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典肆虐之际,我们上前线实地考察SARS病房

(2003-05-03 20:29:03)
标签:

sars

非典

费工

隔离室通风系统

sars病房

分类: 生活
今天,2003年5月3日,又有5名SARS患者去世,北京累计死亡人数已达到96名。
下午,瞒着家人,和费工一起悄悄去了中日友好医院,与护士长约好递交设计图纸,实地考察SARS病房。
三环路通畅得令人心颤,我们的车到早了,护士长还在开会。于是在医院南门外停车等候。南门已封闭,一块大大的“发热科门诊入口”指示牌斜倚在门旁。门外是幽静异常的林荫道,很长时间才驶过一辆车,绝少见行人。虽是下午,气温近30℃,却感觉一阵异样的凄凉和萧瑟。又看了几眼那面指示牌,下意识地,我摇上了始终敞开着的车窗,打开了空调。
“我们不怕死,但最好也不要找死。”费工说。
于是发动汽车,换个地方继续等候。据报道,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附近的公交车站将迁移到离医院较远的地方。中日友好医院站是其中之一,新站的位置距离原站大约在300米左右。
环绕医院,挂着一档慢慢行驶。从南门向东,慢慢到了北门。林荫道始终幽静异常,只见到一个行人,鬼魅般一闪即过,大大的白口罩格外刺眼。
“停这儿吧”费工说。显然这里的阳光似乎比南门灿烂一些,一会儿进医院也方便。于是灭了车,摇下车窗,继续讨论我们的通风系统设计图。但只说了没两句,我们便同时有了新发现---在我们车旁挂着另一面牌子---“花圈寿衣”……
半小时后,护士长迎了出来,象是从阳光中走来的,“白衣天使”的概念从未向今天这样鲜活。不知不觉,心中早没了刚才的恐惧,连口罩都没戴就随护士长进了病房。
进到病房,本以为要换厚重的防护服,却发现很多人都没戴口罩。护士长说,作为北京市防治SARS指定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病房改造。预计8日左右,将成为专门救治SARS病人的专科医院,所以今天带我们来看正在改造的病房,原来这里的病人已暂时迁走。
“这边大约有30间SARS病房,”护士长告诉我们,“而那边是医护人员的休息隔离区……”我推开一间病房的房门,费工进来拍照。我们惊呆了:病房打开的瞬间,由于门窗同时开启导致产生强大的对流风,病房内的风夹带着灰尘和柳絮扑面而来!而我们身后,恰恰便是医护人员的休息隔离区!如果几天后里面住进SARS病人,那么房门的一开一关之间,病毒将一马平川直袭医护人员!
据《北京青年报》5月2日报道,中日友好医院ICU病房主任尹培刚在拯救SARS病人时不幸被感染,20多天来病情不断恶化,生命垂危。尹大夫妻子和同事现正向社会各界寻求已治愈的O型血的“非典”患者贡献血清,挽救尹大夫的生命……
“8号,大量SARS病人将进驻我们医院接受集中治疗。”护士长的话仿佛再次在耳边响起。
任重道远!离开医院后,我们的心情又变得沉重。不再是恐惧,而是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希望我们的“救护隔离室单向通风系统”能尽早投入使用,真正成为保护“白衣天使”的安全战车!
 
后记
就在写完这篇稿子正待发送之际,窗外响起了急救车凄厉的警笛声。从20层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昔日车水马龙的北京城灯火阑珊,三辆急救车闪着蓝灯,排成一队,井然有序地疾驰在我们每日上下班的熟悉的街头。那是我们最可亲近的白衣战士,正义无返顾地冲向SARS肆虐的战场。
 
“SARS病人救护隔离室通风系统”设计思路及图纸

图文提供--宗天文化

非典肆虐之际,我们上前线实地考察SARS病房

 

医护人员在救治SARS病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危险就是交叉感染和严重缺氧。夏季将至,但中央空调由于易导致病毒的扩散传播而被限制使用,而开窗通风和换气扇通风又可能造成污染源转移。如今,30℃的气温日渐升高,厚重的防护服和口罩已经给医护人员造成闷热和缺氧,造成体力和精神上的极大消耗!进入五六月份,高温和闷热将成为困扰白衣战士的重要因素!看着身心具疲的白衣战士日渐消瘦的身影,听着医护工作者由于缺氧而粗重的喘息声,我们心急如焚!

 

那么,能否做到既改善病房的通风情况,最大限度避免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同时又确保病毒不被扩散传播呢?对通风系统设计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费晓景先生,曾成功改造过多项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净化通风工程。针对SARS病人救护隔离室的工作特点,我们从改善病房通风过滤的角度设计出“SARS病人救护隔离室单向净化通风系统”,该方案的实施将为“白衣战士”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极大减轻医护人员及医院周边居民的心理压力。

 

“SARS病人救护隔离室单向净化通风系统”的特点:

 

1、利用物理学原理引导病区内气流有序单向流动,及时将病人呼出的含菌空气从病房引导到过滤消毒室,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不被交叉感染。

 

2、排放系统末端(过滤消毒室)设有活性炭(或其它材质)过滤层,并有日光消毒及间歇喷淋消毒装置,确保排放系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

 

3、系统中动力设备采用低噪声排风机和消声减振器材,不会影响治疗区内病员休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