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很长的观后
(2009-12-30 15:37:24)
标签:
杂谈 |
趁着热度先写这篇。
看完最大感触是: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中国日报的领导。总共就两个活口,一个社长陈少白,一个资方李玉堂,手无缚鸡之力反倒逃过一劫。若非领导,是亲儿子都不好使,救命的枪攥在手里也能颠掉了,普通员工和其他阿猫阿狗更没戏。鉴于史实背景,前半部分姑且不算中国日报的软广告;末了又来这么一结局,看得我都想投奔China Daily了。
高潮部分太悲壮,于是我一直在哭,属应激类生理反应。边老师嘲笑我说,这么烂的电影你还哭。他认为逻辑漏洞太多。我姑且开动脑筋尽量解释一下:陈少白最后举着枪得瑟导致李重光被害,我也很着急,但这是陈本性使然,符合逻辑;街战中敌方采取围攻姿态,占领制高点无可厚非;至于那3000港元,若李玉堂没卷入此事,恐怕不会出现那么多志愿者,雇人租物总是要用钱的。
其实我也有很多质疑:打旗语的人明摆着送死,活不过三五个动作,难道真的没有替代方法,逼不得已视死如归?刺客为何不胁持孙母逼孙文自投罗网,难道是道上规矩?还有最难以理解的,陈少白等明知孙文会遭追杀,为何大张旗鼓进行前期宣传,还招呼一大帮民主革命的善男信女在港口迎接,偷偷摸摸岂不更稳妥?敌人情报工作明明不到位(阎孝国居然都不识孙文模样,抵港时间恐怕也是从中国日报看来的吧,就跟我们到机场接队伍似的),秘密行动显然更容易脱身。
不过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边老师则像不久前发帖给风声挑了50多根刺儿的那位影视爱好者,有点吹毛求疵。如此思路,你还该问问阎孝国那匹马从哪来的才对。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没有明显穿帮已是不易(不知道有没有,正常情况下很难避免),这些逻辑失误(真正问到导演哑口无言了才算数)只要有情节都难免,在我看来瑕不掩瑜。
我跟边老师说,你要求这么高,以后只能看A片了,三级片都得是线性叙事的。
影片线索很多,主次分明,但感觉上不够厚实,没铺成面。阿四这条分支与主要线索连结得比较好,也很自然。阿四并不知道自己要保护谁,对少爷所说的“国家的明天”也很懵懂,他的信念就是对阿纯的爱和对主人家的忠心。李家父子一心为国,这一点几条分支都能连上。巧的是另一边。湖边念书的情节,表现出知书识礼的阿纯其实比阿四更明白行动的意义,并为自己的男人而骄傲。
另外这组小车夫与瘸姑娘的爱情忒纯了,腻得慌。赞一下谢霆锋戏真好。
阿四的信仰不是民主革命,实际上除了中国日报领导及员工,几位义士都不是以此为行动和人生直接目标的。沈重阳最终变节是出于对女儿的寄望,他参与到行动中,为了做一次有尊严的男人,他直接保护的对象甚至不是孙文而是李玉堂;方红是为报杀父之仇(保护孙文保护到一半跑去追杀父仇人了,可见报仇心切,不过歪打正着阻止了爆炸)和完成父亲遗愿,而其父欲灭清也是为了洗清叛贼之名,不关民主什么事(戏班的人没死在孙文到港之日,享受不到在屏幕上出现名字的待遇,就跟白死了似的);刘郁白是为解脱内心痛苦,以此壮举向自己赎罪。王复明怀抱的只是盲目的爱国热情(我觉得这个名字也有其深意),从某种角度上讲,与阎孝国雷同,只想中国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好。虽然后者选错了封建皇权这条路,但其爱国之心拳拳可表。我觉得就冲他死前含笑一句“国恩已报”,也该给个在屏幕上打名字籍贯生卒年的待遇。
片中的牺牲者,除了李重光,其他人均是死不瞑目。这不是巧合。表面上看,只有李重光看到了孙文安全离港,因此就义时含笑阖目;实际上,也惟有李重光的革命心愿完成,而其他死者的自我期许并未实现。行动前有安排沟通愿望的情节,似有意为之——阿四期待迎娶阿纯,王复明想回少林寺,方红要携父亲遗体返回天津家乡;而沈重阳和刘郁白的心愿则用临终前的幻想表现出来。最终这一切均成为未了遗愿,但他们几乎是在不知觉中较高的实现了自我价值,为后人所铭记歌颂。
影片所述之事是民主革命最终成功的关键,却拜数位并不具备革命精神的执行者所赐,决策者的正确方向(拥护民主革命)、辨识力和号召力(李玉堂招兵买马)更显得至关重要。在事业开展和建设过程中,作为执行者,首先要跟对人走对路,同时要有各自的行为动力;而那些“开会游行救中国”、牺牲他人干革命的领导者,物质生活富足、社会地位较高,处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做出决策,只因其站在更高的角度,更有能力和资格指手划脚。
孙文最后流泪难免令人厌恶——那么多人因他而死。实则不然,他们皆因民主革命而死。孙文不怕死,但他知道自己有统领大局的使命和能力,不能死。孙母感谢李重光,则是谢其代替她儿而死。
这种情况令我联想到当今社会为数众多的一批不相信不信服决策层的人,他们多数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判断决策正确与否,一心想着娶阿纯、回少林,并不想牺牲自己为革命铺路;更有甚者如阎孝国般走错了路,被领导者的对立势力利用,还自认为领导者腐坏不堪,自己才是社会之栋梁。在我眼中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和在推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还不抵那些怀抱并不崇高的信念(生存、温饱)一砖一瓦创造价值的民工。
而我,更希望将自己安插在曾志伟的角色,有足以委身的行当和地位,衣食无忧,不加害他人也不受侵害,佯装糊涂,内心黑白分明。在保全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些对得起良心的事。
一些琐碎印象——
音乐很出彩,尤其是几位义士保护洋车在街上匆匆前行那段。但片尾曲配得不明不白。
字幕中沈重阳的“沈”打成了“沉”,至少我看到两次。好大的BUG。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不是倍受推崇的那句有关革命的解释,而是李重光既恐惧又兴奋地颤抖着说:“我活了17年,原来就是在等着一个小时啊!”
数数明星。
张学友让我想起了东成西就中钟镇涛饰演的王重阳,真的是在迟到观众找座儿的时候就死了。
甄子丹的真功夫确实看着和别人不一样,很漂亮。
巴特尔触电不知是否动用了老婆的关系,演的还行,那几个扣篮动作真不赖。
到底是方红被李宇春演成了假小子呢,还是这个角色本来就半男不女的,所以找了春春?
黎明晚别人一步亮相,造型那么英俊,还以为是搞定一切的王牌,没想到对方boss还没出场,铁扇王子已经半死不活了。
范冰冰依然是个花瓶,威胁沈重阳的情节在编剧上处理得有些单薄。
主要演员(加上友情客串)中只有一个不认识,演李重光的那个听都没听说过。我觉得自己还挺主流的。
尊重演职人员,我坐到了字幕放完,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有点不耐烦了。
能将这篇博客从头看到这的人,估计也挺不耐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