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篇幅长,慎阅)(下)
(2008-08-30 01:37:08)
标签:
杂谈 |
内部矛盾
所谓内部矛盾,是与主任的矛盾。如果没有他,我简直会疯狂地热爱这份工作。23年的委屈加在一起也不及他一人的呵斥,我却对这个职位不忍割舍,仿佛作践自己是全天下最美好的事情。很多时候我烦躁至极,想要尖叫或摔打什么,或者干脆死去。那种时刻我多么想要回到高中或大学时,成为曾经那个冷漠而内心强大的女生——如今她的清高已是天大的笑话。我所有的成功都不会得到表扬,但只要丁点差错便会被骂的狗血淋头。
如果说敬畏所致的恐惧是奥运会前我对他的态度,那么这一个多月内他已令我彻底失望,此前仅存的尊敬和感激消失殆尽,只剩下仇恨与蔑视。我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不再惧怕或不安,也不再因他做了什么而气愤。只是偶尔仍会因委屈落泪,但情绪好转得很快。他是一个无理而狭隘的人,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喜悦可言,终有一天会众叛亲离,孤独死去。他不过是一可怜可笑之人。
狗咬你,你不能再去咬狗,因为狗和人是有区别的。要挥棒还击或一笑了之。
和我一同进驻MPC的同事25日与主任争执起来,此后他赌气似的不给我俩派活,说什么“不是嫌累想歇着么”。清闲了两天,我俩这等勤奋之人便开始心里发毛。但想一想,自认问心无愧。交给我的工作完成了,你没有权利把我的嘴封住,辛苦都不能说。我的工作态度天地可鉴,没有愧对任何人。今后的日子,雪藏或给小鞋穿,悉听尊便。
历数一下主任的几宗罪。
拿着E证却自始至终没写过一篇稿,而是到各场馆看热门比赛。我很惊讶他居然好意思这样做,而且依然觉得很辛苦。他悠闲的吃午饭,睡午觉,工作只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低效率做一些重要性很低的事,以及发号施令、吆五喝六,跟作威作福毫无区别。我甚至顾不上愤怒,只感到吃惊。(前方6个记者中,只有4个人在认真做事,其中只有2人是E证记者。)
当他面子上过不去时,他会若无其事的为自己找到诸多借口,而部分借口实在很可笑。于是我发现,当婊子立牌坊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事,有些人连牌坊都立不住。
就算闲着发呆,他也不会动手分担前方记者的工作。玩命使唤别人是他的长项,当他差使我去邮局排队给他的私人朋友买明信片时,我又惊呆了。
对于他所做仅有的一点工作,效率用“低”不足以形容,一份次日赛程能研究一两个小时。以及很多次大伙写完稿都要等他开会,大半夜不能回酒店休息。而他根本不知去向,手机不开,无法联络。
欺软怕硬是人品问题,恰好我就是那种甘愿受欺负也不愿起争端的老实人。我的软弱与忍耐捆绑在一起,当然还有痛哭。
欺下瞒上绝对应该算人品问题,当然还要在后方面前装成在前方统领大局非常辛苦的样子。此外,对外恭敬对内颐指气使为我所不齿。
在25日的争吵中显得十分幼稚,令我再次失望加震惊。反复提及的内容全部纠缠浮在表面的东西,这样根本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平时对于摄影部记者作品的态度,与如今后方对待我们劳动的态度相同,让我们无理争执。而且在前后方矛盾中根本无意保护自己的属下。
此前吹牛说依靠个人关系让我进场馆采访,事实上都是另一名老记者运作,而且需要我自己跑前跑后的联系。因此我心灰意冷的选择窝在MPC看BOB直播写稿,只去了3次场馆。我觉得他和报社都欠我的。
男人不大气、小肚鸡肠为我所最不能容。他对待子报记者的态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无不显示着小人之心。
基本没做什么准备,什么也不会用,什么也不知道。
未经允许随便用我的东西,不跟我打招呼,对此我再度震惊。
接受采访
某日,中国羽毛球队女双卫冕冠军负于一对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惨遭淘汰。一日本电视台造访报社工作间,欲对负责羽球的记者进行采访。我不顾报社规定,私下接受了采访。
日:是否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感到意外?
我:有些意外,无论从排名还是绝对实力,这对日本选手都远在中国选手之下。今天爆冷之后,中国媒体可能会更多关注这对日本选手。
日:国人会不会责备你们的选手?会不会感到很失望?
我:我不能代表国人或者中国媒体。从我的角度来说,肯定不会责备她们。因为她们曾经拆对很长时间,而且竞技体育胜负本来就很难说,能打到奥运会的都是优秀选手。失望就更不会了,我们还有两对很优秀的女双,相信她们能拿到冠军。
日(有点气极败坏):那你们在报道时,会不会本来想要大肆宣传这场胜利,结果输掉了就不太关注了?
我:恰恰相反,如果中国选手取胜,可能只是进行常规报道。但现在日本选手获胜是冷门,也就是所谓的非常态事件,新闻价值更大,报道篇幅可能会增加很多。
奥运情结
工作间撤出的那天,望着物件被搬出,室内一片狼藉,我才忽然清晰的意识到,奥运会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第一次,没有经验,加上partner是那种不顾对方感受的自私之人,所以只带来剧烈的疼痛,没什么快感。这是必经的不佳回忆,多经历几次,就会变成经验丰富的老炮。
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开幕式,比如我在开幕式文艺演出时正在洗澡,洗完还看了会中央6的大灌篮。有机会去现场但我没去,我看见了焰火不过是在MPC的平台上。在我的情感中,它或许曾经很特殊;但直到真正开幕时,一切已经被抵消、冲垮,不过成了一场高水平文艺表演。
闭幕式仍旧放弃了去现场的机会,内心甚至更为平静。很多人的7年和4年画上了句点,内心闪过一丝不舍,但我实在已经够狼狈了,连感怀伤逝的力气都没有。在灿烂的焰火中,外国姑娘大喊beijing I love you,许多洋人在喝酒高歌,尽情狂欢。我没有享受过程的美好,也就理所当然得不到结束的释放。我们的工作间永远都是死气沉沉,像一班死人。
我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为之努力了这么多年?难道就是这让我恨透了的奥运会。除却丝毫自豪感外,只有委屈,悲伤,屈辱,羞耻……我想,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会买很多很多门票,脸上贴着国旗,挥舞着在现场呐喊。很多人在享受奥运会,而拥有浓重奥运情结的人却在为奥运会所煎熬。我再度经历了同龄人无以经历的事件,从而加速老去、死亡。
某日在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看到很多开心的人,帅小伙子,漂亮姑娘,老人和小孩,都喜气洋洋,笑得很单纯。我忽然释然了,因为看到奥运会还是让很多人欢乐且自豪的;可能有些人对奥运会并无所谓,但感到痛苦的绝对只是极少数人——这是我们应该为了多数人的快乐而负担的,是值得的。至少我当时那样故作大无畏的想,并因为阳光下他人的笑脸感动的落下泪来。
冠军
8月1日,正在备战的他打电话说,闷死了,出来遛遛吧。而我已经被关在了MPC,正忙得不可开交。2007年年底在采访中与他相识,喜欢并坚信他的性格极深处隐藏着些许忧郁。经历了本不该经历的事情,才有了不该有的老成。某些相似让我对他别有好感。
后来他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那一刻我发自内心的激动,用力鼓掌呼喊,几乎落下泪来。赛后发布会上,他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我,于是我们交换微笑。发布会结束,他被团团围住,我连说句话的机会也没有,忽然很泄气。我很清楚我俩所处的位置,他的身边很拥挤,没有我的位置;而我身上没有任何利益可图,他没有理由为我腾出个地方来。半夜12点我打电话给他,周遭仍旧喧闹,我说你先忙吧,过几天再打给你。他敷衍几句,匆匆挂断。
次日下午忽然接到他的电话。我说你消停了?他说,唉,稍好一点吧。我说也没什么事,只是想说声恭喜。他说这还用说出来吗,你一个眼神我就明白了。
这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被我当作朋友的人,没有令我失望。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不是功利的付出,不是几篇一钱不值的独家专访,字里行间透露着令人作呕的装腔作势。我一直坚信,感情换感情的事不会绝迹。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又见到他,仍旧被媒体包围着,我依然没有上前。发短信说又没说上话呀,他说,以后会有机会的。忽然觉得那些忧虑真是无聊,时间还那么长,又何必急于他被困在聚光灯下的一刻。
如果你已坚持看到这里,要知道我十分感激。还有,你该知道我即将说什么。
亲爱的,我爱你们。
残奥会后见。
你听是什么声音来来回回旋转
你说你从未那么完美
直到遇上并不完美的我
在千万遍重复的麻木茫然之后
留下的又是什么
最真正让你感动
打开装满回忆的背包
就算翻来翻去得到只是苦涩
哪怕永远的只是落魄
谁怕穿越那未知的峰
别哭在被冷落的时候
就当仍然在三月的风
中走过写下生命的每道彩虹
遗忘迷茫
你抛弃了温暖的臂膀
只为填补那空白的梦
在一段一段充满悲欢交错的背后
我想说
晚安北京晚安曾经
孤单的身影从未真正安静
晚安北京晚安曾经
何时再听到你的声音
那将是最完美动听的歌
——反光镜《晚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