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虎相争具真功夫者上

(2009-09-21 11:38:41)

两虎相争具真功夫者上

 

一和家家

 

如果给你一爿路边店,你能用15年时间迅速把它发展成为一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00多家分店、米饭年销量超过5000万份、堪舆麦当劳或肯德基等国际连锁相抗衡的大型餐饮企业吗?如果在创业方面没有过硬的真功夫,相信你会说:“不能。”但是有人能,而且目前正在谋求更加快速的发展,企业正从家族式管理的企业,逐步转型为现代化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这人就是国内著名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真功夫”的董事长兼总裁蔡达标。

1994年,真功夫的前身,第一家“168”蒸品店在东莞长安镇霄边村107国道旁开设,当时,蒸品店就把中高档蒸饭、蒸汤和甜品作为主打产品。。正像店名所暗喻的那样,这家蒸品店一路蓬勃发展,生意蒸蒸日上,迅速迈上了连锁经营的康庄大道——1997年全面进军城区市场,168快餐店全部更名为“双种子”;2004年,从168变身为双种子的快餐店遍布广东全省,同年,“双种子”更名为“真功夫”;2007年,联动投资和今日资本注资“真功夫”3亿元资金;2008年,“真功夫”米饭销量突破5000万份,创行业历史新高,业绩同比增长50%,国内分店超过300家……但就是这样一家具“真功夫”的餐饮企业,在谋求上市之际,同样也遭遇了中国所有乡镇企业都将面临的发展瓶颈:企业改制后现代化运营机制和家族式管理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上月初,真功夫办公室门口出现了一群“打手”围堵公司总部门口,护送某股东私自任命的副总上任及某董事和某监事上门要求查账的一幕。直到此刻,真功夫两位大股东之间的芥蒂终于破土而出。

客观而言,“真功夫”的成功离不开草创时期的艰苦创业,离不开潘宇海人情味十足的亲情化管理,也离不开潘宇海一家人的鼎力支持。但在更大程度上,“真功夫”的迅猛发展实际得益于蔡达标的企业家才能——蔡达标洞悉了麦当劳式的标准化加工秘密,通过发明“电脑程控蒸气柜”实现了标准化,为连锁经营铺平了道路。而在“双种子快餐店”遍布广东全省、企业具一定规模之际,又是蔡达标通过与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合作,完成了企业品牌的再造,扔掉了土气十足的“双种子”招牌,取而代之以酷似功夫明星的人物标识宣告了“真功夫”品牌的诞生,同时,也让“真功夫”快餐连锁实现了二次腾飞——2007年,今日资本和联动创投两家风险投资商以3亿元入股“真功夫”。可以说,正是风险投资商的介入,才使真功夫此后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最先发生改变的是蔡达标——这位草莽英雄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企业家,而不再是当年东莞长安小镇上的创业青年。他和风险投资商达成了共识:“真功夫”必须去传统家族化,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家能够接受资本市场检验的现代化企业。在风险投资商的推动下,“真功夫”首先把各家以个体户形式存在的门店归并到一家有限责任公司麾下,然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紧接着,开始大批引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改造旧有的人事管理结构。而这,毫无疑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工作——当20多位来自麦当劳、肯德基中国公司高层的人才进入“真功夫”管理岗位时,一批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创业元老纷纷隐退。彼时,尽管蔡达标依然雄心勃勃,而潘宇海却不免失落。

除了创业伙伴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院失火”也不能不说是“真功夫”遭遇发展瓶颈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真功夫”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蔡达标雄心勃勃计划谋求上市之际,蔡达标夫妻间的感情破裂了——2006年,蔡达标与妻子潘敏峰正式离婚。但彼时家庭成员间仍友好如初,双方仍住在一栋楼里,共同看护孩子。潘敏峰主动放弃了企业的股份,得到了所有的房产,她的弟弟潘宇海与蔡达标各执50%的企业股份——这种双足鼎立的局面毫无疑问为日后两个人之间矛盾的计划埋下了伏笔。换句话说,九十年代初,蔡达标与潘宇海从朋友关系发展到生意合作伙伴,后来又因为168蒸品店一路蓬勃发展、合作双方彼此无间,好朋友关系上升到姐夫哥与小舅子之间的姻亲关系,无形中为“真功夫”顺利决策扫清了障碍。而在这种姻亲关系解体后,尽管两家人依然能够和睦相处,但是因为少了亲情的铺垫,无论蔡达标还是潘宇海,都已感觉到这种五五开的股权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双方在决策时不得不相互妥协。

这种艰难也和两大股东迥异的个性有关——“真功夫”一位中层管理人士透露,今年38岁的蔡达标是个很有远见并且执着的人,据说,少年蔡达标曾经是重点中学班级里的班长,学习成绩很好,但他认定自己可以做一番事业,而不是“随大流”。刚读完高二,就不顾家人劝阻,擅自选择了退学。而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每个关键决策,当初也都让大多数员工不能理解,但最终结果证明了他是富于远见的。相对而言,潘宇海在重大决策方面的态度是多变的——已经决定的事情,往往次日还有可能突然改变。不过,潘宇海也有自己的优势:踏实、专注、人情味十足,在创业元老和员工中的亲和力非同一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内总管”,只不过魄力、理性稍显不足——蔡达标出任董事长兼总裁后,并没有冷落这位昔日的创业伙伴,他说服董事会投资1600万元,让潘宇海领衔开创一个新的品牌:“哈大师”。若哈大师操作成功,这原本是比翼双飞的好事。但遗憾的是潘宇海并没有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在深圳仅仅开了两家以面食为主的哈大师快餐店,一年时间就用完了所有投资却未见成效,而第一家店目前已经关门大吉,“哈大师”宣告失败。

既然二度创业没能成功,潘宇海就面对着重新守业的选择。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即便打造新品牌失败,但只要“真功夫”继续发展壮大,作为两大股东之一的潘宇海同样也会因此受益。然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围绕着蔡达标,一系列并非偶然的风波接踵而至——首先是二奶事件,蔡达标多年前的旧账被翻出;紧接着是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以家庭旧事为素材上演悲情剧;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始一幕——潘宇海未经董事会同意便私自任命自己的哥哥为“真功夫”副总,并派保镖护送其走马上任;次日,潘敏峰与弟媳窦效嫘大闹“真功夫”总部,要求查账。

迄今为止,面对这次股权纷争,蔡达标始终保持沉默、不愿回应。而在一连串事件发生之后,“真功夫”董事会近日发布决议,强烈谴责个别股东侵害、破坏公司的行为。但事情还远未结束,最终结局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悬念。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白:眼下的这种对抗局面对各方来说都有害无益。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爿路边店,短短十五年摇身一变成为可与麦当劳、肯德基叫板的快餐连锁企业,但在企业做大之后,两大股东之间的纷争却不幸成为了“真功夫”继续“向上突破”、实现质的跨越性发展的瓶颈,而这,正是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或许,每一个家族式企业要发展成为一家具现代化管理、运营机制的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都需要这样一次“阵痛”吧。但是毫无疑问,作为两大股东之一的潘宇海是这次“阵痛”的始作俑者。换句话说,潘宇海既不具备能够让“真功夫”不断发展壮大的真功夫,又不甘心退出“真功夫”决策层,并且闹出了一系列事端,实属害人害己的不理智行为。而聪明的做法是“两利相权取其重”——舍弃自己原本无能为力的经营决策权,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点击阅读 周一实盘分析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七日一和居

点击阅读  一和论市

 

郑重声明:本博仅为一和家家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敬请博友一笑读之,且勿效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