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2011-03-11 21:57:51)
标签:

日本地震

2012

天谴

杂谈

分类: 生活

 

 311日本海啸-各地被袭瞬间汇编

 

午间打坐,忽然头晕得厉害。似有一股冲击波,左右振动,很明显地振动,前后持续了近十分钟。一小时后,网上首先传来消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9.0级地震。

随即,高达十米、规模为“百年一遇”的海啸接踵而来(见本文贴出的航拍视频)。凶猛的浪潮似水银般倾泻,沿途吞噬了数百汽车;千叶炼油厂附近发生爆炸,火焰冲上数十米高;楼层蛇形扭动;载有百人的船只直接被海啸卷走;核反应堆相继自动关闭,周围紧急疏散数千人,疑遭泄露……

截止21:40,日本仙台海岸已发现200至300具海啸遇难者遗体。

序幕在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这是一次清洗,不过,还只能算是老天爷刚刚给了我们一点点颜色。

也许,我们还有机会。

让我们尽己所能,让我们呼唤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近百年来国际大地震一览●

      名称                 时间                 地点       震级 死亡人数
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1908年12月18日5时25分      西西里岛墨西拿市    7.5级 7.5万人 
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   日本横滨、东京一带  8.2级 13万余人
土耳其大地震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  东部城市埃尔津詹   8.0级 5万人
智利大地震         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        智利               8.5级 1万人死亡或失踪
秘鲁大地震         1970年5月31日           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 7.6级 6万多人死亡
中国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  河北省唐山市      7.8级 24.2万人
墨西哥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上午7点19分  西部太平洋沿岸4个州  7.8级 3.5万人
伊朗大地震         1990年6月21日凌晨             西北部           7.3级 5万人
日本神户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           日本神户市    7.2级 5400多人
印度洋地震海啸     2004年12月26日早8点        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8.9级 30万人
中国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县     8.0级 69226人、失踪17923人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   2009年9月30日当地下午    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    7.9级 1115人死亡、近210人失踪
海地地震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               海地       7.3级 约30万人丧生
智利地震           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            康塞普西翁     8.8级 507人
印尼海域地震       2010年10月25日21点42分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     7.2级 百余人
新西兰地震         2010年2010年09月04日凌晨      新西兰南岛       7.1级 重伤2人

 

美国专家称日本强震致本州岛东移2.4米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地震导致宫城县的道路损毁严重

 

  海底撕开300公里长裂缝

 

  11日下午发生的地震是1900年以来全球第五强震,也是日本自1923年官方测定地震震级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一般而言,地震震级上升一级,威力增加大约30倍。因此,这次地震的威力是去年初海地地震的700倍左右。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

 

  释放能量接近美国一个月能量消耗

 

  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

  美国地质勘探局学者布赖恩·阿特沃特告诉美联社记者,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

  这一机构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2.4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

 

  地震预警引入一套“昂贵”的地震预警系统

  日本能震前15秒预报

  据新华社电不过,在大自然面前,日本并未丧失对抗能力。按美联社说法,面临1900年以来的全球第五强震,日本前期准备堪称完美。

  地震专家认为,日本推行全世界最严格的房屋抗震标准。尽管一些旧房屋并未受到这种新标准制约,但仍在地震中表现“坚挺”。

  另外,日本引入一套“昂贵”的地震预警系统,经由观测最先到达的地震波提前15秒左右预报地震,使民众有时间关闭燃气、找相对安全地点避难。

 

  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不可能

  但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认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临震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说,地震发生时,位于震源正上方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也就是震中会沿断层撕裂,开裂得越长,震级就越大。

  但在地震开始之前,有关地震震级大小的信息是无法从地层中监测获知的。比如,“有断层必有地震,有地震必有断层”,某地处于活跃断层之上,但断层活跃程度等与可能发生的地震的震级并无关联。这里可能频频发生地震,但震级都不大。

  如此一来,人们想要的那种精确预测是不可能的。

 

  规模空前 1200年一遇强震 经济损失千万美元

  美国地震专家11日表示,日本时间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8.8级强震是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为评估日本强震,美国负责应对自然灾害的联邦救灾局、地质调查局及国家气象局当日联合举行电话会。

  地质调查局高级顾问戴维·艾伯盖特表示,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这是日本近1200年来强度最大的地震。

 

  连锁担忧  激化能量积累?东京或有更强震

 

  据新华社电地震学界长期持一种观点,认为东京地区所在关东平原可能在最近几十年内发生里氏8级以上强烈地震。日本11日强震引发地震学家对东京地区所在平原是否会发生强震展开激烈讨论。

  日本近现代史上曾经历两次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大地震,一次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一次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这两次地震后,一些地震学家推测,东京地区所在平原可能发生类似强震。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以日本地震研究委员会为代表。这一官方机构长期警告,东京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经历一次里氏8级以上大地震。

  东京地质构造显示出能量的长期积累状态。现阶段,尚不明确的是,11日强震究竟是激化了这种能量积累,还是释放了积累的能量。

————————————————————————————

名词释义——“海啸”

 

“海啸”一词来源于日语单词tsu(海港)和nami(波)。海啸是海洋里的一个或一系列波,它们的长度可以达到数百公里,高度可以达到10米。这些“水墙”以不低于商用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推进。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巨大海啸在75分钟内推进了600公里。也就是说,其速度为480公里/小时。这些水墙能对沿海地带造成巨大破坏。

为了理解海啸,首先让我们对波进行一般性的考察。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海滩上的波或当地水上公园波浪池中的波。波由波峰(波的最高点)和波谷(波的最低点)组成。波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波高是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
波长是两个连续的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简正波的解析

 

波的频率是通过两个连续的波通过同一点所需的时间测量的。这称为波的周期。

海啸和简正波具有完全相同的部分并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测量,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主要差异是大小、速度和来源。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简正波是如何产生的。

海洋中的波是由许多因素(地心引力、水下活动、大气压)产生的,但是波的最常见的来源是风。

 

天谴(3)-序幕已拉开,但这次不再是电影
海啸的形成

 

当两个板块在称为板块边界的地区发生碰撞时,较重的板块就会滑到较轻的板块下面。这称为俯冲。水下俯冲通常会以海底深海沟的形式留下巨大的“手印”。

在一些发生俯冲现象的情况下,与较轻板块相连的海底的一部分可能由于来自下沉板块的压力而突然“折断”。这会导致地震。地震的震源是地球内部首先发生断裂、岩石破裂和最早生成地震波的位置。震中是位于震源正上方的海底位置。

当这部分板块突然断裂并且以巨大的力量向上发射数吨重的岩石时,这种力量的能量将被转移到水中。能量将向上推动水体,使其高于正常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啸的起源。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引起海啸的地震是里氏9.0级地震——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之一。

一旦水体被向上推动,重力将对其施加作用,迫使能量沿着水面水平推进。这与您往水里扔小石头后产生的波纹效应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却又是相反的:能量来源于水内部的力量而不是外部施加于水的力量。随后,能量在深水中继续传播,并且离最初的地壳运动地点越来越远。

地震产生的巨大力量赋予海啸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海啸的实际速度是通过在海啸经过时测量某一点的水深来计算的。速度是重力加速度与水深的乘积的平方根,即:

 

t=(g x d)的平方根
t=海啸速度(单位:米/秒)
g=重力加速度(10米/秒/秒)
d=水深

海啸维持速度的能力直接受到水深的影响。水越深,海啸的移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与简正波不同,海啸的驱动能量在水里穿过,而不是在水面移动。因此,当海啸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在深水中移动时,在水线之上几乎是觉察不到的。海啸通常直到靠近海岸才会达到1米高。

一旦海啸靠近了海岸,它就会变得更容易辨认而且致命了。

 

   

 

 

海上形成巨大漩涡 轮船被卷其中

 

 

 

震后海啸来袭震撼现场-浊浪滚滚

 

 

 

恐怖海啸来袭画面公布 民众在洪水追赶下奔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