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别墅、建筑、艺术、收藏 |
徜徉于上海的淮海中路,留连在厦门的鼓浪屿,穿梭于青岛的四方坪,驻足于广州的新河浦……这些时候,我们除了欣赏这些百年别墅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风韵之外,总免不了要叹一句:那个时候的建筑,质量可真好,到现在还这么有耐人寻味。
其实,那个时候的建筑,质量未必都好,那些质量不好的,都已经灰飞烟灭了,留下来的,都是精品。这些精品,年代越久,越有味道;年代越久,越有价值。我要说,我们住的别墅,就应该是这样的建筑精品啊。
但是我们现在在市面上见到的别墅,却未必都是可以“年代弥久”的建筑精品。事实上,现在相当多的别墅,居然还是“砖混结构”的,还有不打桩基础的,更有甚者,连简陋的“地陇”都要偷工减料,钢筋都免了……这一类的所谓别墅,能用30年都很不错了,什么百年豪宅,一句空话。还有用不到30年就拉倒了的,譬如广州洛溪有名的裕景花园,还有广州南沙有名的逸涛花园,建成没两年地基就下沉了,业主们只好把这些按别墅价买来的“破房子”推掉重来。
对于那些买了别墅的别墅业主们来说,这的确很冤枉。他们买的是别墅啊,花的是别墅的价钱哪,装修的时候,都是一掷百万哪,都希望一百年以后子孙们还能在这里享受哪,要在这里生息繁衍哪,怎么能是这个质量呢?怎么只能用30年就算了呢?这不坑人嘛!
我们国家一直不鼓励建别墅卖别墅(可能别墅太不无产阶级了),所以对于别墅也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建筑标准。至今为止,别墅的建筑验收,只是按普通低层建筑的质量验收标准在验收,也就是说,其建筑质量标准甚至低于普通公寓楼,差不多就是临建标准了。这可能是比较深层次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地产商们就会继续炮制出更多烂得象裕景花园和逸涛花园那样的别墅。
你再有钱,也买不到一幢象样的别墅,这就是中国的有钱人面对的一大窘境。
解决之道,一方面是由有识之士领导的专业机构去开发一些经典的精品别墅,让两百年后的人们还能住在里面办婚礼生小孩(现在据说不给批别墅用地了,这个方案不知还可不可行)。另一方面,还是要对已经建成的那些破别墅烂房子进行高业专业的深度整改,硬生生把它们从死亡线上救回来,让那些只能用30年的别墅焕发出100年、200年甚至300年的生命活力。后面这个方案可能比较可行,因为中国别墅的质量灾难绝非个别,而是很普遍的。
最近,画家老友陈维突然奋起,成了别墅大师,被人尊称为“别墅陈”,居然扯起大旗搞“国际别墅俱乐部”,开“别墅4S店”,说是要对那些别墅进行一幢一幢的结构整改,把别墅的结构寿命和环艺寿命都延长到100年~300年,让它们都变成淮海中路、四方坪、鼓浪屿、新河浦那样的文物级别墅。我觉得很好,陈大师这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要不然,若干年以后,一些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这样说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一个建筑文化的灾难期,那个时代的建筑师和开发商们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精神和物质遗产,他们留下的是历史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