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调查门因祸得福

五粮液调查门因祸得福
——“调查门”尘埃落定,五粮液“一身轻松”
一和家家
2011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名为《五粮液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处理结果》的通报,这意味着困扰五粮液长达一年多的“调查门”事件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官方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上市公司利大于弊,甚至可以说,五粮液因为“调查门”尘埃落定而“一身轻松”。
中国证监会27日通报称:经调查发现,五粮液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遗漏和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等违法行为,决定给予五粮液责令整改、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前董事长王国春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元罚款;对五粮液董事兼总经理陈林、董事兼财务总监郑晚宾、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彭智辅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对五粮液副总经理叶伟泉、刘中国、朱中玉分别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根据证监会通报,五粮液关于投资公司对智溢塑胶在亚洲证券的证券投资款澄清公告存在重大遗漏,在中科证券的证券投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其2007年度报告存在录入差错未及时更正的问题。
而五粮液公司也在第一时间内回应了“证监会处理结果”,并表示企业正在“整改”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五粮液股份公司董秘彭智辅称,公司接受证监会的处罚结果,并将汲取教训,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一年多来,公司十分重视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以证监会调查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股份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高效,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同。
针对历时一年多的“调查门”事件最终尘埃落定,彭智辅说,企业上市之初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公司借助证监会调查契机,全力进行整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公司推进了涵盖两笔资金妥善处理以及生产、销售和关联交易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截止目前,已经全部完成12项整改工作。其中,上市公司通过对酒类销售公司的单方增资1.5亿元,使得注册资本总额增至2亿元、上市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95%,集团公司持股比例则从先前的20%降低为5%,上市公司充分获得了酒类销售工作的主动地位;广受社会关注的“亚洲证券5500万元资金”问题,集团公司也在2009年12月22日免除了投资公司负责追回8000万元借款(含亚洲证券5500万元)的责任,该项损失由集团公司承担,未对股份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此外,关于“中科证券约8300万元资金”的整改,宜宾市国资公司收购投资公司对中科证券享有的8294余万元债权,并于2009年12月17日将资金划入投资公司账户,该项损失由大股东宜宾市国资公司承担,未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销售造成不利影响。其它,诸如商标标识许可使用费、土地租赁以及综合服务费等关联交易都得到了有效整改。与此同时,五粮液公司还在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规范高管薪酬管理和信息披露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行了多项整改措施。→免费诊股坊
从上述非常给力的整改措施、整改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五粮液公司因为“调查门”事件摆脱了历史遗留问题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的增强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同时,整改措施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市公司业绩回流——2010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41亿元,同比增长39.64%,净利润43.95亿元,同比增长35.5%;2011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45 亿元、净利润20.81亿元、预收账款76亿元,分别增长近39%、37%和54.3%。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结论:“调查门”尘埃落定,五粮液“一身轻松”。而轻装上阵无疑更有利五粮液股份公司日后的发展、壮大,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
链接:点击进入“实盘分析”——每个交易日盘前交易信息解读、实盘直播、个股问答和博友互动均在这里进行。→点击查看:涨停先锋。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一和居
郑重声明:本博仅为一和家家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敬请博友一笑读之,且勿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