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马路对面有一家“英曼琴行”,琴行里有很多小间,放着钢琴,提供给学生们学琴。
在严寒的冬天里,琴房没有暖气,使用一小时收10元钱,小公主在这里上课,每次都冻得流鼻涕。

程老师平时在他重庆的钢琴中心日子多,每次来北京都到中央音乐学院去听国际上来教学的大师的课,
程老师与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系的教授们有着很好的关系,师从钢琴泰斗周广仁教授学习幼儿钢琴教育法。
程老师随时了解国际钢琴教育的最高水平,他是个勤奋学习的人,在傍晚听课之余来教小公主学琴。
程老师可以啃一个馒头喝一杯水对付一顿饭,教了小公主之后,再去参加音乐学院内部的音乐会。
因此,程老师就在他自己上课的一周里,选了音乐学院对面的“英曼琴行”,用一小时时间来上课。

不管人们给钢琴艺术披上多么美丽的外衣,学习钢琴是一点也不美丽的过程,这是小公主要面对的事实。
小公主傍晚五点从幼儿园放学出来,天色已经黑了,大约一小时后到达英曼琴行,开始上课。
小公主的第一首钢琴曲是“布谷鸟”,在英曼琴行的一周时间里,反复只学这一首曲子。
反复练习的,是手指在琴键上的站立,是要放松整个手臂,手掌和手指也全部放松,这样练习弹琴。
这与人们通常的概念是相反的,并不是手臂、手掌、手指全力以赴地、“有力度”地“砸”琴,
而是最放松、最自然地接触钢琴,弹出来的琴声会变得很优美,小公主一遍一遍地“放松”再“放松”。

“放松”不是“松垮”,小公主的手指还是要能站立起来,程老师不容小公主有任何喘息的缝隙,
以他排山倒海的气势,手把手地教小公主熟悉正确的手型,跟着节拍器,一秒钟也不停歇地弹——
“放松、手放松!”、“手指钩住!钩住!”程老师像军校教官喊口令一样地喊着。
在寒冷的房间里,程老师的口令像火一样燃烧,老师绝对的强势,把小公主带进音乐的漩涡无法出来。

冬天里的“布谷鸟”在琴房里反复着,从照片上看不出小公主在想什么,她的大脑正在经历大风暴。
这是让小公主用右手弹主旋律,程老师用左手弹伴奏,小公主必须毫无差错地跟上老师左手的节拍。
程老师的右手还要随时监督小公主的右手别走形,口令声继续不断地喊着,小公主挂着鼻涕都没感觉到。

钢琴泰斗周广仁教授对改变中国的幼儿钢琴教育,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她的理论获得过教育部的金奖。
周广仁教授的儿子、钢琴家陈达继承了母亲的事业,结合了日本的铃木钢琴教育法,
开始在中国推广新的幼儿钢琴教育法。程老师在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学习和工作了五年,
他的女儿程子悦五岁时跟着陈达教授学习钢琴,通过他女儿的成长,程老师形成了他自己的钢琴教育方法。

在拍摄这些照片的冬天里,我们外行的家长,完全看不出这种新的幼儿钢琴教育的优点在哪里,
我们只是信任老师,信任孩子,完全不发表我们的个人意见——
小麦在冬天大雪掩埋的时候,农民是无法估算来年的收成有多少,
只能相信,大雪会保证不干旱、不长虫子和小麦的病菌,大雪是兆丰年的。

在夏天还是拒绝学琴的小公主,到冬天已经能全身心地投入程老师超强度的音乐课了,她没有再哭过。
在一小时的课程中,小公主能够全程跟下来,没有分散过注意力,小时候看“闪卡”训练出来的专注力,
到学钢琴的时候,大大发挥了作用了!(建议孩子在一岁以内的家长,有条件的还是要给孩子看闪卡)

每节课都要学一点乐理知识,拍照的那天是认识黑键。弹一下听听,升调和降调有什么不同吗?
乐理知识,程老师教的不多,这是周广仁教授新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吧。
幼儿对于乐理的理解,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随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懂的。

对钢琴本身,还是要认识清楚的,钢琴的黑键是有秩序排列的,三个黑键之后是两个黑键,
这是在学习“小汤”的教材,认识琴键,在周广仁教授编的幼儿钢琴教材第一册的曲子中,要弹到黑键。

小公主还不会用笔呢,这是要在教材上做作业。程老师根据小公主的需要,为她选择了课本。
也许只有在学习音乐的课程里,老师可以自由地为学生选择教材,一对一是学音乐的教学方式,
这种独立的个性化的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大锅饭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作业很简单,把两个一组的黑键画出来,再把三个一组的琴键画出来。

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用手打拍子。小公主对打拍子没有太大的困难。
这么疾风暴雨式的一节课,上到最后,老师和学生都很开心,
小公主下课的时候,得到程老师奖励的一粒糖果,充满信心地回家了。
不过,一上了车子,小公主就倒下了,不到一分钟就睡着了。
到了家门口,冰天雪地的,抱着精疲力尽的小公主回到温暖的家里,已经晚上8点多了。
在英曼琴行连续学习了一周,程老师回重庆去了,小公主晚上接着去聂老师家里上课。
这个冬天,小公主穿越在北京城夜晚的冰雪和寒风中,开始了她的学琴生涯。
上帝保佑,小公主整个冬天没有感冒。
到了2011年的夏天,小公主已经学会了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的第一册教材,
她已经会弹第一册里的十七首曲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