵横捭阖》(根本不是某些人说的“农民头”),深通显学之道,他心里有禅。顺德碧桂园尽管实质上是卖房给香港人防老养老的,但自始至终没有说过“养老”二字。恰恰相反,碧桂园的包装,始终是成功人士的家园,始终是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当年,我曾想把“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改成“一个五星级的家”,马上被杨国强否决,他说,“给您”二字不可去掉,因为买家们需要一个“您”字,他们特别需要被尊重,特别需要尊严。是啊,同样一套房,同样可以用来养老,但如果被贴上“养老用房”的标签,或者被贴上“成功人士的家园”的标签,其价值难道是一样的吗?也许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不同的说法罢了,怎么可能同房不同命?哦,你不愿意打禅机,那我建议你去学习一下量子力学,学成之后,我相信你能得出跟我一要的结论。
前一篇:【医禅】用砒霜治癌症 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