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上周去香港,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儿。
从机场的航站楼出来,坐在机场快线的列车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丢了,想了想,最大的可能是丢在买机场快线车票的柜台上了,同行者用他的手机打我的电话,经过十几秒钟的迟疑后,我的电话被接听了,是卖票的那位女职员,她说,你们确实把手机落在柜台上了,我已经帮你们收了起来,你们过来拿吧?
事情本来可以到此结束了,但接下来的对话却让多少让我们有些意外。
她接着问,你们到哪一站了?你们可以在前方车站下车,然后调头坐回来,我通知你们换车的车站。
接下来的事就非常顺畅了,我们在“青衣”站下了车,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转到对面的站台,换乘了返回香港机场的列车,到了机场航站楼“离港”的那一层的机场快线售票处,原想问一下“到港”的售票处怎么走法?结果这边一个电话打过去,那边马上派人把手机送了过来。
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像一部机器在运转,像一支乐队的完美配合,让人赏心悦目。我和我的同伴都认为,这其中反映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工作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服务机制,“应急”制度的运转。
由此我联想到,我所居住的北京目前正在做着种种的奥运准备和奥运测试,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也有了不少的改善,虽然现在还做不到香港那样,但是到了明年的八月,能不能做得到呢。能不能让外地的,外国的来访者也把一件不愉快的事变成一次愉快的经历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