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安十二时辰杂谈 |
要说近期最火爆的电视剧,莫过于在优酷上线播出的国产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好评,目前豆瓣评分获得8.6的高分。用十二时辰探案的故事推进强情节,制作上古典观感十足,用显微镜去看长安这座城市,雕栏画凤或者庙堂之高都完美再现了昔日长安的繁华,繁华背后的危机也在精细化的叙事中推进,
纵观近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长安故事,陈凯歌镜头下的《妖猫传》也当算是精品。为一部电影,建一座城,实景实拍,沉甸甸的影像质感还原于历史故事之中,也体现了匠心精神。那么,看过《妖猫传》之后,再观《长安十二时辰》,陈凯歌和曹盾镜头下的长安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一同要叙叙。
陈凯歌的长安味道在“酒”,曹盾的长安味道在“水盆羊肉”
《妖猫传》中的长安味道集中在极乐之宴中,这是影片最纯粹的部分。要数陈凯歌镜头下的长安味道,这里的酒浓郁香醇。有诗歌为证: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能承载下李白的的绣口一吐,便是陈凯歌镜头里的极乐之宴。
极乐之宴上贵气十足,而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李白在极乐之宴上的放浪形骸,李白的酒气、醉气、仙气、诗歌气质等都再次翻腾开来,整个皇家宴席成为了李白的秀场,酒池成为了他毛笔的砚台,高力士的衣服成为笔墨所触,“云想衣裳花想容”由此而生。
而在紧张追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探案之余,我们来回味下曹盾镜头下的长安味道一定集中在那一碗水盆羊肉之中了。
张小敬从死牢里出来,第一件事是去街边的摊去吃一碗水盆羊肉。据导演曹盾说,这里就是他特意夹带的“私货”,曹盾说:“比如第一集中张小敬吃的那个水盆羊肉、火晶柿子,他后面的人在掰的就是羊肉泡馍。我本身是一个西安人,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肯定是有感情的,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剧,观众看完后很想来西安吃”。
白居易领着空海走在寻常巷陌的时候,那种远景和航拍,立即就向我们展现了那时候的盛唐气象,有生活、有技艺、有歌舞升平、有市井烟火,让人相信这便是那时候的长安城,万民敬仰、八方来朝的长安城。这是街头的细节描写,但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庙堂之高花萼相辉楼的觥筹交错。
在《妖猫传》中的极乐之宴上,贵气十足,也只有能塑造出这一幕,才能让长安城里的万众目光仰视到帝王,我们在荧幕上看到这场充满想象力的呈现,牡丹、仙鹤、美酒、渔阳鼙鼓……仙鹤、少年、酒池、宴会等意象集合其中,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陈凯歌镜头下的长安高贵艳丽,这也和他的态度有关,他说:
但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盛景却不是瞄准上元节灯会的姹紫嫣红,他瞄准的是这热闹的一天长安街巷的点滴,这点点滴滴共同汇聚成为了“大长安城”。就单单从开篇的长镜头来说就足以见证导演曹盾的野心:苍茫无际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长安城,街头有人彩衣头顶面具,是一个傩舞者,街头巷尾还可以看到一个个写着“元“字的大灯笼,一开场的长镜头就体现了大唐的热闹繁华,展现了万国来朝的宏大气象。曹盾镜头中的长安同样着眼于“大长安”,但是从点点滴滴的市井生活中展现出来,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在后续的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还原古时长安的传统元素:子午簪、芙蓉冠、胡饼、细犬、不良人、唱喏、昆仑奴、叉手礼、傩舞、胡旋舞……传统礼仪极其考究。群戏上,紧张动作戏之余,我们还可以看到轻歌曼舞的斗花车,会有持灯的红袍群众,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的食客……他们才是张小敬愿意和乐于守护的人。
导演曹盾早解读这些长安风貌的时候,说:“《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角,既非张小敬,也非李必,而是长安。这场时长十二时辰的战斗,也并非都城“反恐”,而是由每一个普通长安人,为了得到更美好生活的一个个小小战斗组成的”。
这是市井长安,也是《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角长安。
陈凯歌的长安在于“情”,曹盾的长安在于“义”
《妖猫传》看似是用一只猫的视角来展现大唐故事。但是线索是杨贵妃之死一案,这个案件背后隐透出来的是长安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他有极乐之宴的忘乎所以,也有马嵬坡下的无可奈何。《妖猫传》的长安盛景中透露出颓废,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打光,让观众看到一场盛极一时的盛宴,和无可挽回的悲剧。陈凯歌镜头下的长安以情见历史,比如在杨贵妃之死的一幕,通过缝隙间的打光,来讲述一种由盛转衰的情怀。
导演陈凯歌是这样描述的:“萼相辉楼在历经劫波之后变成了枯井,它也自有它自己的美丽在,似乎述说着过去的这个景象,所以我就看唐诗,元稹所说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这个东西它就是有那种气息在。从形神上来说,这是动乱前的狂欢,同时,这也是一场惊艳的幻术,这场幻术在这场宴席上发挥到极致,同时,帝王对于杨玉环的情感表白,对于安禄山的击鼓而歌,同样也是虚虚实实,成为一场幻术的开始。帝王的幻术在杨贵妃之死中被揭露出来,在马嵬驿,玄宗简直可以说做得天衣无缝,
《妖猫传》更像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偏向于以情动人。
相比之下,《长安十二时辰》则更偏向于硬核叙事,把长安的市井气质拍的越大气越壮观,其实更能彰显出张小敬对长安城的守护。剧中姚卫率不止一次地问过张小敬的目的和意图,他质疑过张小敬到底图什么。在冒死劫狱之后,他们走在灯火初上的巷子里,姚卫率说“曾经有人为了他们日夜操劳,不惜生命,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张小敬回答的是:“看到大家伙都乐乐呵呵的,就知道自己没白忙活”。
不仅对百姓是守护之心,对曾经兄弟的誓言也从未改变,自己身陷囹圄却想方设法拯救故人的女儿闻染,因为她是“替二百二十个人活着,看着长安越来越好”。这时候,张小敬的眼里有憧憬,有满满的对长安的爱,和对朋友的义。
张小敬守护长安的本心,也从没改变过。导演曹盾将这样的初心植入其中,他说:“我们都爱这个家园,这个家园才是值得保卫的。而且我想树立张小敬作为一个军人的气质,他本身是当兵的,后来做了不良人,他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其次就是李必,他又要鲲鹏,也要蚍蜉的政治理想,他说我要当宰相是为了守护更多的百姓,所以这是他的抱负。其实守护的是长安也好、家园也好、每个人的理想也好,都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个人身上的行动,就像剧中台词‘要看男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张小敬做到了,曹盾也做到了。也是在圆我们的长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