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有一个朱红悬崖的峡谷,这里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奇石,并且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一样,有着令人惊叹的美丽。
三十几年前,峡谷被几位美国本土的摄影爱好者无意间发现,取名“波浪谷”,并将照片公布了出来。美轮美奂的景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他们纷至沓来,准备进入该地观赏。许多旅游开发商见有利可图,纷纷摩拳擦掌,要将波浪谷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以赚取外快。
可就在他们准备夺标、旅游者准备浏览的时候,美国政府却出面喊停了:
波浪谷是地球的财富,是全人类的财产,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保护、再保护!我们坚决不让它们成为一两代人纵欲的玩具,而要留给千秋万代。
于是舆论哗然,他们强烈呼吁,“这样漂亮的景观不应该常年封闭,而应该对全世界热爱大自然的人开放”。迫于无奈,美国政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商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波浪谷每天只发放20张门票,全球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贫富、机会均等。并且公布了“网上申请”和“现场申请”两种购票方式。这样,所有人都没有了异议,因为这样的方法最简单、最有效,也最公平……
不能不佩服美国政府的智慧,他们用“每天只卖20张门票”的方法,既保护了一片大自然的处女地,又满足了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强烈愿望。
假如“波浪谷”出现在我们国家,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想,不外乎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大力宣传。旅游场所是无烟工厂,是一本万利的产业,对拉动GDP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现了这样的摇钱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机会。领导外出开会要介绍,招商引资的材料上要大书特书,以增加对外地(国)商家的吸引力,要制作专题的电视宣传片,要鼓动当地居民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方式告知亲友……
其次,迅速开放。宣传出去了,慕名前来的人多了,也就是把财源打开了。先在波浪谷周围简单地弄个围栏,想方设法将一切能“非法”进入的通道给堵死。别的可放一放,要立即建个大门,把出售门票的办公室装修得气派一些,同时平整一下门口的土地当作停车场,安排亲友收停车费。张开大大的口袋,就等着旅游者往里扔钱了。
再次,尽情开发。有了聚宝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促进劳动力就业,形成产业链。波浪谷内要建饭店,宾馆,解决旅游者的吃住问题。只要上交足够的管理费,就允许在里面开小商店,摆地摊,烤羊肉串,甚至设帐算卦,当然,大型游乐场是不可或缺的,碰碰车、气垫城堡、滑梯等要应有尽有,以满足儿童嬉戏的需要。要建高空索道,让游人可以不费力地上山下谷,充分体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最后,营造文化。只有自然景观还不够厚重,因为很多旅游者除了休闲娱乐外,往往还要广博见闻,祈福、求子、增寿。于是,要找专家论证奇石的由来,确定到底是当年女娲补天没派上用场的,还是太上老君炼丹炉里无意中倾倒下来的。要找几块位置特殊有点象形的石头编制一段传说,或者是哪位仙人得道之前的位置,或者是哪位贞妇在丈夫外出谋生之后望眼欲穿的见证。要在适当的位置建一座寺庙,弄几尊佛像,以满足善男信女们的虔诚向善之心。
有了这一系列的包装,波浪谷就成了丰满韵致的迷人的少妇,五湖四海的游客自然趋之若鹜,并且慷慨解囊,当地的经济将迅速腾飞,部分人的腰包也就迅速地鼓起来了……
可是,与此同时,波浪谷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到严重破坏,急剧恶化。就像一位美丽而放荡的女子因行为无度,在短短的几年内加速衰老。压搾掠夺式的利用严重透支了她的精力和健康,最终会成为昙花,炫目过后,留给人的只是遗憾和无奈的回忆。
去过山东的长岛几次,由于旅游者太多,那里晶莹剔透的鹅卵石越来越少了,尽管有禁止拣拾的规定,可是,管理者的几只眼睛抵不过数以万计的双手;
去过闻名天下的周庄几次,摩肩接踵的人群零距离接触,狭窄处连弯腰的机会都没有,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很难让人与传说中的静美和幽雅联系起来;
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几次,雄伟气魄的泰山之顶拥挤着欲“一览众山小”的男英雄、女壮士,分明感觉到东岳那巍峨的躯体已不堪重负,在喘息中微微颤抖;
……
有些景点,“装修”了就是破坏了,而且再也不会有复制的可能;有些地方,人去得多了就是糟塌了,有些旅游者不是欣赏而是占有。
对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其实就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面对地球上已经为数不多的稀有资源,人类眼中确实应该少一些贪婪,少一些“为我所用”的跋扈,多一点怜香惜玉的人文情怀,多一点远远的“品味”和真心的“保护”。
建议那些日益膨胀的热点旅游区还是理性地控制一下每天的人数吧,少发几张门票,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有喘口气的时间,给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点遗产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是高瞻远瞩的长久之计。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图片里像研究化石一样欣赏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