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士老葛

标签:
瑜伽士老葛葛洪微信论道印度瑜伽 |
分类: 微信论道 |
昨晚,加拿大瑜伽士老葛,来找老威喝茶。对,就是上面照片里坐在恒河边的这个大胡子。
一别四年,老葛还是神采奕奕老帅哥的样子。修行圈子里单身好男人多,继“童男子”喜平和少泽之后,老葛是又一个。呵呵,关于喜平和少泽的故事,老威的《佛缘仙踪》一文曾有介绍,女童鞋们回复三位数字“702”可以查看,男童鞋就不要看了,免得起心动念、羡慕妒忌恨:)
这个智力超群的加拿大帅哥,在多伦多大学修了一年的梵文,17岁就去了印度,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寺庙学习古印度瑜珈。
在印度,老葛经历了人生中绚丽多彩的十二年。直到后来落叶归根,来到了中国。是的,落叶归根。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他学习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拜了太极师父,并在美国获得了中医针灸执照。
“老葛”是我给起的绰号,他的中文名字是“葛洪”——因为他很喜欢东晋道士葛洪,就也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百度百科——葛洪,东晋著名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为其主要著作)
老葛很爱吃我做的凉拌苦瓜和穿心莲,蘑菇和豆腐也都吃光了。由于语言关系,修行上的理论,我们难以深刻探讨。就像上次提到“三摩地”,我俩的共同感受是,三摩地的事,只好到三摩地里去谈。
但心是相通的,吃饭喝茶就是,也无需多言。
老葛曾说,他在喜马拉雅山和印度参访圣地、穿越丛林、探寻洞穴,也拜访了不少海外的圣殿、清真寺和教堂。结果发现这些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平常人家的屋舍相差无几。
但在这些神圣的地方,你能感受到一种平静。然而当你离开时,这种感觉也就随之消失,氛围的改变导致思想的改变。因而只要你身处圣地,自然会感到快乐。
但这并非真正的平静,而只是一种非常短暂的心灵感应。
老葛说,在印度,很多人离家弃舍、身居山林,向住在那里与世隔绝的高僧和大师们学习瑜伽。但就自身经历而言,即使身在现代化社会,一个人同样可以通过态度的转变,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老葛的师父,普拉勃纳纳达大师(Guru Prabhananada)曾这样告诫人们——“呆在你身所在之处,尽你的职责去工作和生活,但要改变你的观念。”
老葛问我:你呢?你经常在哪里修行呢?
我说:“厨房啊,比如给你做苦瓜和穿心莲的时候。”
我俩相视大笑。
老葛送我两袋印度带来的天然檀香。他问:“你的好朋友多不多?”
我说:“人的一生,真正的好朋友不多。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更是少得可怜。并且很可能上辈子、上上辈子,都是好朋友。”
老葛说:“我们是好朋友,我中文不好,虽然很多话没法讲出来,但我们心里都知道。”
我说:“是啊,这就是生活。”
临别时,情不自禁地,我俩热烈拥抱在一起,一边说“好朋友,好朋友,”一边互相拍打对方的肩头。电梯门缓缓合拢了老葛的笑脸。下周,他就要离开北京了。
在印度传统中,瑜伽士(Yogi)是指修行瑜伽的男性修行者,而修行瑜伽的女性称为瑜伽女(Yogini)。
在印度教、佛教与耆那教中,都以这个名词来称呼那些实行冥想的修行者。也可指在家修行密宗的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