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精灵-003

标签:
佛学道家老威绿精灵修行 |
分类: 《绿精灵》 |
武当山是个天然的大药库。
元清在这“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中已历经二十四载,道家门儿的功夫日益长进,草药也识得了百来种。他们这一支,属于道家隐修的一脉,平日在一处僻静古旧的老阁楼结庐而居,少与世人往来。掌门俗姓李,没人知道他的年龄,人称“李爷”。这二十来年,李爷只带了七八个弟子,如今早已不再收徒。
元清是最小的徒弟,他自幼命运多戕,出生时母亲难产,大出血过了世。被父亲抱回家后,却又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好歹出了满月,偏又赶上持续旱灾、全村闹饥荒。
横竖是个死!天刚亮,饿得打晃的父亲把儿子一层层裹好,悄悄放在山脚下东行的小路旁,长叹一声,扭头便走。
这一声长叹,却惊到了正在山顶打坐的李爷,略一凝神,得了一个“震”卦,于是欣然下山领人——原来早在一年前,李爷便已算得自己将在这山中收下最后一个徒弟,为此已等了几个月。此时再循声一观,草丛中哭闹的那个,却是蛇蝎猛兽百毒不侵的地煞星下凡!
道家隐修派收徒,往往讲究师父找徒弟——徒弟必须根器具足,方可入室传道,唯此才能继往开来、承载起师门所学。正所谓“踏破铁鞋、命中注定”,由此,元清在襁褓中便做了李爷的关门弟子,他在道家秘制的香汤中被足足泡了七七四十九日,彻底洗尽铅华、焕然一新。
日复一日,元清在李爷身边渐渐长大,他打小养成一个习惯——对师父单呼一个“爷”字。这是一种法身慧命的依恋,远胜红尘俗世中的亲生父母。
从记事时起,元清就觉得爷的相貌似乎一直就是这么个样子,这些年丝毫没变。十几岁时,有次他开玩笑问道:“爷,为什么大家都在变老,而你却总是这个样子呢?好像大师兄都比你老很多诶。”
“你看天上的太阳,每天它都是新的。”李爷一脸慈祥地看着元清。
元清听不懂,又问道:“爷,当和尚好,还是当道士好?”
“你喝水,用瓷碗好还是用竹碗好?……不管用什么碗,喝到水就行,别管它什么碗。”
“那,我们是道家,为什么爷要我背佛家的《心经》呢?”
“法无高下,当机者是。每人根器不同,自然要因材施教。如果有分别心和攀比心,那样不合道。况且,我们研究别派经典,也利于本门的发扬光大。那个你特别喜欢的妙空老和尚,《老子道德经》他能倒背如流,比你还熟,你还记得么?”
元清对妙空老和尚记忆犹新,那是在他刚满八岁那年发生的事——
……
“草木中空善治风,枝叶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深谷里回荡着小道童稚嫩的歌谣声。八岁的元清正随几个师兄兴致勃勃地识药材、辨毒物,玄参、七叶莲、曼陀罗已装了一袋子。深秋的武当山层林尽染、红黄明艳,四处散发着肃穆和苍劲。
小道童正玩儿得兴起,不远处忽然传来几声低沉的闷雷般的咆哮。豹子?元清很奇怪,武当山的豹子已越来越少见,并且通常只在夜里才吼,这大白天的,一定有古怪!
正思量着,李爷那声调不高但不容置疑的声音陡然在耳边响起:“元清站好,慢慢转身,背靠大树。”随后,空气似乎凝住,树上的蝉鸣、溪边的蛙噪、草丛里的虫唱……一切似乎都在瞬间停顿了下来。元清心中默默答了一声“好的,爷!”随即屏息凝神慢慢转身,就近紧靠一棵千年大树。
转过身来一照面,饶是元清自幼在山中见多识广,此刻却也倒吸一口凉气——二十米开外,一只通体金黄、看上去足有三五百斤的巨豹,正死死盯着稚气未脱的小道童,那眼神中满是凶戾、暴烈和冷酷。更非比寻常的,普通豹子都是黄眼珠,而眼前这双豹眼却是莹莹的碧绿色,看上去越发瘆人。这巨豹身形伟岸、气度非凡,粗重的呼吸间竟有气吞山河、降龙伏虎的威仪,绝对堪称“豹王”!
这命悬一线的场面,元清以往曾经历过两次。一次是在接近山顶的一处悬崖边,他被一朵奇异的灵芝吸引,伸手去采,却险些跌落万丈深渊。另一次是随众师兄外出云游,在云贵地区途径一处凶地,师兄们子时做降服道场,他年纪小落了单,差点着了道儿。但无论什么情况,元清都知道,爷就像一座大山,只要有爷在,自己就什么都不用怕,一切危急,爷都能轻描淡写将其化于无形。
这次也不例外,八岁的元清与身量大他数倍的豹王对峙,气势上竟然丝毫不输。
不料急中有变、节外生枝——李爷尚未现身,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忽然冒出两个相互搀扶着的和尚,其中一个年老的显然受了伤,但依然难掩其金刚罗汉般的威猛。这老和尚猛提一口真气,大喝一声“休伤无辜!”,随后迎着豹王便冲了上去,一把将元清护在身后,而另一个比元清大不了几岁的小和尚也竭力往这边赶,嘴里大声嚷着:“师父等我!清圆绝不独活!”
面对来人,豹王发出滚雷般的一声吼,一个起落就到了两个和尚面前。老和尚一把将刚跑过来的清圆也拽到身后,迎着豹王双手合十、口喧佛号,声若洪钟般喝到——“阿弥陀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眼睛白长那么大,瞪得像个‘大眼儿灯’,心里却还是个愚痴阿修罗!若不甘心,妙空赔你一命便是!”
话音未落,豹王已腾空跃起,血盆大口直奔老和尚的咽喉而去,就在尖牙利齿即将碰到老和尚肌肤的毫厘瞬间,却忽然全身一震,生生从半空横着跌落,原本弓起的脊梁骨咔嚓一下子坍塌,扑通一声翻滚在地,硕大的身躯把老和尚压在身下,随后再无声息。
“师父!”清圆声嘶力竭的喊声飘荡在山谷。一时间所有人都呆在了原地。
“还不快去救人,这么重个豹子,压也把人压死了。”李爷看了一眼小和尚,背着手从豹王身旁走出来。
清圆第一个冲了上去,元清和其他道士也都上去帮忙,大家合力把死去的豹王抬起来挪到一旁,再把老和尚轻轻扶起。
妙空一口鲜血吐在草稞里,随后一边呻吟,一边幽幽叹道:“哎呦喂,疼死我了……不该救我的,阿弥陀佛,各位慈悲……老衲前世欠这‘大眼儿灯’一命,抵了也就抵了,要不它下辈子还得找我比划……阿弥陀佛!”
“多谢前辈!刚才我们和这豹子打了一架,师父不让杀生,他为了护我,自己伤的不轻,他说这大眼儿灯是前世的宿债。要不是您老出手相助,今天非得出大事不可!”清圆满头大汗地对着李爷双掌合什,他身上遍布血污,衣襟下已有好几处皮开肉绽。
妙空干脆仰面躺在草丛里,又哎呦着对清圆说:“道士不讲究合什啊,人家的礼数是抱拳啊傻小子。”于是清圆就赶忙改为抱拳。妙空却又说:“你个和尚家家的,抱的哪门子拳啊?”
清圆一听,两只手却不知放哪里才好了,再一抬头,却看到宝贝师父此刻正朝着自己挤眉弄眼地坏笑,于是小和尚立即扑进老和尚怀里,一边抹眼泪一边去揪他胡子,嘴里叨咕着:“老不正经的臭和尚!刚才可吓死我了!哎呦喂,疼死我了……”。俩人就这样哎呦哎呦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看得李爷一众人等直摇头。
元清却已蹲在那豹王的尸身旁,抻抻豹腿,晃晃豹头,仔细端详起来,此刻他最想知道的倒不是老和尚上辈子欠了豹王什么人情债,而是眼前从这巨豹身上看不出半点伤痕,怎的顷刻间就死了呢?爷是怎么做到的呢?
“没什么稀罕的,蟠龙掌震死的,以前教过你的啊,关键时候,使得出来才行。”李爷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了旁边,他总能知道元清心里在想什么。“这豹子原本是个域外之物,非我族类。你小子运气好,撞到个大便宜。”元清瞪着李爷,俩眼发直。
半个月后,妙空老和尚带着清圆来告辞——他们此次途经武当,原本是为参加一个汉藏两地共同举办的法会,中途偶遇豹王,险遭不测。好在俩人受的都是皮外伤,李爷让医术最精的大徒弟元杰给他们调配了跌打伤科草药,内服外敷之后,并无大碍。
这半个月,元清和清圆每日朝夕相处,说不完的悄悄话,讲不尽的开心事。分别之际,元清包了一大袋子珍奇草药塞给清圆,清圆摘下随身的沉香香囊递给元清。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憨小子竟然眼含泪花、难舍难分。
“阿弥陀佛!”妙空老和尚面向李爷双手合十道:“这些日子,妙空受益匪浅,当真是受教了!承蒙您老慈悲,那豹子的事就多多拜托了,多谢您老成全,了结了妙空的一段累世恶缘!日后若能效劳,定当以身相报!”
“好说,好说,大和尚言重了,下山后安心调养,有闲时,年轻人之间可以让他们多走动。元清、清圆,这俩孩子透着有缘。”
送走了妙空和清圆,李爷把元清叫到一旁的僻静处,从怀中取出一只温润碧绿的千年古玉,挂在元清胸前道:“这是本门师祖传下来的法宝,历经几代掌门的加持温养。对普通人而言只是块美玉,对道行高的修者,能用它役鬼差神。那个豹王,我把它的魂魄封印在里面了,你带在身边,当个护法吧。以后你成就了,它也受益,彼此都是造化。”
“绿精灵!”元清捧着千年古玉,喜得心花怒放,三个字脱口而出。这古玉很早前他就见过,是李爷的随身之物,被雕成貔貅的造型,原本是两只配成一对、根本不让别人触碰的。
“另一只……绿精灵,我以后自有用处,你小子就别惦记着了。”元清的小心思,简直就像白纸黑字一般摆在李爷面前,他拍了拍元清的头,俯下身低声道:“绿精灵这名字,你起得很好,刚好克制了豹子的凶戾之气。只是,这法宝万不可丢失损毁,日后救世度人,也许就靠它了。”
元清把绿精灵一会儿攥在手心,一会儿又揣在怀里,美得冒出了鼻涕泡,躺在山坡上两脚朝天乱蹬,一边傻笑一边轻声叫着:“大眼儿灯……绿精灵……呵呵~~~”
……
元清将思绪从十多年前拉回,他摸出怀里的绿精灵,在晨曦中又一次端详起来。这润泽通透的道家灵物,温养了弥久光阴,历经了几多生死,汇聚了一身玄妙,真真儿是个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他又想到豹王——当年的域外野物,如今可谓身居庙堂,得享天地造化、汲聚日月精华。机缘所至,得以脱胎换骨,端的是苦尽甘来、乐得其所。心念刚一至此,元清全身立即被一片低沉雄浑的、排山倒海的、恰似君临天下实则却又悄无声息的豹吼所裹挟。唯有他自己能辨得出,那王者归来般的吼声中,竟含着一丝对主人的依恋与温存。
“好好好,我知道了,不要再叫了。”元清一边摩挲着绿精灵,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到。更难得的是,豹王再强悍,原本终是畜类,而这些年随他一起日夜参修,得以听闻正法、增慧开智,才算种下了善根、有了出离六道、跳出轮回的盼头。而这一切的缘起,竟是李爷当年那一记无声无息的蟠龙掌。
刚一想到蟠龙掌,似是对他的回应,那豹吼陡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一只受了惊吓的大猫,一溜烟钻回了窝。
自打有了绿精灵贴身相伴,这些年元清的功力提升飞快,李爷更将本派精华悉数传给自己的爱徒——道家珍藏最讲究师徒传承,只要徒弟接得住,机缘和合,师父多年修来的身外功夫,盱眙片刻间就能传给徒弟。而不易提升的,反倒是自己内在的强大——说到底,量级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内在智慧的差异。而足够的阅历,才能弥补智慧的不足。
日月如梭,当年稚气未脱的小道童,已逐渐成长为身高力大、俊朗飘逸的伟男子。多年蓄起的一条乌黑的长辫,恰似一条粗壮威猛的豹尾,使得元清更具一种血气方刚的王者风范。
威社区
(威友集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