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近二十年来我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食在广州,事实是新派潮粤菜都是从香港传来的,在香港的广东人多,粤菜得以流行,其实香港的江浙籍的人也不少,所以香港的“本帮菜”“淮扬菜”也做得很地道。
我们到香港的第一天,就在铜锣湾时代广场12楼上的一家上海菜馆品尝了上海菜和大闸蟹,第二天我们又到皇后大道的万怡大厦的三层品尝了上海菜和大闸蟹。
在时代广场的顶楼上开着七、八家餐馆,家家装修豪华,但是人气大不相同,有的餐馆门可罗雀,而我们就餐的那家餐馆门前却排起了长队,北京、上海的购物场所也都开设了餐厅,但都是些快餐,大排挡之类,鲜有高档餐厅,不知这股风会不会也很快传到内地。
眼下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所以香港的上海菜馆都以肥美的大闸蟹做号召,产地也标得明白,阳澄湖的,太湖的,毫厘不差,并不是香港人比内地人更诚信,而是香港政府管的严格,罚得厉害,不诚信的成本比内地大得多。
餐馆里供应的大闸蟹有最小的是五两蟹、多是六两、七两的规格,并不是我们送到香港的蟹大,而是香港的称小,香港现在使的还是16两一斤的称,香港的七两蟹还不到我们的五两。
香港的餐馆还可值得一说的是服务,尽管餐馆的的客人很多,后厨想必也很忙,但他们给客人上蟹,是吃完一只再上一只,保证客人吃到的每一只螃蟹都是热的,这需要前后台默契的配合,也会陡然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现在常讲细节决定成败,想必这也是一种体现,表现出许多香港商人的成熟。
对于香港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能忽视它,它的确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吃螃蟹,办媒体,参政议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