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孙中山(油画)
青年时代的宋庆龄(左)、宋蔼龄(中)、宋美龄(右)。
(1918年—1920年间摄于上海)
1920年宋庆龄在上海
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毛瑟手枪
《观音山之战》(油画)
作者:郑志平
1926年11月版上海《良友》画报“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
《1927年7月的不眠之夜》(油画)
作者:郑志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0月22日,宋庆龄参加鲁迅葬礼,并在墓前发表演说。
《救国入狱》
(油画)
作者:郑志平
1937年11月,宋庆龄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呼吁国共第二次合作。
X光机
这台宋庆龄故居馆藏的X光机,是1939年新加坡华侨捐助的,经水路运抵香港,准备运往延安。但由于当局的封锁,加上设备本身体积又大又重,迟迟难以运抵。1944年,宋庆龄在重庆请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帮助解决。史迪威将军对宋庆龄非常敬佩,也非常同情中国共产党,他同意用美军军用飞机将医药物资运往延安。
《逃亡》
作者:丁聪
“保盟”时期宋庆龄穿的旗袍
抗战期间,菲律宾爱国华侨献给宋庆龄的锦旗。
宋庆龄以崇高的声望凝聚了许多为中国人民革命建设事业服务的国际朋友。白求恩、斯诺、柯棣华、马海德等都是宋庆龄介绍的。
《初春》(油画)
《登上天安门》(油画)
作者:郑志平
“吉斯”牌轿车
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宋庆龄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宋庆龄一直乘坐这辆车。
宋庆龄喜爱和平鸽,在她的许多日常用品上都有鸽子的图案。她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怀。
和平使者
宋庆龄送给《中国建设》杂志社的地球仪。
宋庆龄和孩子们在一起 (油画)
1981年6月3日,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胡耀邦主持追悼大会
香港民众举行的宋庆龄悼念会程序单
《人民画报》和《中国建设》的宋庆龄悼念专刊
宋庆龄母亲的结婚秀服
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作者:王维力 1981年创作)
宋庆龄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坚定地和中国各族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她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许多国家,为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国际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不懈的工作,受到广泛的崇敬。她尤其倾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被称之为中国儿童的慈祥祖母。她为妇女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她的高尚品格和精神被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进步人们所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