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花深处:唱吟千古恨,戏说风月情

(2012-02-24 18:40:15)
标签:

百花深处

影评

李玉刚

昆曲

于丹

分类: 「城外黄昏。影评书评类」

 

百花深处:唱吟千古恨,戏说风月情

   

      据说京城之中有三条胡同,称谓及其雅致。一曰杏花天,二曰芳草地,三曰百花深处。顾城曾写过一首旧体诗,《题百花深处》“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寥寥数字便把萧条之景和轮回之时刻画得淋漓尽致。说到“百花深处”,更让人熟识的便是那首《北京一夜》“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于是,在时间的视野中,百花深处仿佛是轮回的光阴隧道,这里有半壁家院、有断壁残垣、有衰草斜阳、有秋风落叶、有戏子伶人、有春闺芳阁、有远归良人。。。而这次,从百花深处隐隐绰绰走过来的是一段关于戏曲和戏子的恩怨情仇。
      《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代名伶萧俊生因为涉及连环杀人案,被冤入狱惨遭毒杀,十八年后,萧俊生儿女为父洗脱冤情,牵扯国仇家恨,最终真相大白的故事。李玉刚扮演的萧俊生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其围绕舞台的唱戏魅力贯穿全剧始终,让我们从侧面看到戏曲的巨大内涵和无限魅力。此剧围绕萧俊生冤死,而所有被害人和真正杀人犯却都是戏迷,特别是真凶苏长亭(冯远征饰)的对戏痴狂达到变态和不可理喻的地步。这一层,让我们不禁对戏曲心生敬畏,那些萦绕在温润唱腔中的千古恨、风月情竟有如此风华,让古今都沉迷其中。

 

百花深处:唱吟千古恨,戏说风月情
    

      古时,有一杭州名伶商小伶,演杜丽娘时人戏不分,常常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在一次演出时,唱到《寻梦》那句“赏春香还是那绿罗裙”,她于舞台上气绝身亡,仙逝而去。《百花深处》中的苏长亭因爱戏成痴,心态扭曲,杀害痴迷萧俊生的女戏迷,并不许任何女戏迷对萧俊生心生爱慕。我们自当理解了戏曲对人性和情感的影响,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鸦片和精神追求?于丹老师总结的好,有“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深情之美可以将自己的一腔心事全然托付,为自己的情怀找一个安顿之所;梦幻之美可以让人在这苍茫世界上,不经意间回头看到电光火石之间的前世今生;悲壮之美可以让舞台整个摇动起来,看到水涌山叠,波涛滚滚和那些沧海桑田;苍凉之美可以仰望宇宙之大,这是一个盛唐辉煌大梦,是人悲天悯人所引起的一种惆怅情怀;诙谐之美可以尽显个性,能够把一个大事情拆解为一个个小细节,再让它化有为无,可以一笑而过;灵异之美是生命魂魄性灵之中投射出来的一种超乎生命本体的力量,与我们今天的凡间世相、与我们的生命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映衬,让我们产生了惊心动魄之感;风雅之美是从既定的程式中看出不变的风雅气韵,从内涵中提高品位。这些完美地阐述出了戏曲的独特魅力。


      都道戏子无情,怎知那百花深处,戏说风月情,唱吟千古恨,那些陈年曲、那些纸醉迷、那些霓虹影、那些彩朱漆、那些经年梦、那些眉间笔、那些独守的舞台剧、那些嘶哑的老唱机、那些人去的灯火色、那些痴迷的剧中情。人生入戏,百花深处,听者自迷。

 

百花深处:唱吟千古恨,戏说风月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