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片中角色解读叶问
(2009-01-09 01:34:57)
标签:
叶问影评胡泽莹娱乐 |
分类: 「城外黄昏。影评书评类」 |
在扑面而来的贺岁片的大潮中,撇下一女十二男以及一男数女的无聊无趣的相亲恋爱风波,终于让我看到一部吸引人眼球的片子了。片名《叶问》倒是出言不惊,在全国各电视台热播的《李小龙传奇》也许会给此剧做下铺垫,看此部剧前我倒真不知叶问其人,一部李小龙师傅的影片记忆不知临摹了怎样的武功人物传奇。
屈指算来,描写讲述国家内忧外患时期武术高手的传奇故事的确琳琅,如大家所熟知的霍元甲、成真、黄飞鸿、李小龙等等,且性质大致如出一辙,此类影片多以两段来写,第一段自然是描写武林宗师的成长过程并从反面表现其过人的身手,后一段有了前一段身手不凡做铺垫,自当将其精神升华,以爱国主义精神渲染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性光华。此为我总结的有力有神之说,这是讲述一代宗师最完整的路线。《叶问》也不例外,就一个不足两小时的影片来说,再按我所陈述的两条道路,可以说,这部电影成功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形象,并让我看到了此类影片千篇一律的制作中闪光的地方。
影片的开篇直入主题,这是带观众入戏最快的办法。电影以其时间的局限性不能完整讲述武林宗师的成长过程,如果那样的话倒真是显得拖沓冗长了,也许不久的将来,电视剧可能回拍下所谓叶问的前传吧,那是后话了。
可以说,《叶问》整部剧的构成和叶问整个人的人性化塑造是通过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衬托来完成的,这也是整部剧最出众的地方。每个人物犹如绿叶,衬托出了英雄情结。下面我就个个人物为切入点鉴赏叶问的人格塑造。
张永成衬出叶问铁汉柔情。
熊黛林在剧中饰演叶问的妻子,台词不多,柔情尽展。曾以为这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是整部影片中如果没有这个女人的清纯之点,倒是会让影片失色不少。请看片中的几句台词:
“这世界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你听见了,我是不会跟你打的。请你马上给我出去。” “你老公有气有力,我可以出去找工作嘛。放心吧,不会饿死的。”
“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
从这些台词以及叶问和永成眼神交流的片段来看,这位身怀绝技的高手的内心是装下一个家的好男儿,叶问和永成的矛盾只有一个,就是永成不希望丈夫打打杀杀,只想和家人安安稳稳过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这个心愿在我们对他们的恩爱看来是绝对能够实现的,可惜的是,世事弄人,侵华日军的战火击碎了一个女人原本可以安详甜蜜富足的梦。战乱中叶问依旧关心的是和家人安心地在一起,以自己的能力养家糊口,被日军抓住时,首先想到的是家人的安危。这一切,都在一言一点中,向观众展示了叶问其人柔情的一面,他不是武痴,而是犹如隐姓埋名的武林高手,只愿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这是柔情的叶问,是那个可以为你放弃武功习惯的叶问,是那个可以同你同船共渡的叶问,是那个能读懂你眼神的叶问,是那个富贵不弃贫困不移的叶问,是那个生病时在你榻前为你熬粥的叶问,是那个在你危险时全力保护你的叶问,更是那个自己身处险境时惦记你安危的叶问。。。得此以夫,妇复何求?
周清泉衬出叶问兄弟义气。
可以说,《叶问》塑造了不同阶层的代表,有保安、有工人、有平民、有民族企业家。而周清泉就是民族企业家的身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叶问生活志趣方面。周清泉在社会安定时期就请叶问同他合股办企业,而叶问在资金上帮助了周清泉但仍不改志趣,不愿成为与自己志趣相悖的生意人。叶问和周清泉之间是互相尊重的。而在战火分飞之时,当周清泉看到叶问为生计潦倒落魄时让他加入自己企业帮工糊口,而叶问依旧不改初衷谢绝而回,当别人问周清泉为何不留住叶问时,他说让他去吧,我了解他。当周清泉遭受内抢时,又是叶问挺身相救,当日本人逼周清泉说出叶问下落时,又是叶问挺身而出,保下所有工人的性命。而周清泉自称也是了解叶问的朋友,困难时鼎力相助,危难时帮助叶问家人脱逃。叶问与这位企业家之间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却彰显了叶问的兄弟义气。
廖师父、李钊、武痴林衬出叶问爱国情怀
廖师父,这是剧中第一个与叶问交手的武者,功夫并不强,可是开头给我的感觉是有武者精神且有极强的自尊心,尊重武道,在闭门比武之后又愧于在他人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好强的形象,这也为他在日后在与日本人比武时好强自尊的一面。他也不失为一名英雄,当叶问看到廖倒下的瞬间,他的内心埋藏的爱国心羞耻心顿时迸发,在廖鲜血染红的米袋旁边,叶问也让廖的英魂见证了他痛打日本人的一幕。
武痴林是个崇尚武术而同样好强的人,也许他和廖及其他爱好武术的人一样,成为日本武场上血溅民族精神的表现之一。但是,编剧给他安排了另外一个角色,沙胆源的哥哥,这给影片又带来了一种民族精神的扩大提升,影片开头前出现的风筝也许就此淡去,但是,片尾,武痴林临死前一直珍藏在身边的风筝却成了唤醒迷途知返的弟弟的心灵钥匙。武痴林死了,他的精神也没有死,延续在沙胆源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感召和复苏。而且,武痴林对于叶问,也是燃起叶问爱国热情的导火索,也是他的一腔热血燃烧了叶问为其报仇为中国人报仇的欲望。
李钊,一个看似矛盾但又有热血的中国人,也许很多人跟叶问一样,开始时对这个乡里间霸道逞威风的巡查没有好感,而后又成为了日本军的翻译,着实一个汉奸的形象。但是,我们错了,李钊的爱逞威风只是他的性格,我们可以包涵同样有爱国精神的人们也要有不同的性格吧?李钊一直以来是崇拜敬重叶问的,这在做日本翻译的时候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李钊也是为了生存出卖着自己的知识。他大声地喊出“我不是走狗,我只是个翻译官”时,我知道以后的事情李钊必须忍辱负重,周旋于自己的民族和声誉之间,他也在煎熬中度过,他尽量保全着自己同胞的性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叶问。我很容易从李钊的言行中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在比武时,武痴林和廖师父的死,李钊的眉头和脸部表情是惊讶触动并悲伤的,但他又不能大释自己的悲恸,只能默默咽下,还被背上乡亲们的骂名,最后到底是李钊为叶问报了仇。叶问对李钊态度的转变中,也激发了他的爱国心,在比武场上,他脑海里浮现李钊的忠告,毅然决然地打死了三浦。
金山找衬出叶问功夫实力
边写边想金山找对于叶问到底起到了一个什么角色作用,其实,单从金山找对于整片的意义来看是明显的,就是展现一个有武功修为却无爱国意识的形象,在民族矛盾时,他同其他武者一样为求度日,但他采取的方法却是打家劫舍,明枪豪夺,欺负自己的同胞,并且是他向日本人告了密说出了叶问的去处。他是中国人另一种内忧外患时的反面角色,是另一种选择。于是,影片中同样描写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也淡漠了。
退一步说,金山找还是有铁骨热血的,带一帮兄弟闯佛山武馆,拳法了得,又有尊重武道的精神,甘心认败,不拘小节,有胆有气。我以为这样有义气有胆识的男儿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也许会受到叶问的熏陶,而改邪归正,把精力和矛头对向日本人,和沙胆源一样人性复苏。但是,叶问和金山找的对手戏全是武打,叶问也没有对金山找加以感化说教,让这位成亦是龙的角色入了歧途。所以金山找对于叶问的作用来说,我只好选择了他衬出叶问的功夫实力,在影片中我们真正看叶问的功夫的时候不是同廖师父的对打,而是叶问与金山找的对打,再至于后来他们的对战,全都是表现出叶问的功夫实力,金山找似乎对于叶问只承担了一个陪打的义务,至于其他,他真是没从叶问身上学到点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张永成、周清泉、廖师父、李钊、武痴林、金山找等主要角色的塑造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他们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也为叶问形象的塑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让叶问在影片中走到精神感召力的最高峰,在他身体从比武台栽下了那一刻,那精神感召力早已辐射了所有中国人,辐射了所有电影前的观众,让不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感受到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生当作人杰!
退一步说,金山找还是有铁骨热血的,带一帮兄弟闯佛山武馆,拳法了得,又有尊重武道的精神,甘心认败,不拘小节,有胆有气。我以为这样有义气有胆识的男儿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也许会受到叶问的熏陶,而改邪归正,把精力和矛头对向日本人,和沙胆源一样人性复苏。但是,叶问和金山找的对手戏全是武打,叶问也没有对金山找加以感化说教,让这位成亦是龙的角色入了歧途。所以金山找对于叶问的作用来说,我只好选择了他衬出叶问的功夫实力,在影片中我们真正看叶问的功夫的时候不是同廖师父的对打,而是叶问与金山找的对打,再至于后来他们的对战,全都是表现出叶问的功夫实力,金山找似乎对于叶问只承担了一个陪打的义务,至于其他,他真是没从叶问身上学到点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张永成、周清泉、廖师父、李钊、武痴林、金山找等主要角色的塑造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他们展现了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也为叶问形象的塑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让叶问在影片中走到精神感召力的最高峰,在他身体从比武台栽下了那一刻,那精神感召力早已辐射了所有中国人,辐射了所有电影前的观众,让不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感受到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生当作人杰!
前一篇:那些山盟海誓与山朦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