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影视圈实在是怀旧得很:似乎是为了让年轻人了解经典或者帮助中老年人巩固记忆,纷纷推出“新版”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永不消逝的电波》、《还珠格格》……陆续出炉。另外,将电影像拉面一样弄成电视连续剧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神话》、《宝莲灯》、《杜拉拉升职记》、《手机》等等。
这是与拍“续集”同样值得人们深思的又一种文化现象。
不管怎样,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翻拍不断的背后至少有两点意义可以肯定:
其一,制片和导演们对当今文坛的每况愈下表达了不满。如果有好的文学作品,谁还会去炒冷饭啊?近几年引起轰动的几部优秀的电视剧,都是得益于有了好的文学脚本,像高满堂的《闯关东》,都梁的《亮剑》,龙一的《潜伏》。首先是作家们创作出了好的作品,其次才通过电视剧这种更直观的形式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拿得出门的有份量的小说作品实在难得一见了,影视制作人员才不得不将目光瞄向那些传统的经典。
其二,翻拍的初衷应该是力图“超越”。水平和能力姑且不论,出发点可以认为是好的。技术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原先拍摄的那些优秀的电视剧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自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陷。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情节设计、深度挖掘方面都有不尽人意之处。电视工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这些缺憾,其态度不必过于怀疑。
然而,所谓经典,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某种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它是特定时期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与科学有关,但更是社会历史思潮的自然反映,事过境迁之后,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即便用技术还原,也徒具其形而难得其神。
这就像当年朱元璋在快要饿死时一位老婆婆给他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用白菜帮子、菠菜叶儿(翡翠),馊豆腐(白玉)和剩锅巴碎米粒儿(珍珠)做成的杂合菜剩菜汤儿)一样,当时觉得美味无比,可是当了皇帝之后,让御厨再怎么做,也没有原来那个味道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艺术这个东西,其实并非时代越前进水平就越高。古人造不出宇宙飞船、用不上互联网这不假,可是,现代人未必就有古人那样的才情。例子不用多举,放眼天下,当今哪位画家敢说自己超越了达芬奇和毕加索?哪位书法家敢说自己的字把王羲之和颜真卿给比下去了?哪位作家敢吹嘘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红楼梦》、《围城》相媲美?现代人再绞尽脑汁地写诗,也比不上盛唐,再挖空心思地填词,也难胜过两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标准,过去了就过去了,覆水难收,把力气用在更有时代性的地方才是正经。
所以,电视剧翻拍从一开始就不靠谱,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定格的作品。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83版的《射雕英雄传》无法超越,李亚鹏和周迅演的“郭靖”和“黄蓉”只能让人觉得别扭碍眼;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已成永恒,黄晓明再帅,奶油小生的形象也透不出多少豪情和霸气;欧阳奋强和陈晓旭们的《红楼梦》如诗如画,意蕴丰富,所以李少红推出的新版《红楼梦》没有给人留下丝毫印象;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老少咸宜,重播次数已经创了记录,翻拍剧想后来居上当然是痴人说梦……
有些聪明的导演当然也看到了这些难处,就想以做“翻案”文章来支撑起翻拍的局面,一味在“创新”上下功夫,其实同样费力不讨好。原因在于,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特定时期的一些定格的形象,并且在潜意识里排斥这种改变。比如唐僧的慈悲与懦弱,刘备的宽厚与虚伪,曹操的阴险与狡诈……改变这些人物形象就是否定观众的既定思维,不但冒险,而且愚妄。听说新版的《水浒》想给潘金莲翻案,想一改万人唾弃的淫妇形象,为她的所作所为寻找合理的解释,这显然属于“没事找抽型”。王思懿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已经试过了,效果并不好。
因此,电视剧的翻拍从一开始方向就是错的。这和城市发展与企业规划中的重复建设是一个道理,基本上属于劳民伤财的范畴,是拿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在玩一种少数人的游戏,是盲目的市场博弈。为了保持高关注度,有些剧组一直在千方百计地造势,从一开始就靠传播明星绯闻来炒作,靠一些非正常的手段来取得商家的投资,最后用不尴不尬收视率交上一份连自己都脸红的答卷。
身为局外人,不知道某些翻拍剧是如何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关的。对于这样的作品观众大多是不买账的,他们需要新题材的优秀的电视作品,而不喜欢新的面孔对早已烂熟的情节的诠释。他们更希望电视工作者更加深入现实生活,拍出能表达老百姓心声的东西,而不想看到制片人和导演们一味地从名著和史书中寻找素材和灵感。试想,如果让一个人整天吃土豆,即使从炝土豆片换成炒土豆丝,再换到炖土豆块,花样再翻新,本质的营养还是没有变,一样的倒胃口。
可惜的是,面对一片又一片的反对声,各种翻拍剧还是一部接着一部地破土而出,制作者们发扬“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时创造困难也要上”的精神,坦然面对批评,意志坚定,步履从容。
有人说,对于翻拍剧,观众的态度一直是板砖在前,骂声在后,没有多少人待见。可是,在各方面的围追堵截之下,翻拍剧依旧迎难而上,顽强地生存并发展着。其根源在于,这个团队大多数成员都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再微小的事件或活动都能成为焦点,对焦点的追逐就伴随着利益,不管是对于媒体,还是商家。
这其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