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温情,热血的战场------我看《赤壁》

标签:
《赤壁》影评台词八卦阵周瑜荆楚胡泽莹 |
分类: 「半城烟沙。怀古类」 |
這次我不是浸泡在张爱玲奶奶的“男女”理论文学里,也不是感慨《色戒》里汉奸易先生与王佳芝的纠纷之恋,这次是古色古香,刀光剑影的三国战场,陪伴的是儒雅的周公瑾,睿智的诸葛亮,野心的曹操,英勇的赵子龙,如水的小乔。吴导拍的不是罗贯中的文字翻版,想这类史诗之著,一本《三国志》加备注无数小故事,一本《三国演义》现放着,区别在于您摘多少桥段、自创多少了。故事结尾大家都知道:曹阿瞒一定要被烧成火耗子,黄公覆多少得挨这么几顿,孙仲谋怎么犹豫,最后还是会打曹操。所以,大家对情节没多的指望,你把这故事拍好看了就成。网上对《赤壁》褒贬不一,于我看来,似乎唏嘘声还要高过叫好声,记得我慕名要去电影院一睹《赤壁》风采时,倒是遭到不少人的唏嘘了“看什么赤壁,网上都骂成一片了,有什么好看的”“虽是大片,垃圾的很,去电影院看真是浪费时间金钱了”……如此云云,唉,为什么听得他人口碑都人云亦云呢,是成是败总得个人眼光,只要是历史,就永远有他的点睛之笔和前车之鉴的。其实我内心是一向可以接受历史巨著翻拍的大片,因为触动历史巨著的神经首先就要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魄来,有这个气魄,这位导演倒是具备了导演历史,挥斥方遒的气势,有这个胆量,那么历史的沙场,我肯定欣赏你的挥霍。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为导演制片人歌功颂德,对于我这个内心充满英雄崇拜主义者来说,若只观文字之描述,故事之讲解,脑海之幻想,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这部电影拍的如何,我都感谢所有演员们还原了一个个热血的英雄们,让我可以在你们塑造的形象中勾勒心中的完美主义者,你们给英雄的血肉之躯注入了灵魂,让我从演员和历史人物相交点的诠释中省视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
看完《赤壁》想提笔写感想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说起,恐千言万语乱而无序,想从剧中台词作为切入点说起,一时觉得从台词抒发感慨是否杂而无章,还是把台词单独放到文末来说吧,今不提三国,单就赤壁论赤壁,从英雄谱来说吧。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5247858.jpg
一、我看《赤壁》之人物篇
曹操:
我在这里说的片中人物,排名不分先后。先说曹操吧,这段时间我刚好钻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看《赤壁》电影之前恰好琢磨了一下曹操的文笔,那时看的我特别想写篇文章为曹操这位乱世枭雄平反,曹操苍劲有力,古直悲凉的文笔让我对曹操心中形象增色不少,单说《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二句,可见这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奸雄其实还会看到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的,《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了求贤若渴,追求不朽功勋的社会责任感,《观沧海》中“壮士暮年,壮心不已”可以看出曹操绝对具备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我这是从其“文”来描述曹操的,貌似扯远了些,回到片中来,当在大屏幕上看张丰毅时,心中倒不禁一叹,他的表演风格和曹操太统一了,他的出场,完全没有悬念没有距离地把观众带入到了三国的漩涡中,和曹操确实形神合一。后来无论是大摆战场谋略还是沙场征战,曹操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个曹操的形象却比孙权要入人心得多了。值得一提的是,编剧中安插了曹操鲜为人知的人性欲望,因为年少时曾经与小乔有一面之缘,便隔空相思,对着一幅小乔的画像感慨,情景是这样的:
曹操正对小乔画像发呆,大臣上前道:“丞相,欲望过多,思梦过剩,也会引起头风症。”操:“你难道没听说过,欲望使人年轻?
这句台词让观众笑场,我对这段情节也觉得颇具野史色彩,剧中当华佗偷窥到他神智不清地调戏美女,旁边的某人意味深长地总结一句“原来大哥打这场仗就是为了一个女人”的时候,我真是觉得这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若是泉下有知,也定满头雾水了。我插一句,中间再穿插个蔡文姬也比曹操恋小乔的情节来得自然,吴导倒也善于衔接故事,把战争巧妙地又与“赤壁一战为红颜”联系到一起了,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又一讨论话题。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225556.jpg
周瑜:
梁朝伟,周瑜。绝对的主导人物,孙权是他训练出来的(射老虎),战争里他是主帅,谋略不在诸葛之下,又精通音律,会帮诡异地出现在部队操练场所的小孩削笛调音,会趴在小乔肚子上唱歌胎教,会焦虑得看着一匹马分娩,会满目深情地疼惜小乔,会与孔明惺惺相惜……等等,《赤壁》看完后我就发出了“温若公瑾,刚如子龙,得此一人,足矣”的感慨来。片中的周瑜在影片放了半个多小时后才看到脸,前面有了侧面描写,说孙权“内问张昭,外问周瑜”,在训练场上,诸葛亮一睹周瑜训兵的方阵。其中在训练场上为小孩削笛调音的细节,真的让人为“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钦佩周瑜,在与诸葛亮琴音对峙的交流中,更让人感到英雄惜英雄的相见恨晚。节选其中的台词:
剧中的所有场面和梁朝伟的演绎虽然没有让我们看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年少气盛,但让我们看到了少年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份潇洒余韵,难怪,这位温文尔雅,又有怜香惜玉之心,还有战场上与子龙并肩作战,中箭后的拔剑弑将的形象,会迷倒万千少女了。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294468.jpg
诸葛亮:
感谢感谢金城武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塑造,让人觉得他亲切可爱得像个孩子,鲁迅先生以前就说《三国》状孔明而近妖,而金城武的演绎,不禁让我看到了一个别样顽皮风趣、深藏不露、胸有成竹、虚怀若谷、心装天下的智者形象。可能是因为台词的原因,让观众都大指特指诸葛亮和周瑜有断臂之嫌,眼神暧昧,我倒不觉得,在眼神渲染了纷乱的战场之后,得以轻松得在人物眼睛里看到柔和镇定,在人物说话语气里感受冷幽默有意或无意的安排,都让人神怡不少,让人甚至想在现实中感受他一句问候和一目注视,这种温情虽然让观众笑场,但是却在我心中英雄形象加入了独到的温柔元素。
瑜:“既然诸兄懂乐律,何不与我共奏一曲。”
亮:“我只是……略懂。”
瑜:“(暧昧状)你懂……你只是深藏不漏。”
然后暧昧眼神交汇。
诸葛亮正在给鸽子扇扇子,
周瑜走近问他在干什么……
亮:“我刚给鸽子洗了个澡……给他扇干……”(很温柔很贴心)
瑜:“你就不怕他们着凉?”(更温柔更贴心)
两人深情对视3秒……
不知大家怎么看,我倒是非常欣赏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角色眼神的深邃又欲语还休的默契,另外,我最喜欢诸葛亮的一幕是在刘备和孙权的庆功宴时,孙尚香因不满兄长的指婚而“攻击”刘备时,诸葛亮蹙眉挤眼的样子,真是可爱之极。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836149.jpg
赵云:
没挑一个南方小白脸演常山赵子龙,说赵云,《三国志》说身长八尺,《演义》详细些,“浓眉大眼,阔面重颐”,简单说,浓眉大眼大脸双下巴,和《天龙八部》里“浓眉大眼一张国字脸”的萧峰相去无几。无巧不巧,胡军这小眼睛窄脸儿双挑了萧峰和赵云俩角。开片时,子龙只身陷入敌阵,救出阿斗的打戏,再加上胡军在《天龙八部》里的萧峰角色本就义薄云天,让人也随着他的表现入戏得相当快,并且让我在看《赤壁》不一会就陷入了英雄崇拜中去了。打戏颇多,枪耍得利落。评书里怎么说来着“银枪如雪,影似梨花”。文戏,和周郎对那几句挺见赵云忠谨个性,不提。当子龙冒死救出阿斗交给主公的时候,大概为了塑造刘备忠厚长者的形象,孩子没摔,倒是给赵云一个拥抱。后来在八卦阵中,又见了赵云枪林之战,大呼过瘾。摈弃白面小生的子龙形象,这个胡军扮演的赵云披荆斩棘野性狂发的沙场演绎确实掀起历史屏幕与观众内心的风云。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574647.jpg
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节没有了,简化成诸葛亮激将法说孙权,似乎让人看到孙权有志无力,在父亲兄长的牌位前感叹自己二十六却一事无成,可见他是心有余而志不足的,亏得后来妹妹的鼓舞士气,周瑜的愤而撕降书,再加上周瑜导演的射老虎一段,让内心怯怯的孙权终于敢斩案出征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按史,孙权爱射虎,张昭劝不听。苏轼所谓“亲射虎,看孙郎”是也。联系这些史书描述来看,似乎孙权这个形象显得唯唯诺诺了一些。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282465.jpg
就说这几个角色吧,其他的角色,孙尚香的巾帼之姿,小乔的柔风扶柳,刘备的草鞋之义,关羽的沙场施威,张飞的粗野之吼等等就不一一详尽来说,其中其实也有大家很多的不满之嫌,如孙尚香的让人匪夷的点穴,小乔花瓶本色和口音之娇,刘备俗若草夫,关羽教书,张飞写字等等都遭到质疑,但整体来说,个人演绎加到历史舞台,大的局面是撑得大气之台的。
二、我看《赤壁》之台词篇
据我所看,《赤壁》上映后,台词却比情节要让观众关注得多,因为挑剔的观众可算找到个抨击之点了。现在想来纯粹的历史剧倒真是为难,台词深了吧,人家说你故作深沉,咬文嚼字,台词浅了吧,定说你没有品味缺乏基本历史涵养,台词精雕细琢了,人家说你做作乱煽情,台词自然了口语化了,人家笑场了。众口难调,那个“萌萌”估计真的要和《赤壁》一起走下去了,我虽然也在一些对话中笑场了,但是我前面在说角色的时候也说了,那些冷的没有表现在脸上的幽默,让人对英雄的不食人间烟火真的有了一些人性化的疼惜,可爱的英雄们。试想,如果让你们为他们写台词,你们不会搬出之乎者也的东西来夸耀你们台词的古色古吧。
我就发表这些看法,下面摘些对话,笑的时候不知有没有什么别的感想了:
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
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观众第一次笑翻)
周瑜诸葛亮初次会面:
周瑜:“这么冷的天还扇扇子?
诸葛亮:“我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全场爆笑)
“这么多年,习惯了。”(全场笑翻)
周瑜等人问起刘备为何重操旧业织起“草鞋”时,
刘备:“这么多年了,习惯了。”(惊人的相似,再次爆笑)
瑜亮的二人世界:
瑜:“既然诸兄懂乐律,何不与我共奏一曲。”
亮:“我只是……略懂。”
瑜:“(暧昧状)你懂……你只是深藏不露。”
然后暧昧眼神交汇。
诸葛亮正在给鸽子扇扇子,
周瑜走近问他在干什么……
亮:“我刚给鸽子洗了个澡……给他扇干……”(很温柔很贴心)
瑜:“你就不怕他们着凉?”(更温柔更贴心)
两人深情对视3秒……
瑜对亮:“我不是在看你,我是在欣赏你!”
亮:“我需要冷静一下,你呢?”
瑜:“我也需要冷静一下。”
小乔对諸葛:“周郎已经很久没有抚琴了。”
诸葛:“我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不冷静了。”
小乔:“你们一定合得来。”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299357.jpg
三、我看赤壁之场面篇
八卦阵
“八卦阵”“奇门遁甲”之类,从来没个影视作品编像。老版83射雕,桃花岛合诸葛武侯阵,也不过是些桃花乱移。吴导算有创意了:尘烟起,先盾阵,强弩急射,然后列八卦,诱进阵,转,围。除了下钩连枪、绳索套外,就指望甘关张赵四位豪杰出来单挑。临了,这八卦阵说来就是这样:
反光盾牌阵
据我涉猎的文史知识,好像没有没有看过介绍一排排反光盾牌,利用反光原理干扰对方重逢敌阵战士和坐骑的视线的,刚出现这个亮晃晃的场面时,我倒真楞了一下,后来不禁叫绝,这一招,不鼓舞士气,不损伤一兵一卒,便让敌方阵脚全乱,妙极!妙极!一妙其构思新颖,二妙其拍摄到位!不管有没有历史记载,反正这战是依计谋取胜,妙得靠谱!
http://www.hblog.net/UploadFiles/2008-8/62156520704.jpg
两个小时的《赤壁》又让我一吐为快,激扬文字地写了这么多,从人物,台词,场面,做了自我描述和分析,感谢大家费神欣赏了,结尾不赘述,时候不早,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