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杀

(2009-03-13 22:26:23)
标签:

自杀

分类: 生命

十几年前,我最要好的同窗兄弟为了感情纵身一跃,融入蓝天。大家在慨叹他的悲壮痴迷之余,面对的是摔得面目全非的肉身——殡仪馆都不愿给穿寿衣。那是我第一次直面“自杀”。那时,自杀是件不多见的事。

 

近年,大学生自杀屡见不鲜,教学楼的楼顶就像煮饺子,扑通通一个接一个。

近月,颇被年轻人追捧的日韩明星们也接二连三地自杀。

近日,厦航36岁的冯姓机长在家中自杀,年轻的机长在遗书中写到:“生活太压抑。”

刚看到一则新闻——90后女孩在网上直播自杀。。。

 

人,其实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关键是心不能没有依托。

社会似乎很现实很残酷,其实不然,一切的一切,全在自己的心。压抑亦或解脱自己的,都是这个心。

 

没有什么善恶对错,也没有什么好坏真假,是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决定着一切。一切仅仅是感觉。世界唯心,并不唯物——可惜教科书里写的刚好相反,灌输“物质决定一切”,没有商量的余地,一点也不辨证。想想看,物质了一辈子,打拼了几十年,临死前除了一把指甲,你能带走什么呢?不要觉得死亡很遥远。也许明天,也许半小时后,它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惯性,使我们活在假相和虚伪中,并且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近年更多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想不开的自杀,想得开的,往往造就出各种版本的山寨、无厘头,乃至男盗女娼。

 

人不是猴子变的。如果硬要灌输“进化论”,那么你是,我不是。

“以人为本”这个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是个毁人不倦的谬论——它直接导致贪婪、狭隘和自私。

赚钱是件有乐趣的事,和小朋友过家家一样,没有本质区别。谁要把赚钱当作活着的目的,谁就傻。不要说大学白念了,简直就该重进幼儿园。

名闻利养一如过眼云烟——狱里的高官名流、俊杰精英们百分百悟出了这个道理。只是奇怪,何必非要到了那里才晓得呢?看来监狱是个很好的禅房。

 

那么,心的依托,在哪里?

阳光的味道、夏夜的虫鸣、上下班的车流、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心,就在每一个当下。

以自然为本。随顺、平静、不做作、不做给别人看,心才会打开。

心打开了,自己便是最好的医生。能应对一切问题,包治一切烦恼。

 

自杀,一如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怯懦而愚蠢,于事无补根本不解决问题。

一了百了?那是骗人的说教。根本没有那么便宜的事。

 

前世今生,轮回往复。人来世一遭,需要天大的造化和机缘。不明白这一点,实在对不起自己。

自杀,是件很低级的事——老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与其自杀,不如给自己留个机会、做个尝试——

鼓起勇气,面对不敢或不愿面对的一切,不图回报地善待一切,迟早你会发现,最大的受益者,恰是自己。

 

人生一如航行着的船。身边的人和事,是不停变幻的风景。

风景很精彩,欣赏就是,学习和体验就是。多么难得的戏剧!

 

那么“我”呢?

我的房子和汽车就是“我”么?我的脑袋和心脏就是“我”么?我的整个肉身就是“我”么?这些单独都不是“我”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了么?!“我”和一套组合家具的区别在哪里呢?思想?思想只是脑电波,同样只是“我的”而不是“我”……

 

“我的”绝不是我。丢掉“我的”,才能见到真正的“我”——才是放下和解脱。丢掉“我的”见到真我,也就是修行的过程。老子、庄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穆罕默德……已经成就了的前辈圣贤们,正在前面等着,始终望着我们微笑。

 

“我”,是谁呢?

“我”,来自哪里呢?

“我”,又要去往何方呢?

 

还相信自己是猴子变的么?

呵呵。

 

相关博文: 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去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山中
后一篇:调风水催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