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慈溪话——我有点自以为是和杞人忧天

标签:
慈溪方言文化 |
分类: 心田半畝 |
注:我脑子发热了。
特大前提:我们慈溪话是很好的。
不知道有没有杞人忧天。
因为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就是要讲普通话,所以读书时同学之间交流基本是普通话。而我们慈溪方言的特质就是,最东边的人和最西边的人交流起来有那么滴滴的困难。所以更加加剧了校园交流普通话。
念了大学,在遥远的天津。跟家里打电话,室友一片迷茫。而她们的话我基本听得懂(广西桂林,内蒙古那个著名的羊绒衫产地,河南驻马店),瞬间自豪感上来了。于是跟小九跟林跟前辈后辈们聚头交流全部实行方言制度。渐渐地,普通话在我们之间的使用率降低了不少。我也努力地,跟家里人交流时不用普通话。
不过很悲惨,偶尔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述,只好跟爸妈说普通话。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自认为自己的方言还可以,但是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有时候说的一些约定成俗的语句,表示不明白或者不太理解。
前阵子办公室发来一本《慈溪方言》,分了四个区域。总归是有些差异的。办公室正好有个外地的同事(台州),他们叫他可以随时翻翻。其实我觉得我这种80年代快末出生的人,也实在该好好学学。虽然这种成册的书出来,也不尽然全囊括了或者说一定准确,好歹有个参考。
前阵子还在一个学长的站内看到一篇 慈溪话专业六级试卷,通篇看下来,有几个说法还真没有听过。这个学长大我两级。他还叫我回家问问长辈。惭愧。(小九,我好可怜。。。)
上个月青年教师研讨会时,敬爱的老张同志给我们讲座,说教学要用普通话。他念书时乃至他刚教书时,根本没有普通话教育一说,后来才盛行起来的。而他现在家里跟他女儿(念大二)交流,必须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方言根本不行。
虽然说这种应该算是个例,但至少说明确实存在。爸爸朋友家的小孩,从小没说过方言,家里从小姑娘到她外公外婆,只要有她在,交流一律普通话。最初看起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时髦,时间久了,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损失。
高中时候老黄就一直在那里呼吁,要拯救方言。大抵是方言这千古流传下来的文明,在慢慢走向衰竭。
很早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现行普通话是北京话加上东北话合成的,有一些当初清兵入关学习中原语言而形成的模糊音。而要学好古汉语文化,就应该向南方语系学习,比如粤语,吴语(当然包括我们慈溪话啦!!!)
最近几年,方言节目越来越多,可是总觉得里头的人在讲不自然,有作秀的成分。方言这个东西,就应该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才是最美的。
这阵子,上个人人就发现好多关于慈溪方言推广的东西。我也看过一些。有些在我看来不是很准确,又说不好。
每次看这些个注了音的方言就觉得好可惜,人家粤语好歹有自己专属的文字和拼音,而我们的用音标也很难准确表述。
有些觉得不同的,大概是地区不同吧,人《慈溪方言》还分四个块儿呢。那我暂且就当自己自以为是吧。
上午给表立方妹补习了两个钟头,中饭去她爷爷家也就是我的表外公家吃。吃饭时,表平方舅说,你读了个大学回来,乡音一点没改变。我说什么乡音?他说你讲话还是纯正的逍林口音。http://a.xnimg.cn/imgpro/emotions/tie/2.gif?ver=1
话说昨天电话里家长还问,听你口音是东边的吧。我说是呀,逍林的。
其实逍林不算东边吧。我一直觉得,逍林处在比较中间的位置。往西,我能听懂,往东我还是能听懂
。(一直觉得自己语感很好的。自恋中,表理我)
在逍林出生,9年半后到浒山,算上读大学四年整整14年半,我的慈溪话依旧是原版的逍林口音。对此,我表示严重“鄙视”杜小圆 同学,立场这么不坚定,不少发音就被所谓浒山口音给同化了!
据老一辈的认识说,早年浒山根本一片泥土,人烟很少,后来慢慢人多了,所以本不该存在所谓的“浒山话”,不过都是迁移来的居民带过来的口音。其实早年浒山话跟逍林话没区别,同属一个区的。所以,我继续“鄙视”杜小圆同学,这么不爱惜我们逍林口音!!!
想起小妹跟我讲的一个笑料。她念高一时候亚丽姐去宿舍巡视,她的衣服还在外面,她直接用说习惯了的半普通话半方言的话回答班主任:我的衣服“浪”在外面忘记收进来了。当时亚丽姐就懵了。http://s.xnimg.cn//imgpro/emotions/tie/2.gif
说到90后,我也不觉得小妹的方言有哪里不对。大概我们相处的时候多数是方言,没什么普通话。她跟同学交流不在我的听力范围。就是很早的时候,关于一个“确定”的发音,她困惑了很久。应该是ko ding,念对了么?
前阵子小涛他们在南开园里掀起了一场慈溪话热。其实我也发现,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成长和出行,有些音自然而然在改变。比如“慈溪”的溪,老一辈人发的是qi音,现在的孩子直接就是xi。这就是差距吧。与时俱进,也不是不可以呗。
我的杞人忧天,大概在于,很多孩子自己还不会怎么说好方言,就跟着风潮把明明不是很准确的音在推广出去了。
年轻的孩子们包括我自己,还是自己先学好点学精点,然后再努力扩大吧。
刚刚竹马哥哥回复我说,方言博大精深,我们这一代也就一个皮毛。
其实我现在想说,我很,生长在慈溪这片土地上,中国大陆几大语系,我们吴语一族难学程度排在客家话后面而已。个人觉得粤语发音很规律,挺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