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要多读。

(2012-04-08 11:20:21)
标签:

盂蘭盆經

分类: 心田半畝

佛說盂蘭盆經   

还是要多读。

最近媽媽在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她說很好,我也不好拂了她的意,清明假期誦了一遍,不甚了了。如同早前她拿出《金剛經》讓我讀。自然是知道這部大般若經的,只是覺得自己的智慧委實達不到明瞭它的地步,一路讀下來各種拗口,於是心裡頭小戰爭打響了。一邊感歎經書奧妙,一邊鄙視自己各種不懂。所以,讀過算術,總想著日後有空了什麽什麽的各種藉口推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有空,什麽時候才是合適的時間。

其實吧,本來一件事我自己想做,而且也很樂在其中,忽然有人跟我說這件事真的很好你要多做,然後我就不樂意了。如此說來,我還是那個很執著又自傲的人,以至於旁人“叫”我做的事情,往往心裡頭就有了逆反的意思。只有自己某天頓悟,才會屁顛顛地堅持不懈。

可以說是人性中很古怪的一面。這個聯想到的,就是,在生疏的人面前收斂著、小心翼翼,卻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猖狂不已。算是對親人的信賴,也算得上我們沒有分清主次。總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習慣這種東西,是可敬又可怕的。

一直記得,高中心理老師==現在的同事——Miss蔡說過,好習慣需要堅持不懈21天養成,而壞習慣或者破壞一個好習慣只要3天就可以了。雖然“好”與“壞”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人在心裡卻總會有一個稱量的砣,掂一掂分量就有數了。

 

小妹之前就跟我討論過家裡頭長輩們學佛的境況,以及我們多年來在大人們影響下堅持的晨禮晚拜心裡常年彌陀的習慣。

小時候是因為我們乖,大人讓做什麽就是什麽。漸漸長大了,接觸的東西多了,裝進腦子的科學知識多了,便開始回過頭來審視我們堅持信奉多年的所謂信仰。

小妹現今懷疑的狀態,幾年前我也有過,甚至可能我當初的懷疑狀態更加超過。慢慢地,就自己平復下來。

雖然這些年沒有大的動作去研習深究,也還是不能苟同身邊很多人的學習方法、奉持方法以及思維方式。但,眾生百態,我們去勸干涉。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確的。大抵我慧根不夠,對於一些人讀到某部經、看到某個人、聽聞某個事件就潸然淚下的事兒,只是抱著感慨的心態,終究到達不了內心。

前陣子讀安意如的《日月》,法雨說紅塵味道太多。我倒是覺得挺好,很多有緣人就應當在紅塵中經歷大起大落才會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經得起人生的風浪,他們可能沒能渡過,便也達不到彼岸。所以眼看著那些各種頂點的人,我等凡人會欣羡,卻也不可忘記,終究是要付出多少努力、經過多少風浪才能夠有這樣的位置。而他們的那些曾經,並不是我們所能承受的。所以,那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是我所希冀的生活真實。

 

回過頭來再繼續講小妹和我的困惑。人總是在不斷質疑、探尋、明瞭的過程中漸行漸遠,最終達到自己人生既定的那個終點。就好像物理中的位移,同樣的位移,經過的路徑和路程,可以大相徑庭。而我終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碰到那麼多好的人。也許中間穿插了不愉快,穿插了“不夠準確”,但我們有自己的思維探索方式,即使沒法透徹,也能找到一個平衡點,然後懷揣著自定義的這麼一個信仰,走向遠方。

這麼多年,一直覺得小妹是比我有見地的、比我有規劃、比我敢做敢闖、比我有性格的人(好吧,其實我沒什麼性格),不像我,雖然看著四平八穩的,卻也時不時來個五分鐘渾渾噩噩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在幹嗎。

以前若是看到跟自己想法做法不同的人事物,心裡頭肯定直接冒出來的就是下意識的不快。而經過這些年的沉澱與學習,慢慢覺得,自己的又不一定對,雖然固執己見還是牢牢貼在我身上,但已經學著接受不同的人事物,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與做法。存在即真理。非要說個爲什麽,那是爲了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我不知道能對小妹說什麽,不能全盤否定我們曾經接觸的接受的,又不能說我們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半斤八兩吧。傳統傳承下來的,不見得都是糟粕。新興的,也一定有不利的一面。

雖然這個世界因愛而出現的傷害所愛之人的事層出不窮,我們依舊要理解,畢竟,這是因為愛。他們所言所行,總歸從他們的視角出發,是爲了我們好。而我們也有義務,時不時的旁敲側擊用我們的方式來慢慢影響他們的思維路線。記得以前看一個訪談,陳坤說他經常跟他媽媽吵架,就是不停“逼著”他媽媽跟進他的思維他的生活以及這個世界的步伐。我想這是另一種比較那什麽的愛。我們不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方式來看待我們的長輩,倒不妨從中汲取一些。

 

今天媽媽忖著,反正我休息在家,不如再讀讀長壽經?我果斷轉移她的話題,叫她拿出地藏經。

早晨醒來嗓子不太對,也不知道是昨天上課聲音太大了還是昨天晚上小葉姐姐的婚禮吃得太high,又或者昨晚在涼風中走了20多分鐘回家。

花了一個小時,讀一部地藏經。

時隔一年,再一次讀這部經,我是有目的的,我是想通過誦讀這麼一部經,來淨化淨化自己浮浮的心緒和思維。

即使誦過多遍,有些內容,我還是會持著懷疑的態度。佛陀的年代,離我們太遙遠,那個時候他們所能想像的描述出來的極樂世界和地獄境況,也只是局限在當時當地的社會生產力。殊不知,兩千年后,我們會窮奢極欲到什麽地步。經書裏面,千年前階級分明的狀況羅列得清清楚楚。

而拋開這些瑕疵,我們要學習的,是婆羅門女對母親的深愛。即使母親不信因果常輕三寶,也鍥而不捨地為母親製造各種機會回歸正途。而母死後,思憶母親倍於常情眾生。而因念佛力故造訪地獄看到罪苦眾生,更是由只為母親祈福而上升到救度一切罪苦眾生,若不能得盡,自己終不願成佛。這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發下這樣的誓願深重。

我們所熟知的目連劈山救母,上到山下油鍋只為代替母親受罪。而佛教當初能順利進駐中華大地以致流傳千年,就是因為它的教義與我們的大孝結合甚妙,有異曲同工之義。

經書所寫,佛陀在知道自己涅槃之時,心心念念依舊是“冥頑不靈”的罪苦眾生,只要他們心裡頭有一念善根,他都殷勤付諸于地藏菩薩,希望能予以救拔。

我所折服的,是他們心包太虛的海量。雖然我所瞭解的只是皮毛中的皮毛,卻也足夠我受益終生。

 

還是要多讀。

不為祈求來生,不為祈求福報,只爲今生能夠讓自己的心穩穩妥妥地度過。

當下安穩,此方即佛國,處處極樂。

 

最後,摘錄地藏經“開經偈”前面的讃語: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裏。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