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吟丰先生将该文推荐到新浪文化“城市江湖”栏目

负重的人生更精彩
山西大学公管学院
裴 君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在水波荡漾的水面上行驶,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一片树叶,眼看就要被巨浪吞噬。儿子惊慌失措,父亲高声命令他快往小船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这难道不是一道人生的命题吗?在人生的道路上,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稳健,只有稳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爸爸常常教育我,做人做事一定要稳,稳就是赢。这也许是针对我心浮气躁和轻狂的“诫勉谈话”吧。当时不理解,现在想来则不无道理。在这里,“重”就等于“稳”。有人会说,生活在小康时代的我们这一代,张嘴有饭吃,伸手有衣穿,何来生活的繁重和忧愁啊!我说不然。对于负重,可以有多种理解,它可以是压力,可以是失败和挫折,也可以是小心谨慎,甚至可以是对事物的一种敬畏。就拿学习来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就是一种繁重,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着这样的“重”来学习、来读书,你能不稳扎稳打、稳步前行吗?
负重前行,并非是要给自己的肩上放上几个千斤重担,去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而是要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让其成为一种人生的动力,不断督促自己前进。面对重担,浅薄与脆弱自然会被压垮,坚定与执着则绝对不会退缩。《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身为士大夫,却遭受宫刑这样极大的耻辱,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将活着视为一种累赘了,而司马迁为了完成那部“史家之绝唱”,承受着来自内心的苍凉与悲哀和来自外界的讥讽与嘲笑,并将其转化为动力,披肝沥胆,不舍昼夜,最终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司马迁是这样,聋了的贝多芬、高度残疾的霍金、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难道不也是如此吗?他们并没有因为负重而自暴自弃,而走得更慢,行程更短,相反,他们都走出了人生最美丽、最伟大的轨迹。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便是视“重”为安,自我加压,不断给予自己追寻真理、探求真知的信念,从而激发出自己的无限潜能,书写出更加完美和辉煌壮丽的人生。
反观那些在人生的道路上卸下所有负担的人,他们很少再有“会当凌绝顶”的豪迈,很少再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他们所丧失的,从根本上讲是使命,是责任,是压力。楚霸王项羽,击破秦兵之后意气风发,大分天下,自己则衣锦还乡,高枕无忧,并因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抱负与安邦治国的雄心,最终落下个“不肯过江东”的千古遗恨。
负重前行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成功的路径。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说过,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二是蜗牛,只能是背负行囊爬上去。蜗牛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艰难的攀爬过程中,蜗牛一定经受了你难以想象的心路历程。因为负重,它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锲而不舍,反复无常。爬到金字塔顶端的蜗牛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跟雄鹰能有区别吗?
我在家里的床头上张贴着这样一幅漫画:一个顽皮可爱的孩童骑在一只昂首向前的蜗牛身上,他一手握着缰绳,一手高举鞭子,满怀信心,缓缓前行。这幅画面已深深地镌刻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因为它是我从一本复习资料的封底上剪下的。我常常思谋,那个孩童是我,还是那只蜗牛是我。无论怎样,我喜欢这幅漫画,我选择负重前行的人生。因为我坚信,负重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