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许这是日报体育版第一篇摇滚专访

(2016-12-22 18:29:44)
其实不想再在博客发稿子了,但这篇不是久未更新的凑数。这是一篇摇滚乐队主唱的专访。他热爱、练习搏击,并把武博元素融入到音乐中,出了一张专辑。得知线索后,我报了这个选题。原本没抱太大希望,但居然顺利通过了。虽然我想在领导眼里这只是一篇聊胜于无的人物选题,但对我来说还是有特殊意义。
我喜欢体育,所以作了体育记者。我喜欢摇滚乐,所以希望把它们带到稿子里。10年前在某一本正经的画报社实习,一手策划、完成了崔健的专访,给杂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东西。后来入职更加一本正经的日报,偶尔在体育稿里埋上几句喜欢的歌词,或者提到喜欢的乐队、乐人,见报后都会心生孩童恶作剧成功般的小小窃喜。今年还报过雷霖的人物选题,因为他跑马拉松,跑到了他唱过的阿姆斯特丹。但领导不太感兴趣,选题没通过。
而这一次,真真正正地做了一篇金属乐队主唱专访,且他的音乐不是一笔带过,而是主角之一。可能文化版都不曾对玩金属的乐手大书特书吧?很兴奋,也感恩。
当然,出于媒体风格限制,报道呈现出来,还是颇为一本正经。我甚至想过,高大上的文风会招致他的歌迷,甚至他本人反感(所幸对方没有提出异议)。而我在写作时也小心翼翼,从几乎每一个用词去试探日报的底线,比如“黑拳”、风格很“重”这种表述,都反复斟酌。最终见报时没有改动,看来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可以更大胆一点。
其实,现在主流受众对于小众文化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了。不过对于某些音乐类型,多数人还存在一定误解甚至偏见。我不奢望自己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只是继续做想做的事,这样就很好吧。



引子:我打擂台,不是能打得出多重的拳,而是能承受多重的拳之后,依然能够勇往直前。——《打擂台》
 
谢一丁:把功夫变成音符
32岁的谢一丁每周有两项“必修课”:到拳馆活动3次,跟乐队的兄弟们排练两回。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从小爱好搏击,还组了一支摇滚乐队。后来,他把热爱的功夫融入音乐,不久前出了一张充斥着武博元素的专辑——《打擂台》。“我的灵感都是在拳台上、在对各种搏击术的学习中找到的,要是不练拳,我什么都写不出来。”谢一丁说,“把拳脚变成音符,这就是我的工作。”

挨揍是最大收获
采访谢一丁就在他练拳的拳馆里,旁边的学员正在踢脚靶,“梆梆”的声音几乎盖过他说话。谢一丁最早接触的是太极拳,年幼时跟着爷爷晨练,有样学样,“但也就是抻抻筋,比划比划,没什么深入的理解。”
尽管很长一段时间没好好学功夫,但谢一丁一直对搏击运动心向往之。10年前,他重拾所爱,开始在民间拳馆练拳。谢一丁练的项目很杂,欧式咏春、拳击、泰拳、MMA(综合格斗)、柔术等,不一而足。正如他敬佩的武道家李小龙所做的,博采众长,取各家之长为己所用,“李小龙不是一个擂台上的常胜者,但他能够把哲学思维运用到格斗中,提升它的实用性,这是他的厉害之处。”
练拳这么多年,谢一丁最难忘的是挨揍。“挨揍的时候,身心都会遭受冲击。要怎么重振旗鼓,是每一个拳手、每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都要面对的。”被揍得最惨的时候,谢一丁也曾鼻子流血、眼角开花,一瘸一拐地去医院检查,“但这才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候。以前觉得‘咣咣咣’几拳把别人打趴下特别爽,练的时间长了,觉得那种受挫之后还能找回自己的感觉最满足。”
 正因为此,谢一丁将搏击视为“最极限”的运动,“比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它会磨练你的意志,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变得坚强很多。”

要练拳才能写歌 
    没想到,热爱功夫的谢一丁还很有艺术细胞。上大学时,他开始接触音乐,自己也弹弹琴、写写歌,“觉得帅呗,那会学校里会弹琴的男孩儿招人喜欢。但一开始就是瞎玩,没把音乐当回事。”
    正所谓日久生情,慢慢地,谢一丁对摇滚有了真爱,还心生出一份责任感。“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比如,把音乐和格斗结合起来。”
谢一丁将乐队的风格定义为“功夫金属”,以武入乐,以歌咏志。铿锵刚劲的曲风,传递着武博的深远内涵,“功夫看上去是拳脚,其实里面有哲学、物理学等等,很‘文’的。而且一个门派、一个拳种往往蕴含着一脉文化,比如泰拳,有很多东南亚文化在里面。我希望用声音去表现这些派别,去传递他们的内蕴和文化,把全世界的功夫放进我的专辑里,再让全世界听到这些声音。”他说这种创新并非刻意,而是自然流露,“像水一样流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许多艺术家会在才思枯竭时通过运动放松身心,寻找灵感。而对谢一丁来说,想创作就得上拳台,“要做这种音乐,就得不断去体会这些武博,才能把它变成音符。不练拳我就什么也写不出来。”

拳台舞台都硬朗
如果说,在歌曲里融入武博元素不是“独一份”,那么谢一丁演出时在台下“摆擂台”可就绝对前无古人了。作为乐队主唱,他常常演几首歌便冲到舞池里打一场,然后回到台上拿起吉他继续唱歌。有时,拳赛的气氛比演出还火爆。
“摇滚乐和搏击的共性就是硬朗、坚韧、不放弃,所以能结合在一起。”谢一丁笑着说,喜欢摇滚乐的人,骨子里都特别硬朗,“有时乐迷也会自告奋勇来和我切磋,好多都是女孩,比男孩胆儿还大。”
今年11月,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打擂台》问世了。专辑里的歌几乎都与功夫有关,《打擂台》、《黑拳赛》、《踢馆》、《丝路游侠》……每一首都仿佛一部动作大片。“做这么一张专辑不是噱头,而是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因为觉得现代人缺乏战斗意识,希望能影响大家,去坚韧地和困难作斗争。二来是嫌麻烦。你看,我又练拳,又喜欢音乐,懒得分开做,就搁一块儿呗,看看能碰出什么火花。”谢一丁“嘿嘿”一笑,“现在这样,多省心。”
除了搏击,谢一丁还喜欢足球。像很多北京青年一样,小时候踢过百队杯,喜欢看国安的球儿,一边骂着中国男足不争气,一边守着电视喊加油。“有些人对摇滚乐有偏见,尤其我们这种比较‘重’的风格,觉得阴暗、消极。”谢一丁挥了挥拳说,“其实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摇滚也和体育一样,健康、向上。不信?请他来拳馆,来听听我们的音乐,保证热血沸腾、豁然开朗。”
 
http://s2/mw690/001m8bsSzy77oirZK6Z71&690
(乐队名字是“病毒库”,稿子里没写。歌还不错,有兴趣搜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首钢球迷故事
后一篇:再见,好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