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了心血的稿子

(2009-12-11 14:53:18)
标签:

杂谈

我知道往博客上贴稿子没人看。我就想留个备份,我觉得写的挺好的。

见报的版本虽然删减不算很多,但把整个中心思想都改了。

我想对于他们来说,钱真的是最实在的。

 

国手日收入25元 国家队请不起队医

中国橄榄球队渴望借奥运“脱贫”

    七人制橄榄球是本届东亚运动会新增项目,中国女队在两名主力缺阵的情况下以全胜战绩轻松夺冠,男队也取得了第4名。少有人知的是,中国橄榄球队是一支由高校学生和教师组成的“杂牌军”,因为资金短缺,队伍连固定队医都没有,队员只有在集训时才能拿到每天25元钱的补助。在今年10月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七人制橄榄球被通过成为2016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队上下喜气洋洋——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能“脱贫”了。

    由于此前是非奥运项目,橄榄球在国内没有正式编制,各省市也没有成立专业队,用中国队总教练郑红军的话说就是“完全在体制外”。目前中国仅有百余人在打橄榄球,全部是业余运动员。“男队主要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解放军体育学院,女队大多是农大、北京师范大学和沈阳体育学院的学生。”男队队长兼助理教练张志强对记者说。35岁的他已经在队里待了16年,目前是农大的体育教师,“我的编制在单位,起码还有工资拿。那些学生更艰苦,打球挣不到钱,还要像普通大学生一样,自行负担学费和生活费。”

    说起国家队的“苦日子”,张志强苦笑着纠正记者的用词:“不是‘比较’困难,是‘非常’困难。队员每人每天只有25块钱训练费,教练是35块,这些钱也只有在集训时才有,队伍一散就没了。”不仅收入低,队伍训练和参赛的物资保障与其他“国字号”相比也是天壤之别。2006年多哈亚运会,中国男队甚至买不起作为基本保护装备的医用胶布,只能靠其他队伍的“余货”接济,有时借到质量好、粘性大的胶布,小伙子们用一次舍不得扔,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留着下一场比赛再用。“这次比赛有得用了,不过也不是特好的那种。”张志强举起手臂,展示腕上的胶布,“我是管香港队要的。我在这打过联赛,跟他们很熟。”

    与其他国家队能够获得企业高额赞助相比,橄榄球队几年前连服装都不整齐。今年他们获得了英国某著名橄榄球品牌的赞助,不过只有每人一身队服,没有其他资金投入。54岁的农大教授郑红军是中国橄榄球创始人之一,他坦言目前中国队发展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姑娘们去昆明冬训,场地条件特别差。别的国家队每周都验血,我们一两个月才验一次。有时在外比赛连队医都没有,恢复、治疗都得靠自己。这次来香港,临时聘了一位已经从体育医院退休的老专家。”

    尽管条件艰苦,但没人因此懈怠甚至放弃,中国橄榄球队的成绩就这样在艰难中突飞猛进。多哈亚运会上,成军16年的男队勇夺铜牌,而2004年才建队的女队如今已两夺亚洲冠军。农大法学专业二年级的女队“队花”管其仕说,她根本不在乎资金的困难,“相信只要球打得好,未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如今七人制橄榄球成功入奥,中国橄榄球队的“春天”也终于快要到来。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有望纳入全运会,得到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国家队也即将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据悉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开始筹备组建地方队。郑红军满怀信心地表示:“相信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中国队很快能达到亚洲顶尖水平。”张志强的玩笑话则更实在,“至少不至于每天拿25块钱了。我刚有了小孩,还要养家糊口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短信
后一篇:又闭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