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双修——RE: 一个藏密居士的困惑

(2008-11-18 15:44:53)
标签:

藏密

双修

密乘

密修

密教

男女双修

房中术

性力派

采阴补阳

藏密困惑

杂谈

分类: 生命

在一场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的辩论中,一位路过的、目不识丁的老太太问面红耳赤的两伙人道——“处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好的,就是好佛法。这么简单的事,你们还用争么?”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什么都能说,什么都敢说了。

就连藏密也不再密了,针对藏密的攻击也就愈演愈烈了。

 

具代表性的有两个,一是前两年萧先生的口诛笔伐,一是近两年某中年女居士的血泪控诉。前者的拳拳赤子之心赴汤蹈火之情跃然纸上,后者的撒泼打滚恶毒漫骂乃至滥发垃圾邮件也是有目共睹。此二人都功德无量——别的不说,至少抨击了很多藏地过来的假活佛、假喇嘛,警醒了汉地很多追新潮赶时尚的傻丫头、傻小子。

 

“管吃管住还得给他钱,这差使挺好,我也当活佛去吧!”——某汉地师兄狠狠地,亦或恨恨地这样评价藏地来的活佛。

 

这个知识泛滥的世界,不是自己切身经历的事,不要轻易肯定,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轻易外传!

藏密就是吃了这个大亏。

 

藏密和易筋经不一样。少林寺的易筋经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去卖钱——那叫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如果也卖给老外,就改成“提高全人类身体素质”),“功德无量”的事情。而藏密的男女双修呢?洪水猛兽啊这是!

 

不仅藏密的荣誉几乎由此毁于一旦,饶带着,道家的“房中术”也正好揪出来,一起斗一下!

糟粕!妈妈的,这都TMD什么玩意儿!切!!!——“如法”的人狠狠地,亦或恨恨地这样骂到。

 

全世界有多少人登过“珠穆朗玛峰”?

全世界有多少人登过“香山鬼见愁”?

全世界又有多少人站在“香山鬼见愁”上褒贬着“珠穆朗玛峰”呢?

 

登“珠穆朗玛峰”的人犯不上对登“香山鬼见愁”的人瞎吹——修炼,本来是件很隐秘很私人的事,你自己的根器好,适合爬珠峰,你爬你的就是,你吹什么?吹这个,难免就让别人起疑。臭显半天,自己险些被人当大流氓抓起来,同门师兄弟也都跟着吃瘪,很风光么?

 

学佛的人话多,学道的人话少。

修密宗的,真该和自己的道士朋友多学学。就像那个故事——当初有人慕名访老子,见面后,没话找话了半天,老子始终不言语。这人终于忍不住,骂了一句:“什么圣贤!我看你也就一蠢驴!”

老子终于答话了:“对,我就一蠢驴。”然后继续做他自己的事。

 

我总结了一个“学佛五怕”,作为这篇议论文的结尾——

 

一怕“一身佛气”——这也不对那也不妥,人前人后的,就他自己最“如法”。

二怕“打嘴仗”——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佛教发展至今两千五百多年,到底什么是佛法?如人饮水,嘴仗再打两千年,也还是胡扯。

三怕“宗教形式化”——佛法原本是大智慧,为众生揭示真相、明了究竟的一个途径,盛水的一个杯子而已。不料如今佛法被当成了宗教,更多被人关注的是杯子的形状和颜色,是该左手拿还是该右手拿。救命的水倒是不急着喝了。

四怕“假正经”——话里话外师兄长师兄短的,言必称××老法师如何如何开示,貌似很谦恭很正统。实则一旦观点不合,又渡不成对方时,就恨不得立即把对方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神圣的伏魔脚。

五怕“假行家”——大尾巴狼假深沉、冒充大师耍机峰、动不动就找人“双修”的,基本上都这个情况,这种最没技术含量、纯粹瞎蒙事。

 

………………………………………………………………

按:

 

以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之人格楷模及修证体悟为本,是佛教建立信仰的基点,汉传佛教稳立于此基点,以“本佛尊经”为一大传统。而密乘之法,多说出自法身毗卢遮那佛在天界所说,或如藏密称出于本初佛阿达尔玛 (普贤王如来) 或金刚大持,总之非历史人物之释迦所传,于史无征,自较难取信于人。一些大法更称是发“伏藏”而得,即藏传佛教界也多有疑惑。

 

从宗教学及瑜伽修证的角度看,密教体系严密,修行有验,其原理方法,不出大小乘禅观的框架,当出自成就者的自内证,也无充足理由反证其非出本初佛所传。太虚大师虽认为真言密教不宜作为重建中国佛学的基础,但对否认密教价值持反对态度,曾言:“香巴拉国与南天铁塔所流出之密法,决不能以无史实可稽而斥之!”弘一、印光等大师,对密法亦予肯定。弘一在演讲《佛教宗派大概》时曾称赞密宗在大乘各宗中“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贬谤,至堪痛叹!”然密法涉理甚深,非深入全体佛法堂奥,难以明白其价值。何况密乘事理多密而不宣,难以令人深识其本面,易遭误解轻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最近总爱忘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