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和论市 |
大话地产之年报争雄
一和家家
2008年2月2日,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里,一和家家欣然提笔,写了博文《年报大戏地产唱主角》,文中说:“即使个股行情是如此的糟糕,从沪深两地市场一周累计涨幅前100家股票统计情况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入围涨幅排行榜前100家的房地产股竟然多达31家,占比重居于各大行业板块之首,这是否意味着地产股否极泰来?这是否意味着春节以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年报行情仍然将会如期展开?而地产股则极有可能会成为年报大戏的主演……仅仅是公布了年报业绩预增高达120倍左右的地产股渝开发更是一举创下了连续两个涨停板的辉煌纪录,多头资金对年报行情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连续大跌之后年报行情将会如期展开呢?而地产股作为年报分红预期最好的行业板块,再加上长达半年之久的横盘调整、楼市平稳着陆、基金被套等诸多客观因素,其凭借年报优异业绩及分红送转预案展开升势行情的概率在不断上升,在本周沪深两地市场极度弱势状态下地产板块以及龙头个股逆势逞强,累计涨幅前100家股票地产股赫然夺走31席,似乎也佐证了这种可能性。”
但是春节过后,地产股却不幸沦落为市场主力做空指数的重要工具,多数优质个股不涨反跌,其中地产龙头深万科周跌幅高达6.20%、保利地产周跌幅4.31%、金地集团周跌幅5.82%、金融街周跌幅4.84%、北京城建周跌幅10.74%……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一是“两会”即将召开,市场预期很可能会再度出台对房地产行业利空政策,二是市场主力资金在年报炒作之前有刻意打压迹象。
而从已经公布的12家地产类上市公司年报来看,4家公司每股收益在1元以上,2家公司推出了10转增10股的高送配方案,应该说,首批年报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从已公布年报地产公司分红方案来看,现金存量不足似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12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选择了不分配不转增,其中ST卧龙和S*ST昌源因为刚刚经过资产重组,虽然业绩不差,但以前的亏空还要一点一点夯实,不分配当属正常。而苏宁环球、上海新梅和阳光股份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0.021元和0.39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利润也分别有0.00元和0.54元、0.03元和0.68元、1.15元和0.92元,但是却都学国企大蓝筹的做派,均推出了不分配不转增的方案,多少有点说不过去。而福星股份、万通地产、世茂股份三家公司虽然分红,但平均每10股派1元并且含税的方案,看上去更像为应付分红而分红,更何况三家公司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每股未分利润分别高达0.83元和1.77元、3.35元和0.40元、0.60元和0.57元,每股收益也分别有0.60元、0.37元和0.14元,业绩不错,分红却实在少得可怜,有点例行公事、打发叫花子讨要的味道。
或许,这就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具体表现在:向投资者融资的时候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年终分红的时候往外送钱比投资者割肉还疼。这种“劣根性”蔓延到亟需资金支持的地产类上市公司身上就不应该了,不想付出,怎么能有回报呢?
诚然,房地产行业周期长,是个资金消耗很大的产业,地产公司普遍阮囊羞涩,地球人似乎都知道。但是你不能因此就学铁公鸡一毛不拔吧?况且对于地产类上市公司,更多时候投资者期待的可能只是高送转方案,譬如已经推出10转增10股的华发股份和保利地产,而对于派现并不怎么看重。
但也不可否认,高增长、高送转应该能够成为今年地产类上市公司年报的主题。而随着时日的不断向后延伸,地产类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一批权重的地产股迫于融资压力会推出相对可观的分红、送转分案(譬如已经完成融资计划和计划进行融资的深万科、招商地产、泛海建设、亿城股份、金融街、金地集团、栖霞建设……等),从而引爆市场积极做多热情,则地产股年报大戏有望在3月底4月初如期展开。预计这时候农业概念股炒作会暂时告一段落,市场主力资金会转战到年报个股上来。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七日一和居
郑重声明:本博仅为一和家家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敬请博友一笑读之,且勿效仿。