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冠军谈中国体育管理机制

标签:
北京奥运中国体育体育管理李小鹏郭晶晶田亮刘翔金牌体育评论 |
分类: 「兵临城下。论今类」 |
奥运会的赛事已经过去四天了,中国奥运军团一直领跑金牌榜,确实让人自豪不已。有时候想,中国队的体育实力何以如此强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世界的各大运动赛事上都是游刃有余,驰骋沙场,冲金夺银。向他们表示祝贺的同时,我不禁想到背后的汗水和中国体育的教育体制。
谈到教育体制,我想大家身处这个义务教育普及、大学林立、就业压力大的中国,一定是感慨颇深。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深造,所有的环节都是人中龙凤的要求。学习似乎就是出生之后必须要经过的洗礼和按部就班的任务,这也让中国人画地为牢的教育格局一步一步、步步为营。那么今天我想谈的是中国的体育事业,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延续了中国教育体制、反射了中国教育体制的体育事业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利与弊呢?
我在想这个问题中我应该从哪个切入点开始说,想到中国队夺取的几块金牌,且不说跳水、举重,我先说说8月10日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冼东妹,这个第一也被冠上了一个独特的帽子-------“冼东妹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妈妈级的冠军选手”,那么这何以独特呢?在外国体育界,想来妈妈级的选手不乏其人,但是在中国,“妈妈”级别的选手确实少之又少,在回到社会、回到家庭,又再次回到运动场上的中国运动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罕事,是值得被冠上一个“独特”的名号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难道说中国的体育场是不欢迎结婚后的选手了吗?并不是这样,只要有实力,为国争光,怎么会再分“国”与“家”呢?但是,细数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选手,比如田亮、刘璇,在体育界创造神话之后,就纷纷投入绚丽的社会生活中去了,对他们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开始,一个解放。现在看田亮幸福的家庭生活,刘璇影视上的出彩,虽然说田亮现在远离了奋斗的荣誉,刘璇的影视生涯我们也并不看好她的表现,但是,我们绝对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体育选手投入生活、把握自己生活的自由。脱下那一身戎装,卸下沙场的动乱,让我们看到体育选手也是时尚生活的代表者。
说了他们的解放,我只是想对比说明中国体育机制的不自由和人性化的缺失。中国何以在体育界开始风生水起,这自然是运动员们努力和汗水的结晶。在中国,寄予厚望的运动员们除了刚开始接触自己项目的兴趣和天赋,其他的因素都是被作为了职业的工具。无论是乒乓球、还是跳水,无论是举重、还是射击,一旦你的出头,就注定成为了你画地为牢的监狱。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不同,影视明星的一首歌、一次演出、一部影视剧,就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的自我展现,而体育明星只会在比赛场上瞬间的自我表现来成就荣誉,他们失去了就失去了,但是一旦得到了,就会有数不清的心理压力了。那些媒体有多少关注过他们背后的泪水和汗水,倒是他们的一次私人聚会,一次游玩,便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随后成为娱乐的头版头条。体育明星并不是娱乐明星,而不是靠私家生活的点滴来成就自己的名声的。为此,郭晶晶很无奈地说“大家都希望成为明星,我真的不知道,明星到底有什么好,数不清的烦恼,你的一举一动,说不定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都会和爱国不爱国扯上关系,难道运动员就没有自己的自由了吗?我相信运动员是不需要炒作的,他们只是依靠自己的实力成就名声,而不是娱乐记者的头条新闻”。想来,我们的这位“跳水皇后”确实身心俱疲,从与女队友的合作竞争,到广告风波,从昔日为人津津乐道的“亮晶晶”组合,到今日与富家公子的拍拖,所有所有,这些私人生活的披露似乎比冠军还要热闹,退一万步想,自己如果身处那样的情况中,为中国荣誉而战,背后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流言蜚语,那赛场上你们的一声声喝彩,背后又有多少对我私生活的嗤笑呢!
悲哀。何以导致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笑话?且不说娱乐媒体记者的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猎心理,我还是要从中国体育机制来说。中国体育训练是怎样的?前面说到,是一种职业的存在了,而在外国来说,那是一种兴趣的组合。既然是一种职业的存在,那么练与不练就由不得你了,填鸭式、封闭式、高强度的训练一点一点侵蚀你的时间、你的青春、你的自由,你不服气,那对不起,请你离开,你要成就,就必须按部就班。一天24小时的封闭训练,同吃同住,同吃苦共患难,那你们想不默契都难啊!大家想想自己大学生活里,一个寝室的朋友四年下来,有时候说话想法都会不约而同,那么这些运动员们不也是如此吗?不论双人跳水还是乒乓球,中国选手总是以他们独特的默契获得很高的加分,而其他国家大多不是这样,因为其他国家国家队的运动员伸缩性、弹性非常大,都是凭借兴趣而来,兴趣没有了就主动离开,也没有什么同吃同住共患难的概念,再加上训练时间短,他们无论是在默契上还是训练强度上都是比不上中国运动员的。而在中国的职业体育中,就算你从小有兴趣,但是我觉得,在饱和的训练中那些兴趣也许会被一点点抹杀了,再走上社会的道路中,不知道那乒乓球拍会不会唤醒曾经的经历,但是回味之余,那也只能成为现在的回忆了吧!曾经高强度的训练也许早让人困乏厌倦了,退去了兴趣和欣喜的光环了。拿一个这样的事实来说,中国跳水队的独占鳌头,很多中国跳水教练,在外国国家跳水队任职,使外国跳水技术突飞猛进,媒体大赞曰中国推动了世界跳水界的发展!当然是这样!中国教练去了,加了训练时间,指导了技术,严格了管理,你不进步才怪呢!比如墨西哥,跳水新兴,一般外国一天训练顶多两三个小时,然后大家就各干各的,逍遥快活去了,这中国教练一上任,一看,怎么会这样呢,马上加大训练时间,每天6个小时,每天6个小时对中国选手来说简直就是奇迹了,而在外国,可是拼命的了!而且外国选手的双人跳水、女子排球赛什么的,都是赛前拉几个好手随便组合的,稍微训练一下就上场了,这默契怎么可能会赶上天天都一起训练一起吃睡的中国选手呢!为什么中国选手总是后继有人,后浪推前浪,因为封闭式管理一代一代地在培养好苗子,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吃青春饭的,老将一走,中国的体育机制就必须要提前准备些“职业杀手”,从娃娃抓起,在我看来,这一招的确是中国体育前进的“杀手锏”啊!
这样说来,觉得中国运动员们幕后的奋斗艰辛真是不简单,但是,话说回来,肩负期望的中国选手并不是自己完成了目标了,就“告老还乡”了,哦,应该说是告“年轻”还乡。虽然渴望自由,但是心甘情愿再为体育献身几年的也不乏其人。因为奋斗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他的骨子里,以后的路如果选择想再走几年的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就拿朱启南和李小鹏来说吧!朱启南拿到银牌的时候,为何终于波涛汹涌,潸然泪下了?哭得让中国人心疼,哭得大家纷纷安慰他说没关系别哭,银牌你也是英雄!其实很多人心里怎么想呢:唉,你不能再专心一点嘛,就差一点点了,真失望!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银牌之泪的含义啊!朱启南哭的不是赛场上的失之交臂,哭的是他真的为这一次比赛付出太多太多了!本来曾经是奥运会的冠军,这次没能成功卫冕,早在几年前,家人就已经劝他回家吧,金牌荣誉都已经得到了,别再花时间了,家庭条件本来就很好,你回来休息创业,又是一个开始了!可是朱启南回绝了家里的要求,硬是要再修炼4年,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4年后,拿到了银牌,这是多么百感交集的事啊!以前放弃的、奋斗的、为之执着的,一切一切,融在朱启南的泪水里。男儿有泪不轻弹,我钦佩当初朱启南的选择!
还有李小鹏,对他我也有很多话要说,这位运动员,经历了高峰,经历了低谷,经历了鲜花掌声,也经历了茕茕孑立。这位一直以李宁为冲击目标和偶像的体操王子,2000年参加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与队友合作获男子团体金牌;参加单项比赛,获男子双杠金牌,于是,中国人记住了这位体操场上英姿飒爽的小将,无数的鲜花掌声名誉赞扬包围了这位体育明星。接下来的生活大家也能猜到,成功之后不负众望,再接再厉。然而,天意弄人,今后的几年这位体操运动员真可谓是命途多舛了。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比赛台上的一摔,摔空了几年来的奋斗,摔碎了全国人民的期望,接下来就一阵唏嘘。有时候高峰和低谷就是这样悬殊,人们不再对他们投以钦羡鼓励的目光,男子体操运动员们在低谷中调整着心理,而李小鹏,在诸多身体伤痛的折磨中,坚持着自己的训练。曾经这位体坛的开心果不见了,曾经时常挂在脸上的阳光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忧郁,默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和疼痛,这时候谁来关心过他们了,没有了,低谷的冷场。听说这段时间是男子体坛卧薪尝胆的时刻,教练员们把媒体的报道就贴在训练场入口处,让大家训练的时候看看媒体是怎么骂我们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小鹏和队友们卧薪尝胆、重整旗鼓,要再续辉煌。但是李小鹏要承受的更是比别人更多的压力,脚伤让他时刻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最后,李小鹏终于走进了手术室,手术成功,在他的脚踝里开出了一个黄豆大的碎骨头,以后的一段时间,李小鹏只能躺在病床上,活动的时候,凭借着双拐,那个镜头,让人联想到赛场上的凌空翻越,真得很让人心痛!那个时候,孤独的他仿佛远离了曾经支持过他的观众们,远离了训练场上的汗水,远离了心中为之奋斗的偶像李宁。然而,当可以离开双拐走路后,李小鹏又再次走进训练场,这时的他的左脚只能从一只气球的力度开始训练了,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向着心中的理想艰难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和队友们再次东山再起,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赛的金牌,可谓一雪前耻。再次的掌声、荣誉、鲜花,可是背后的艰辛,病床上的寂寞,凭借双拐的无奈,又有多少人可以看得到呢?这些镜头是的当天中国男子体操队获得金牌后,电视台报道的李小鹏的一些情况,我在想如果这次又失败的话,那么这些鲜为人知的奋斗是不是真的会被人们遗忘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找些李小鹏在病床上或者撑着双拐的图片,可惜没有找到,就只能贴些奋斗后的荣誉镜头了,真诚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接下来,我再戏剧化的说说中国体育管理机制的人性化缺失问题。在中国体育国家队中,有这样不成文的硬规定,体育队员不许谈恋爱,更不许在国家队中找对象,不许接拍广告、影视剧等一切娱乐节目。。。等等这些,不可否认,这些规定是为了让运动员们训练时不分心,而且也是为了保证运动员们的自我形象和个人荣誉。比如说乒乓球队的选手,具体的姓名我忘了,因为谈恋爱,结果双双被打回了地方队。有时候想来,这些规定真的没有人性化,你看前几年,田亮、郭晶晶在收获了金牌荣誉后,大家都说他们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了,都去娱乐界捞“银子”去了,拍广告,拍影视剧了,后来国家体育总局发话了,要田亮郭晶晶马上归队,并上缴娱乐活动得来的一半费用,这下,田亮干脆不闻不问了,直接就退役了,你规定你的去,我带钱走人了,反正我现在荣誉金钱已经双丰收了,我自己奋斗的结果,问心无愧,还会得到一片自由的广阔的天空。再说呢,中国跳水不缺我一个,还有胡佳等一批小将呢,我回去了不仅不自由,而且也是和队友沙场相见的,为中国荣誉,算了,中国的荣誉会有人添彩的,我追求自己的生活吧!郭晶晶呢,一掂量,觉得自己的实力还值得一搏,回队是值得了,乖乖地上缴了银子,投入到枯燥的训练中去了。你看,她当初的选择的确也没错,今年不是又斩金夺金吗?所以我觉得,他们俩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不管是走还是留,他们的奋斗都是有结果的,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奥运英雄!
记得刘翔的对手罗伯特曾经问过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说“刘翔一天都干些什么呢?”孙海平回答道:“训练啊!”问:“那训练之后呢”答:“休息”问:“那休息之后呢”答:“继续训练啊”问:“难道不谈恋爱吗?”孙海平笑着说:“刘翔没女朋友”罗伯特大吃一惊地说“怎么还没女朋友,那他受得了吗?”。。。听来这真是一个笑话,这在外国来说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于中国来说,这就是事业的“牺牲精神”了,现在他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代表者了,无论从公众的支持率还是网上调查率来看,刘翔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选手之一。有时候看到刘翔的在镜头前无邪的笑容,调皮的玩笑,很难想到他也是我们追求一切新奇和惊险的80后主义者,祈祷他一切顺利。
就说到这吧!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许真的要传承“棍棒之下出少年”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机制了,虽然相对于外国来说,少些自主、少些人性,但是,他们的努力永远都是中国意志的方向、中国精神的楷模,这一季,沙场秋点兵,希望中国体育军团驰骋沙场,成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