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巡赛作为中国高尔夫职业选手的年度赛事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这是世界体育集团、欧米茄、美津浓、中高协为中国高尔夫做的一件好事。
前年仓促上马,中巡赛打了四场;去年打了六场,今年据说要打八场,赛事增加了,但中国职业球手的成绩似乎没怎么长,在国际赛事中,该垫底时还是垫底,就冲这点,中国球手应该在各种国际赛事上大受欢迎,甘当绿叶,乐作分母,不求名利。
在中巡赛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年轻球手。张连伟、梁文冲在国外有很多赛事,要到处打比赛,忙都忙不过来,可张、梁还都挺有大哥的样,尽量抽出时间来参加中巡赛,梁文冲还把拿中巡赛冠军得到的奖金捐了出来,成立了一个资助球手的基金;张连伟更是不含糊,和年轻球手整天混在一起,就像亲哥们,热弟兄,既作良师又当益友。张、梁都是有家有业的人了,他们对高尔夫的投入,谁看到了都会感动。中巡赛就是为年轻球员办的,他们参加大赛的机会少,即使有机会去国外参加比赛,机票、住宿、餐饮处处都是大笔的花费,非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现在,比赛办在了家门口,赛制是大赛标准的赛制,赛场是大赛标准的赛场,参赛者的球技、经验都和自己差不多,临场发挥得稍好一点,就可得到大笔的奖金。
但最不争气的却也是年轻球员,莫非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眼下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大环境并不是太好,尽管这项运动很适合中国人,无论是作为竞技运动,还是作为休闲项目;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发展高尔夫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厉的限制。我认为中国高尔夫亟需一位老虎式的明星,来唤醒国人。乒乓球,曾经一段时间是日本人的最爱,有了庄则栋、李富荣,不是也成了我们的国球了吗?
北京籍球员李超是中巡赛的奖金王,中巡赛上得到的奖金比张连伟、梁文冲都多,但在2005年上海佘山举办的汇丰公开赛上,尽管李超还是佘山球会的职业球员,对球场熟得不能再熟了,他两轮过后却未能晋级,用行内人的话说,李超打得都崩溃了,李超对那次失利的解释是临赛他更换了球杆的握把,导致了对球杆的不适,由此造成了比赛的失利。2006年11月,第二届汇丰公开赛如期在上海佘山举行,李超同样是落荒而逃、铩羽而归。这次没人问他为何失利了,如果问他,我相信他一定还有他的理由。但李超在国际大赛中大失水准,像破椅子一样靠不住,却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张连伟已经40多岁了,梁文冲也已年届30,在运动员中都已不算年轻,但每次重要的赛事,都要张、梁冲在前面,苦苦支撑着局面。真不知我们的年轻球员应该如何面对张、梁;如何面对中巡赛的操持者和赞助商们。
中巡赛不仅在锻炼着、培育着我们的职业球员,也在培训着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几年前,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对高尔夫还几乎是一无所知,2005年在国内举办的几个大的国际赛事,都有国外球员投诉中国记者的无知和无礼,干扰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国外的媒体更是津津乐道地点评着中国同行的高尔夫常识的匮乏,高尔夫职业素养的欠缺。相比较之下,两年过后,中国高尔夫记者的进步似乎比中国职业球员们快,现在,中国记者和国外同行在高尔夫赛场上同场竞技,既讲礼仪、规矩,又拼报道质量、效率,敢抢敢拼,毫不逊色。就连难度最高的高尔夫比赛现场直播的技术方面,中国的电视工作者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直播,届时国际奥委会制作一套信号,中国自己也制作一套信号,而中国自己制作,在中国境内播出的那套信号制作,就交给了CCTV的高尔夫栏目组。
中巡赛已经两岁了。两年来,虽然中巡赛步履蹒跚,走来跌跌撞撞;虽然她现在还没长成美女,几乎没有任何的关注投向她;但我知道她其实是个美人胚子,只要有适当的呵护和培育,她无疑会出落得亭亭玉立,沉鱼落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